首页 解决方案 移动开发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精品案例 联系我们
五款APP让你的夏日透心凉
2016-07-12
导读】暑假又来了,刚结束高考的同学们还在嗨吗?天气那么热,是不是天天玩得大汗淋漓了呢? 今天给你们推荐最近的5大“消暑神器”——乐视视频、keep、下厨房、乐嗨直播、黄油相机,让你心里透心凉:       有一种消暑的神奇方法叫对比:当你热的时候,你可以想想生活在赤道周边的人或者看看穿的比你多的人。比如乐视视频最近热播的《半妖倾城》的女主倾城,居然裹了一条冬天的大围巾!   再看看男二幽瞳,黑斗篷、皮手套、大皮靴全副武装,还有谁比他更吸热!   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消暑效果一般,可以直接看冬天的戏达到降温的效果。比如7月24日乐视视频首播的《幻城》。看着冰天雪地的戏,感觉就会有一丝冷气从周围升起。     电视剧和什么最搭?当然是美食。不过在这种躺着都会流汗的天气里,大汗淋漓地在厨房里动火动刀还是不要了,倒是可以做一些简单又清火的食物减轻一下夏日的燥热。   比如跟着下厨房APP学做30种不重样的沙拉;在饭后为自己做酸奶水果口味的冰棍或者特制一杯荔枝苏打冻饮,都是消暑神器!   怕热的人总是避免在夏季出汗,其实运动后的回挥汗如雨更加清凉。还能通过排汗达到排毒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能腾挪出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运动,可以下载一个移动健身APP Keep,里面的课程都是短小精悍的,特别适合白领人群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健身计划,运动完再来一个畅快的热水澡,神清气爽就是这么简单!   除了边运动边欣赏暑期大剧之外,还有一种特别新颖的降温方式——看直播!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奇葩的办法,但如果体验过便可知其中奥义。作为乐视视频旗下的直播平台,乐嗨直播网汇聚了各路网络红人,从清新校花到肌肉型男,从时尚模特到运动达人,想象一下,如果正观看到某位喜欢极地探险的运动达人在和帝企鹅玩耍,那岂不是瞬间就会“寒气逼人”;而如果是直播游泳教学,即使自己没有泡在泳池里,也会产生“心灵感应”。除了观看红人直播外,用户自己也可以过一把网红瘾,将自己制作冷饮或者郊外避暑的场景直播给网友,也算是给其他网友解暑降温了。   说到郊外避暑,还有一种特别简单的消暑办法——自拍!你想想,自拍的过程中你沉浸在自己无敌美貌中无法自拔,哪还管得了温度有多高啊!再打开黄油相机添上一款冷色调的滤镜,从视觉上就给人一丝凉意。   
这些APP能帮你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 !
2016-07-12
  近期武汉暴雨、一号台风等天灾不断,人们在天灾目前无力抵抗;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天灾面前虽然不能“控制”,但合理利用这些APP却能帮助我们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 出行类代表:Uber、滴滴   实际上,笔者认为武汉洪灾恰好是与出行APP的救援价值相克的。毕竟出行倚仗的是车,但是除了船之外的交通工具难以抵达积水地区进行救援。那么在科技无法给予市民帮助的情况下,Uber又是怎么做的呢?原来Uber号召了大量爱心司机给行人送伞,相当于是借助与产品强相关的群体来实现一次援助的行为。虽然不能将被困人群救出,但也算给瓢泼大雨中的行人一丝慰藉。(APP开发)   再回首塘沽爆炸事件,打车APP才算真正地派上了用场。当时,滴滴旗下的出租车、巴士、顺风车、专车、快车等均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帮助更多人脱离困境。而Uber则为塘沽范围内所有乘客免单。两者均在塘沽市民受灾时慷慨援救,而不像报道中看到的“出租司机威胁路人加价否则拒载”那般负能量满满。我们看到的是危难关头,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快了整个救援行动的进程。(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类代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   以地理信息为优势,地图为载体,互联网地图产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向用户呈现与灾情相关的信息。武汉洪灾爆发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纷纷上线积水地图,以便用户随时了解积水信息。   百度地图更是直接将积水数据与地图数据相结合,不仅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积水情况,还可以在用户规划路线、导航的时候直接避开危险路段。另外,百度地图在产品内部上线了直播平台,热心的武汉市民不断分享实时积水情况,市民的UGC能力不容小觑。在互联网产品的辅助,以及群众汇聚的力量下,积水地图不仅让普通市民远离危险,还能够让救援力量清晰地了解城市受灾情况,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救援的效率。   社交类代表:微信、微博   在社交属性的背景下,“两微”的应对措施也主要围绕人来展开。在武汉积水事件中,微信在其“城市服务”入口紧急上线了“城市积水上报”功能,依靠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市民强大的UGC力量,将信息做到完善。   同样是天灾,在雅安发生7级地震时,微博也曾将平时用于推送广告的“粉丝通”、“微博小秘书”等官方微博、“微博话题”以及微博Banner广告等全部用于推送地震相关的信息。同时开启类似#雅安7级地震#、 #雅安地震寻亲#等多个围绕地震的话题。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同胞的关怀与正能量,还能够通过用户之间的互相分享获取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OTA类代表:去哪儿、百度糯米   在灾难发生之时,OTA能给用户提供的主要在于住宿层面。严格意义上来讲,百度糯米并不算是OTA类APP,但是因为它这次的举措属于在线旅游市场的行为,因此暂且如此归类。由于暴雨导致众多市民房屋被淹,百度糯米向武汉市民提供了10000间酒店,全部免费入住。所以家中积水的市民也不用再担心露宿街头。   同样,在灾难发生后,去哪儿网也启动了“你定我捐”活动,凡通过去哪儿客户端预订火车票的,每售出一份出行保障服务,去哪儿网将捐赠1元给灾区。实际上,此前在塘沽发生大爆炸之时,去哪儿网是给当地市民与媒体提供了免费住宿。笔者个人认为,相比刺激消费带来的捐款,提供免费住宿对于灾民的帮助而言或许更加实在吧。   搜索类代表:百度、搜狗、360、盘古   尽管此次武汉洪灾,我们没有看到搜索引擎的身影。但是我们都知道,搜索的信息聚合能力十分强大。往往在面临更严重的灾难(伤亡人数、失踪人数较大,如地震、海啸等)的时候,搜索能够发挥更大的流量作用。例如在雅安地震时,背靠搜索带来的直接、庞大的流量支撑,百度、搜狗、360、盘古等众多搜索引擎全部上线了灾区寻人平台,能够让数以万计的人们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分为寻人和保平安,网友通过搜索亲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即可获取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信息的流通与帮助下,报平安不再像古代的家书一样,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让亲友吃下一颗定心丸。     业界良心代表:Google   说到互联网APP在天灾中的反应,又怎能不提互联网良心代表谷歌呢?虽然未能在国内有所表现,但是谷歌在国际的灾情中都是最活跃的,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如潮。   早在2010年海地地震发生后,Google就发布了一款在线寻人工具“Person Finder”,坊间传说开发这款工具仅用了72小时。它可帮助人们发布失踪人口信息,也可帮助个人或组织提供信息来寻人(实际上国内搜索引擎上线的功能就是收到person finder的启发),极大地转变了传统的而灾难救援方式。   而依靠地理数据的优势,Google地图也有不少作为。例如为了“对付”2012年的飓风“桑迪”,Google开发了一款特殊的飓风地图,可以告诉人们当前的飓风位置,并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   Google在一次次的国际灾难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Google不是红字会,也不会为有需要的人送水、食物和药物。谷歌应急小组的工程师皮特·吉恩科(Pete Giencke)曾表示,“如果组织Z有水,个人Z需要水,我们怎么将两者联系起来?”应急响应工作的基础是信息,而Google偏偏擅长的就是将信息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有需求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能力,Google才能在各个灾难中挺身而出,为用户争取最多的帮助。
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号应该如何运营
2016-07-12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微信公众号被建立,这其中更多的是订阅号,现在运营一个订阅号相比服务号要容易的多。一般企业认证服务号的很多,但绝大多数只是公司企业形象的一个代表而已,真正运营起来困难重重。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每周只能一次群发,而且是出现在好友提示信息里,往往很多时候,没有选择好发布的时间和内容,被粉丝取消关注掉。   作者感觉服务号更像一个孤独忧郁的王子,虽然出身略显高贵,但却缺失与粉丝的交集。当然微信服务号如果开发成商城或者第三方,也许会好一些,但是大多数人只认为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或者宣传企业的媒介,仅此而已。   我们不难发现,每天关注自己需求的订阅号的人很多,因为就算每天都跟新内容,至少它们都在订阅栏里,并不影响我们的社交心情。突然在一个心情不好的时候弹出一条微信消息,一打得开竟然是微信服务号,很容易取消关注,我想广大读者都有同感吧。   然后不巧的是,作者的工作就是接手一个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号,而且这个服务号还是连接三方的,可以买卖原油的,作者的工资提成直接与之销售挂钩!所以苦逼的是,不仅仅要增粉,还要把粉丝发展成客户,可想而知这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好了,不在发牢骚,倒苦水了。先讲讲怎么发展微信服务号的粉丝吧。   一、我觉得服务号最大的好处是要做完善功能,自身的名字和关键词要做好,这样在搜索服务号的过程中,你的排名靠前,不排除会有自然粉丝关注的。但不巧的是,作者接手的服务号起个名字是公司名字:中君恒基粤国际微盘!虽然是做微盘,买卖现货原油的微信操盘,但是这样的名字无疑让用户无法直接搜索到,例如搜索原油微盘,那么我们的微信号就根本看不到!可惜在认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名字,无法更改。所以作者只能放弃这个方法,但是广大新媒体运营的同志们,一定要确定好名字和关键字!   二、利用QQ群、邮箱、主要的还有就是QQ空间精准推广!具体怎么做呢?作者运营的是原油微盘的服务号,那么我开始加了很多相关行业的QQ群,里面大多数都是炒现货,而且都是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微盘不是太多,所以这是个优势,前期不能急于在群里发你的微信号,否则肯定被T,但是你多加几个小号,一般开始加群都是想了解原油为理由,进去要主动问问题,有些小号偶尔发发实时详情,比如原油专业点知识(网上,其它群里都有,复制过来),渐渐你可以试着用小号发问题,比如我会最近我关注一个(中君恒基粤国际微盘)的公众号,也可以买原油的涨和跌,而且10元就可以玩,不知道对于初学者有没有好处?这时候你的其它小号可以参与到话题中来,迎合的,反对的,总之带动群里的气氛,最后很多人会出于好奇或者真也想花10块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   邮箱营销就很简单,相关的群,发群邮件,文本要好,有吸引力,或直接点,但群邮件要定期发,不能太频繁。这里要讲QQ也可以多加一些相关的,但不同行业的,比如做原油微盘的,可以加一些期货群,炒股群,方法如同以上讲的,选择恰当的时候自然流露出微信公众服务号,但不要直接说是自己的,要装的与这个服务号没有关系哦!   在说说QQ空间营销,这个方法很管用,在QQ空间里搜索关键词:你想要的关键词,会有一些相关的文章,或者经常发表带有关键词的文章,那么这样的用户肯定对于这方面是有需求的,然后把QQ号提取出来,发邮件。这样有一点好处,QQ邮件在右下角有弹窗的效果,所以要文章写好,内容写好,肯定能引起注意。   三、微信、QQ朋友圈。这个方法如同卖面膜的微商,自己要经常晒一些相关的照片,或者分析一些相关行业的知识,当然了这些内容可以网上找到,加以提炼,让大家错觉你很懂,在行,感觉像大神一样就成功了,这个需要时间,进而你分享出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很容易被人关注,甚至有些观望的人就会主动咨询你这方面的,顺理成章你推荐微信号,他肯定会乐意加的。这个是需要时间和执行力的,千万不要心急。但一定要注意加更多好友,走到哪里第一时间搜索附近的人!   四、地面推广。这种来说比较费时费力,可能选好方法方式,各种各样的。我分享了一下自己怎么做地面推广的呢,当然我花了500块钱(自己掏腰包,在粉丝不足量的时候老板是抠得很!)定做了600多个钥匙扣,找到一家图文店,我和老板好说歹说,让我在店里放了一个二维码,当然代价是我的钥匙扣是在图文店定做的!这是关键!他们进店的客户可以扫一次二维码关注送一个钥匙扣,这种方法好处在于,客户在等待的同时可以扫一扫,还有个小钥匙扣,还不至于让客户不耐烦,老板试行一段时间觉得效果很不错,(其主要的是我在他那花钱了!),至少自己可以不用去店里盯着,因为毕竟没有多少钱,缺点就是可能被重复扫描关注,当然你要和老板说,多次关注的不可以,你有后台能看到数据,让他们把微信号留下!(大多数粉丝每天增多,无法一一查验,至少让老板尽量不弄虚作假)。找到靠谱的店或者场地,这种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文章需求粘性。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一周你只能一次群发,一定要发有用的,精炼的,不要含糊不清或者糊弄了事,往往有价值的内容是遴选消费客户的最好办法,而且也是客户发展客户的有效途径,他们会自发转发你的有效内容,这样别人才有可能关注你。   六、借鉴病毒营销。这种方法要让老板出资,或者让利。我运营的微信公众服务号是买原油、白银、铜的涨或者跌来让客户赚钱的,我们收取平台佣金万分之三,所以说玩这行的这是比较低的平台费,而且我让技术开发功能,就是客户关注后会得到一个10元体验红包,可以买原油,挣的钱都是客户的,可以提现,陪了也就陪10块钱,自己也没有损失,而且用户推荐一个他和被推荐同时各得一个微信10元体验红包,这样一来被推荐的人越多,推荐人的红包就越多,都可以用来买原油涨跌,挣的钱都是可以提现的!这种是平台要拿出一些钱的,所以要跟老板说好,并得到他的认可。这样营销的方式比较有吸引力。   七、制作点赞转发有礼。这种方法可能过时了,但是还是可行的,让朋友圈分享出去,送礼物,并且群发好友里所有人,截图,提供礼物,这个成本要控制,我们做过一次,超出预算,收获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太过于耗成本的。当时每天不断发来截图,作者和公司的人都在发货,我们批发的眼镜和钥匙链,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这种方法!   以上这些都是作者用过的方法,还有一些独门的,而且特别管用的,以后会分享给大家!当然我会分享怎么在运营初期安抚老板的独门秘诀!
Twitter CEO Twitter账户被黑,盘古越狱 iOS 10 | 宅客周刊
2016-07-11
1.一言不合就越狱!盘古团队越狱 iOS 10 iOS 每一次大版本的升级,都会让安全性大大提升。但在真正的越狱大牛眼里,这不是什么问题。 在今天的 MOSEC 移动安全技术峰会上,声名赫赫的安全团队盘古毫无征兆地在演讲末尾加了一个“One More Thing”——越狱 iOS 10 Beta 1。 作为主办方,盘古团队最后一个登场,演示了这个视频,在视频中,仅仅数次点击,就成功安装了cydia。 盘古团队老牌“越狱达人”徐昊曾经是中国首位越狱 iOS 的黑客,他告诉三点(搜索: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iOS增加了很多新的防御机制,这导致越狱的难度变大。但是,盘古手中掌握的几个重要漏洞,仍然可以使用。 这说明,至少苹果在 iOS 10 的 beta 1 版本中,还没有修复这些漏洞。徐昊表示,暂时不知道在 iOS 的后续版本中是否会封堵这些漏洞。 徐昊同时告诉三点一个让人遗憾的消息,这次发布越狱 Demo 的目的只是展示技术,团队暂时没有计划放出 iOS 10 越狱工具。 2.Twitter CEO Twitter账户被黑,大写的尴尬 据外媒报道,黑客组织OurMine这次可真是扬名立万了,继攻陷Facebook CEO和谷歌CEO等科技大佬的Twitter账号后,OurMine在周六成功黑掉Twitter 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的Twitter账号。 尽管只有三名成员,但OurMine的“功力”相当了得。在短暂黑掉多西的账户期间,OurMine发布了几段视频嘲笑Twitter公司,其中至少有一条包含文本、讽刺主题的歌曲视频以及OurMine的官网链接。推文写道:“嘿,这里是OurMine。我们在测试你的账户安全,请访问OurMine.org网站。”这些推文据称在美国东部时间早3:25被删除。 多西的账户如何被黑目前还是一个谜。在由于其他网站的原因造成大量密码被泄露后,Twitter上个月采取措施锁定了部分账户,不过多西的账户被黑显示出,即使是Twitter的老总也难以避免此类事件。 3.白帽子被抓事件:获取计算机系统数据罪与非罪的界限 本案在网络安全界已经是讨论地热火朝天,因本案中已经公开的资料中,诸多细节点未得到司法机关官方公布。故依据最近来源原则,只局限于讨论袁炜父亲《致第四届网络安全大会的一封信-白帽子检测漏洞到底是不是犯罪?》(以下简称《公开信》)中描述情况作分析。 如果按普罗大众对于“允许”的通行或表象认定来看,或许袁炜并未征得世纪佳缘的允许,但至少在袁炜事件发生前,世纪佳缘网对于乌云网的此种沟通方式并未提出明示的反对。而显然,袁炜也是乌云网的注册实习白帽子,其与世纪佳缘的关系,应当可适用此前的双方行为惯例。 正如普罗大众对于合同的理解一样,只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才可称为合同,而在司法实践中,口头合同、甚至于行为合同也是一份合同。例如我们在书报亭买一份报纸,并不需要言语甚至于眼神的沟通,只需要放下一元钱,则可以取走一份报纸。 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采用表示主义,指当行为人的效果意思与其表示行为不—致时,法律按行为人表示出来的意思赋予此行为以法律上的效果。其目的在于侧重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和交易安全。而意思表示也分为有具体的相对人和无具体的相对人。 最后借用《神探狄仁杰》的一句台词作为结束。元芳每遇疑案,屡问狄仁杰,“大人的意思是……”狄大人标准回答“我没有什么意思”,此处玄机,只有狄大人才深知了…… 4.暗网地下交易:你的密码只值一分钱 过去的一个月里,互联网世界的安全团队几乎都陷入泥淖。几乎每一天,都有数以亿万计的被窃取的用户信息资料出现在暗网上,从主要的互联网企业那里流出的数据售价仅为几个比特币的价值(每个约400美元)。每个销售底货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Peace_of_mind。 Peace_of_mind 或者称之为Peace,在暗网的黑市TheRealDeal上贩卖数据。他(或者是她)的评价页面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满意度,买家给的反馈能达到A+++,买家提出的问题也能迅速得到反馈。在Peace日益庞大的数据商品中,包括1亿6700万LinkedIn用户账号,3亿6000万MySpace用户账号,6800万Tumblr用户账号,以及来自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 VK.com的1亿账号,加上最近曝出的7100万Twitter账号,总计超过8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Peace获取数据的渠道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来自之前2012年的数据泄露,但是后果已经非常严重,可能是因为很多受害者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密码。黑客还入侵了扎克伯格,Twitter创始人Ev Williams和众多名人的Twitter账户,甚至还有歌手德雷克和凯特佩里,可能还存在更多不为人知的攻击。事实上,这些数据泄露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生活在数字世界中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这周早些时候, Wired杂志通过暗网的RealDeal市场交易系统联系到了名为“Peace”的黑客,并且以加密的匿名通讯方式对他进行了采访。
阿里instruder:小议互联网溯源能力建设
2016-07-11
对于有着很大生态集团产业的阿里来说,很容易成为黑产的攻击目标,其所面临的攻击的类型也非常繁多,通过攻击溯源,可以有效降低同类型攻击共计事件。2016年乌云白帽大会上,阿里安全威胁情报中心的安全专家instruder向大家分享了一些互联网溯源能力建设的经验与心得。以下是演讲内容整理: 阿里现在的溯源能力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线上防控(事发前的预防和事中的阻止), 线下打击(联合公安,实人打击和震慑)。 instruder认为, 攻击溯源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攻击者从发起攻击的环境起点到攻击中所使用的各种手段、资源、链路以及最后到达攻击目标后的“完整链路数据掌握和获取能力”, 就是说不管攻击者有多少路径,如果都能掌握,就可以顺利的反推回来这个攻击者是谁。 在这方面除了企业内部数据可以利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可以帮助实现“信息探测”、“信息拓展”、“身份鉴定”和“互联网活动资源收集”。 定向信息探测 在定向信息探测方面,主要是通过可获取的信息转换到IP,做身份关联,有以下几种情况: QQ账户: 大部分黑产在qq平台上达成交易,5位的qq号有很大一部分是做黑产的,通过QQ识别后,转换为IP信息,对攻击者进行定位; 强身份信息: 通过其发布的钓鱼网站页面,获取到攻击者的社交账号信息或引导攻击者访问QQ空间,来获取强身份信息; 手机号: 通过所使用网络的运营商收费接口来获取,通常运营行还有提供此类数据的服务; 网络代理或VPN: 通常很容易能定位到使用这些工具的真实IP; 信息拓展 在信息拓展方面包括: 社工库: 可以从社工库中清理出大量的信息,如IP、手机号、社交账号等。除了市面上的一小部分社工库,黑产也在建立全国身份的一个关联关系; 同人QQ: 即,一个人同时有两个或多个QQ号,QQ的资料信息通常很丰富,可以通过QQ号查到手机号。黑产也有类似的服务,不过是通过手机号可以查到QQ号,价格是25元每次; 身份鉴定 在身份鉴定方面,包括: 注册站点 用手机号或email是否注册某一领域相关站点以判断是否从事某一特定行业, 或通过一些对方在招聘网站的公开简历信息,也能知道他大概的从业经历; 社交账号: 如,通过搜索QQ号,可以查到曾经创建过相关的群信息,根据群信息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身份。 高发地域 对于攻击的行为特征,会做一些地域上的归类,可以通过攻击者的所在地判断其所从事的黑产方向,准确率基本上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湖南娄底——icloud诈骗 深圳——跨境诈骗 福建龙岩——信息泄露与钓鱼黑产 海南瞻洲——机票改签与虚假中奖 黑客也是需要成长的,刚开始是个小黑,然后慢慢进入黑产行业,他肯定会在互联网上留下很多痕迹,通过交易平台、论坛、社交平台等数据的整合,就可以对他的档案进行一步一步的刻画。但,黑产同样压在进行溯源对抗升级。 通常大家普通的网络环境下上网,如家里,或者公司里。但现在,随着对黑产打击的升级,黑客会跑到深山老林里从事攻击活动,在山上搭个帐篷,用无线网卡,或者无人机架设WiFi来加大定位难度。如此一来,抓捕难度也会变大。在线上进行沟通时,也会选择一些可以即时销毁信息的方式。 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黑产也会采取一些资金匿名的对抗措施。最早使用银行卡,支付宝做一些资金的交易,现在用到各种虚拟资产变现的一些方式,通过游戏点卡或虚拟货币(比特币)来变现,或通过充话费的形式进行提现,同时还有专人在做黑产网站的安全加固。 对于黑产的对抗升级,也会提高相关溯源能力建设。不管怎样,关键链路信息的获取与掌握是溯源能力的核心,企业也可以利用黑产的攻击思路反向推演,通过拼凑相关信息进行追踪。
APP制作 虽然有些晚,但爱奇艺最终还是杀入了直播红海
2016-07-11
7月8日,爱奇艺在北京召开“奇秀直播”发布会,正式进军火爆的直播领域。相比其它巨头,爱奇艺的动作要慢一些,但作为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之一,其资源实力不容小觑。 为什么爱奇艺慢? 爱奇艺这次进军的市场,是一个像当年团购大战一样竞争激烈的领域,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直播应用在争夺用户,这是一片红海。 那么为什么爱奇艺到现在才进军直播呢?创始人龚宇在发布会上表示,爱奇艺“不像六年前那样,几个人就能做决定,现在公司大了”,意思就是爱奇艺已经不像小公司那样灵活多变了,所以会慢半拍。 不过慢半拍并不代表落后,其实六年前爱奇艺进军的视频网站领域也是一片红海,但凭借自身的资源仍然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水平。龚宇认为,“无论是用户还是收入,爱奇艺都有这个资源”。 用户方面,官方公布的数据是6亿用户,应用日活在国内排第三,仅次于腾讯的微信和QQ。龚宇表示,爱奇艺做直播虽然晚,但有自己的特色,“运用我们现有的资源,让直播这一新内容形态和原有的内容形成协同效应,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他说。 围绕明星做直播 直播与网红经济密不可分,网红也可以说是网络明星。爱奇艺做直播,除了希望培育网络明星,还希望充分挖掘现有的明星资源。 爱奇艺联席总裁徐伟峰表示,奇秀直播以“快乐圆你明星梦”为主题,主打追星内容和造星业务。所谓追星内容,就是要挖掘现有的IP和明星资源,例如爱奇艺拥有很多自制剧和自制节目,这些节目除了在制作完放到网站上外,其拍摄过程也将通过奇秀直播让观众看到;另外,在与艺人签约时,爱奇艺也会要求将部分工作时间投入到直播上面。 造星是奇秀直播的另一个重点,爱奇艺发布了旨在挖掘平民明星的“星途起航”计划。徐伟峰介绍,奇秀直播将从普通用户中挖掘优质主播,优质的新晋主播将与经纪公司签约,接受专业培训,成为明星主播或签约艺人。首批签约主播将成为爱奇艺发行的手游《明星志愿》的代言人。 VR 除了赶上直播热潮外,爱奇艺也没有忘记火爆的VR。奇秀直播这次也推出了自己的全景直播平台,与Insta 360和OKAA VR两家全景相机厂商进行合作。 据Insta 360的陈金尧介绍,与爱奇艺的合作主要是提供一批设备给主播和明星;另外会开放底层技术和SDK给爱奇艺。 目前许多直播App都在发布自家的VR直播平台,例如前段时间的花椒直播。各家的做法都差不多,就是和全景相机厂商合作,同时在App端加入分屏模式,用户通过VR手机盒子来观看。 这种模式成本低廉,易于普及,但直播质量取决于视频流的质量、用户的手机以及观看用的盒子。交互方面也是一大问题,目前的手机盒子大都只能观看无法交互,这样要给主播点赞、发消息、打赏就变得很难,而这是直播吸引用户的重要一块。 奇秀的VR直播也是此前爱奇艺发布的VR战略的一部分,总体来看,爱奇艺的VR动作重点还是在内容分发上面,同时适当参与到内容制作中去,符合其内容平台的定位。APP制作。 在三点看来,虽然各家都在做APP VR直播,但这块只是整体战略的一个补充,目前更多还是占坑,并未成为主流。
APP推广 App运营渠道的一些潜规则
2016-07-11
1、关于首发: 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小米等每月都可以申请一次免费首发的机会。首发联系人是他们的运营人员。具体谈首发的时候,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适当为市场的运营们想想,让大家做事都方便一些。目前接触到的豌豆荚的运营比较nice,但是比较忙,一般就是发邮件确认,安卓市场和小米商店的运营也很好,360手助的运营比较忙,都是小姑娘,可以好言好语哄着。百度的首发需要填一堆条条框框,按照规矩填了就好。还有首发最好提前一周或更早一点预约安排,不然很可能没有排期。 2、一些免费可利用的资源: 如豌豆荚可以申请优质应用,还可以申请产品设计奖,如果申请成功,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推荐位。360手机助手也会时常搞一些活动,跟运营的关系好说不定也可以蹭蹭。 3、产品特权功能: 将产品收增值服务费的功能免费提供给市场,换取市场的广告推荐位。这是一个在没有充足预算的情况下,一个妥协的做法,相当于跟市场进行资源置换。 4、关于抓包: 通过各大安卓市场,都会互相抓包。如果你没及时更新某一家市场,这家市场就可能将其他渠道的安装包直接抓过来,这样就会导致你的数据出现问题。首发的这家渠道数据可能虚高,而抓包的市场就会数据呈现下降趋势。这个时候如何判断首发的效果好坏?就要对比总量有没有提升,而不是单独看首发的渠道的数据。 5、关于App应用内互相推荐: 也就是所谓的换量。应用内的推荐,如果位置比较深,且对方的用户量不大,基本上不会有效果。除非是那种用户规模过千万甚至是过亿的App而且位置比较明显,才可能有效果,否则几乎不会效果,不要讲精力放在这块。 6、关于资源互换: 有一种资源互换的情况是,你可以作为一个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互相导量,比如你联系A和B两家CP,然后让A推荐B,让B推荐你,你去推荐A。通过这些来回倒手,你可能会挣点差量。干这个事儿需要脑子好使,会卖萌机灵的小姑娘。倒来倒去,没准还能挣一笔。 7、关于数据分析 谈到运营,就不能说数据分析,如果没有数据支撑,去谈运营就是瞎扯。只有能够看到每天的数据,每月的数据,才能有参照物,才能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每个市场都需要单独打包上传,但目前商店分布来看,可以选择重要的商店打包上传,其他的渠道可以不必单独打包。一般来说,最常用的统计的数据有日新增,日注册,渠道分布及排行,设备分布等。 8、关于刷量和刷评论 现在有很多刷量的水军,可以把你在某个市场的下载量刷上去,然后提高排名获得更多的曝光。对于这种还是小心尝试,不要刷的太明显被下架,那就得不偿失了。评论我到是觉得可以适当刷一下,但也不要太过分,最好能是手工刷,刷一些好评,也可以增加下载的几率。
如何打造一个能留住用户的APP?
2016-07-11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APP;然而要将一个APP打造成想微信一样的app却成为了运营者困扰的事情; 那么,一个优秀的APP产品该如何留住用户,牢牢拴住用户的心呢? 一、APP使用数据 首先,先看几组2011年—2013年期间的来自美国APP的数据: 1、使用智能手机的比率从38%上升到50.4% 2、Android和iOS用户由3800万上升到8400万 3、花在APP和网络的时间比,从73%上升到81% 4、下载到手机上的APP数量从32个上升到41个 5、花在排名前50APP的时间从74%下降到58% 二、最受消费者青睐的3种APP类型 APP的推波助澜源自于智能型手机的普及化,加上平板电脑的热卖,消费者可以自由决定要下载什么样的APP在自己的桌面上,随着iOS设备良好的销售,App Store上应用程式下载也逼近百亿。 根据数据来估计,平均每台iOS设备所下载的应用程式数量高于60个,下载到手机的APP数量日益增加(32个到41个),这样就相对地也加速了厂商开发APP的速度。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可供选择的越多,APP也就越难被注意到,对此,有3种类型的APP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 1、实用的工具:如查字典系列、天气预报,交通工具时刻表、图片剪辑等; 2、打发碎片时间:如游戏、书籍刊物等; 3、社交性:如微博、社交网站等。 善用这3大诱因,再结合自身品牌的优势,你就能发展出一个让消费者愿意长期留在他桌面的APP! 三、APP要击中用户的痛点 任何一个成功的APP必然能够击中用户的某一个或几个痛点,但我们该如何准确地找到用户的痛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据了解业内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竞品分析为代表的数据分析方法,比如搜索引擎公司会设置指标,开展搜索,评估搜索结果,从而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 另外一种则是“答案在现场”,开发新产品的团队往往会更多地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一位朋友是做酒店APP的,开发团队的成员每人每月都有3次公费入住快捷酒店的机会,亲身体验自己开发的产品是否靠谱,客服人员会通过接听用户电话以及社交网络搜索等方式实时收集用户的反馈,团队成员甚至会在周末去客户的酒店做前台,观察那些拿着手机到前台展示订单的住客究竟是怎样的状态。 总之,APP发展时期不同,获得用户洞察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 用户样本量较小的初期多采用现场体验发现的方式,在用户量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则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帮店长把握其周边客户群体的性质,分析每天有多少人看过他的店,有些人最后没有预订是什么原因等等,未来甚至可以据此探索用户预订酒店方式的改变。 四、APP该如何留住用户? 设计APP产品必须学会放弃,通过大而全绑定用户始终是一种诱惑,但当你想要的东西特别多的时候,得到的就会特别少。 一个优秀的APP产品往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 1、性能好,通俗讲就是加载速度快。 2、用户第一眼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3、设计有人情味儿,也就是现在很多人常说的“有爱”。 针对这些特点,我觉得想要做好一个APP,还要有以下3个要点: 1、APP相应速度要快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APP产品的性能好,用户无需等待与忍耐,这是判断一个APP好不好用的重要标准。 微信的性能就相当突出,在网络环境很差、很多APP都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它还能够使用。 但性能并不是一个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包括策略层面的考虑,开发者需要对速度与效果进行平衡,比如在点击查看微信的消息时,它总是会进入到消息列表,而不是只显示单个消息,在马海祥看来,此举虽然会牺牲一些速度,却可以使消息的到达率更高。 2、必须学会放弃 通过大而全绑定用户始终是一种诱惑,但当你想要的东西特别多的时候,得到的就会特别少。 作为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的APP来说,简洁很重要,因为设备屏幕空间有限,用户完成的任务也有限。 但如何理解“简洁”?它其实是一种合理的整理,飞机驾驶舱里有无数仪表,你能说它不简洁吗?它必须那么复杂,所以并不是说少和简单就是简洁,马海祥觉得APP的简洁应该指核心功能非常突出,不核心的功能可以找到,不需要的功能没有。 3、“有爱”是一个好APP的重要特质 APP总要跟用户交互,交互过程应当尽量让人感到愉悦,要做到令人愉悦,就必须认清自己的用户群体,根据他们的特征喜好不断增加细节元素。 过去打开地图,附近的酒店会一下子显示出来,缺乏特色又十分生硬。后来考虑到我们的核心用户群体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QQ皮肤会很花哨,微博模板也个性十足,也就是说,他们追求的是张扬、好玩、酷,于是我们将酒店的显示方式改成了从天上哗啦哗啦掉下来的有趣方式。 五、让用户感觉APP是活的 并非所有的用户流失都是不良的,我们也应该适当的进行用户管理,有时候还要故意“逼走”一些用户,“净化”用户队伍。 对于一个APP来说,用户的下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载后的用户流失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数据显示:APP产品在下载后三个月内平均会失去76%的用户,维系用户确实是个难题。 用户流失的原因各不相同,常规来说有以下2种: 一种是3分钟效应,甚至有人说是60秒效应,就是说如果在3分钟之内用户无法找到你的亮点,或者说他急需解决的问题你无法解决,就可能会直接把你删掉,或者无限期打入“冷宫”,这是产品自身的问题,需要做出根本改变。 第二种是用户确实在某个特定时段没有需求,比如订SEO最新动态就不是日常需求,如果APP因为这种原因被搁置,那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运营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想起你。 因此,要打造一款有爱、活力的App,就要学会与用户“谈恋爱”,以用户需求出发!以合理的需求与合理限度内满足用户需求,打造用户体验!   
iPhone 7传闻汇总:富士康PPT帮了大忙
2016-07-09
7月7日消息,随着9月临近,新iPhone的真面目也即将揭晓了。最近,几乎天天都有关于iPhone 7的传闻曝出。昨日富士康的曝光可信度非常高。富士康内部座谈会议上的PPT上出现了iPhone 7 Plus的相关信息,称iPhone 7 Plus将会预装iOS 10操作系统,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并配置1200万像素双后置摄像头。每年富士康对新iPhone的泄露就很准,当年在iPhone 6正式推出前5个月富士康就曝光了最终外观。 曝光的富士康内部PPT iPhone 7不会在外观上有很大变化似乎已经成为外界的共识,从各处曝光的信息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借着这次富士康泄露出PPT的东风,我们也帮大家汇总了iPhone 7目前所有的传闻,来看看下一代iPhone值不值得我们再次“割肾”。 叫法改变,增加iPhone 7 Pro 从大部分的爆料来看,下一代iPhone的型号基本确定会有iPhone 7和iPhone 7 Plus。但目前还有一种说法,由于苹果要改变以往的更新周期,将两年大更新改为三年,因此今年新iPhone可能还会有一款iPhone 7 Pro的机型,而这款机型也将成为iPhone 7系列产品中的最高端机型。 土豪金版iPhone 7 谍照 另外一种说法是苹果为了统一产品线的命名,新的iPhone 7 Pro将取代原先的iPhone 7 Plus版本。 99%确认:iPhone 7 Plus将配双摄像头 几乎所有关于iPhone 7的爆料都对iPhone 7采用更大摄像头,iPhone 7 Plus采用双摄像头的传闻没有异议,从后期我们看到的各种曝光图来看,双摄像头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了。不过让大家略微失望的是新iPhone的摄像头仍然会凸起。 网传iPhone双摄像头谍照 目前关于苹果双摄像头的工作原理还不清楚,对此苹果保密工作做得甚严。但据多次准确曝光苹果新品的台湾分析师郭明池的消息,两个摄像头中的一个会用来进行光学变焦,并由索尼和LG共同代工,同时为了满足双摄像头的正常工作,苹果还将iPhone 7 Plus的内存提升到了3GB。 双摄像头并不是苹果独创,华为P9、LG G5都采用了双摄像头设计,但工作原理很不一样,外界也褒贬不一。苹果的双摄像头能否带给用户惊喜呢?不过看惯了单摄像头,总觉得双摄哪里怪怪的。另外,多家谍照也显示在摄像头下方原先很影响美观的”白带“天线将消失。 入门级内存升级为32GB 但售价不变 据来源非常可靠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名消息人士称,苹果新一代入门级型号iPhone将配置32GB机身内存。多年来,入门级iPhone机身内存容量一直是16GB,但外界一直批该存储容量不够用,实为促销64GB版本,看来这次的改动也是顺应了广大“果粉”的需求。 iPhone 7概念图正面和背面 《华尔街日报》没有披露其他型号iPhone7的机身内存容量,但有传言称高端型号iPhone 7将配置最高256GB机身内存,而iPhone 6s机身内存容量最高为128GB。而且根据目前的爆料, iPhone 7将会有32GB 、128GB、256GB三个版本,64GB版会被苹果从销售清单中去除。这一做法让苹果被各大媒体称为“太有心机”。 不过今天《福布斯》也称,虽然iPhone 7入门级型号从16GB增加至了32GB,但售价仍然是649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苹果让利给消费者的表现。另外,入门级改到了32GB也将成为iPhone 6和iPhone 5s升级至iPhone 7的最大实用理由。 消除3.5mm耳机插孔?争议很大 iPhone 7 Lightning 耳机 新的iPhone 7是否会消除标准的3.5mm耳机插孔从今年年初开始就被争论不休。不过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iPhone 7去除耳机插孔的消息数明显占上风,但保留耳机插孔的消息来源看起来也很可靠。 APP开发找三点。
马化腾:加大力度整顿利用微信进行诈骗、传销行为
2016-07-09
【导读】马化腾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包括微信之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利用互联网和云的能力进行诈骗、传销,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平台,不管是不行的。如果云是不设防的,那么对其中的企业会非常危险。       在7月5日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言谈到了腾讯的云战略,并且着重强调了对云的安全性的担忧。   马化腾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包括微信之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利用互联网和云的能力进行诈骗、传销,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平台,不管是不行的。如果云是不设防的,那么对其中的企业会非常危险。   因此,腾讯近期在花很大力气打击这些破坏性的行为。腾讯云长期记录每一个用户的信用记录,从而保障整个云生态系统中的合伙伙伴的安全性。   虽然安全性值得关注,拥抱云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马化腾谈到了腾讯近期对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的收购。腾讯以86亿美金收购了这家公司84%的股份,估值超过100亿美金。这是腾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并购案。   马化腾表示,这家公司只有180多人,但是创造了20多亿美金的收入和近10亿美金的利润,这是传统企业难以想象的。这其中的原因,就是Supercell全面引入了云技术,所有的运营、服务都放在云端,从而可以极大的精简人员。  
价值 10 亿美元!Cruise Automation 将挑战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2016-07-09
近日,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致死车祸引得众人「围观」,但自动驾驶技术「竞赛」没有就此停止,依然在继续。 丰田开始测试自动驾驶原型车,宝马联手英特尔、Mobileye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 6 年的测试时间里,已经行驶了 320 万公里。 福特不甘落后,收购无人车初创公司 Cruise Automation(后面简称为 Cruise),加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步伐。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收购金额超过 10 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汽车行业在硅谷规模最大的收购之一。 通用汽车总裁丹・阿曼(Dan Ammann)表示,「全自动驾驶汽车将为我们的消费者带来巨大效益,不仅可以改善便利性、降低成本,还能增加日常出行的安全性。」 Cruise Automation 背后的男人 Cruise 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的公司,这家初创企业的出现源自于一个想法:把有人驾驶汽车改装成无人车。 Cruise 成立于 2013 年,在随后的 3 年时间内,融资约 2000 万美元。最后一轮融资结束后,其估值在 1 亿美元左右。 2014 年 6 月,该公司公开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 Cruise RP-1,是一个后装的自动驾驶套件。Cruise 曾计划在 2015 年初出货 50 套,当时售价定在 1 万美元,适用于 2012 年及之后更新的奥迪 A4 和 S4,可以初步实现自动驾驶。 在被通用公司收购之前,团队大概有 40 余人,成员主要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年 9 月,Cruise 招聘特斯拉自动导航软件首席工程师 AndrewGray ,后者成为了公司的副总裁。收购完成后,官网列出一系列招聘信息,正在逐步扩大规模。 对于被收购,Cruise 公司 CEO Kyle Vogt 说道,「通用非常看好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Vogt 作为 Cruise 的创始人,履历非常丰富。他在 2006 年参与创立了 Justin.tv,接着又和 Shear (Justin.tv的创始人之一)一起做出了 Twitch(Justin.tv 子公司),Twitch 是全球火热的游戏视频直播网站。 2014 年 8 月,Amazon 以 9.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Twitch。在视频领域多年的积累带给 Vogt 团队很多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经验。 Vogt 作为 MIT 早期开展的无人车试验小组的成员之一,对于机器人有深入的研究。在 Cruise 成立后,他仅使用三个月的时间搭好了原型,并且是软硬件一起做。 Vogt 不是唯一一个专研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专家。但领投机构 Spark Capital 的 Nabeel Hyatt 这样评价他,「 Vogt 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人以及公司与这些车的交互方式异乎寻常的关注。」 公司刚开始开发将汽车改装成具备自动导航功能的后装套件。去年,Vogt 开始改变方向――开发「全栈式」无人驾驶技术,这使得 Cruise 成为谷歌的竞争对手。 探索「自动驾驶」 Cruise 的第一个产品 RP-1,全称为 RP-1 Highway Autopilot(RP-1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如名称暗示,这个套件被设计为在高速公路上接管汽车的行驶,能够对障碍物进行探测,保持车辆行驶在车道内,并感测和避开其他车辆。 其最明显的组件为安装在挡风玻璃上方的一个底座,其中集合了毫米波雷达、立体摄像头(双目)、GPS 以及惯性传感器,并非谷歌所采用的价格高昂的激光测距雷达系统。 在汽车内部,致动器与惯性传感器协同,控制汽车的转向、油门和刹车,处理整个流程的系统控制器放置于后备箱,若要激活 RP-1,驾驶员需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按下中控面板的一键切换按钮。 Cruise 在去年 6 月份,获得加州机动车驾驶管理部门(DMV)颁发的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装有 RP-1的实验车只能在加州 Bay Area 的 101 和 280 两条高速公路上进行,每次测试的无人驾驶时间(驾驶员不对方向盘进行干预)为 30 秒,最多 10 分钟。 根据 Cruise 在 San Francisco 的 Alameda Point 海军基地的测试来看,试验车能够做到稳定的车道保持,但还不具备检测障碍物的功能,由于双目摄像头的限制,也无法在天气条件恶劣如雨天、雾天等环境下自动行驶。测试过程中并非完全依靠实时感知,需要人工提前驾驶来构建地图信息。 RP-1 这款产品可以取代部分的人类驾驶操作,它可以控制车辆的电子讯号,但还无法实现类似谷歌的无人自主驾驶,但当时 Cruise 走低成本路线,对于已经拥有传统汽车的车主,接受程度更高。 在被通用收购以后,Cruise 在今年 5 月开始测试雪佛兰 Bolt 电动车的自动驾驶原型车。 据外媒报道,这辆 Bolt 车顶有两个激光雷达,在挡风玻璃上方还安装有摄像头。而驾驶汽车进行测试的是 Vogt。 通用和 Cruise 都没有过多透露具体细节,但根据使用技术和道路环境,这次测试类似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期望直接做到最高等级的自动驾驶。 拥有 Cruise Automation 的通用 今年,通用汽车公司多次表达了自己关于「未来出行」的想法。未来通用的四个主要业务方向是:
详解谷歌AI五大安全机制论文,AI的开发到底有多少坑?
2016-07-09
关心AI圈的人一定都知道,谷歌是一家在AI领域投入和应用非常广泛和庞大的科技公司,对于AI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世界水平的前列。作为领域的领军公司之一,谷歌自然要扛起前瞻性研发的公司,所以在很多人还对深度学习一头雾水的时候,谷歌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避免AI伤害到人类了。 防范措施的全方位研究 前段时间,谷歌就发布了一篇论文,详细的描写了一种用于AI的紧急停止开关的运作原理和实现机制,但是这样仅仅的一种事后应对措施显然是无法平复人们(包括谷歌)的担心的,因此,另一项研究也在同时进行,并在前者发布不久之后发布,这项研究多是从基础理论出发。从根源上提出了几种防止AI对人类的利益产生损害的方式,雷锋网(搜索“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上下两部分翻译了论文的全文,点击链接:上、下——从事先预防到事后应急。简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理论。 但是这确实证明了AI确实已经强大到了足以威胁到我们的地步了吗?Elon Musk、霍金等AI警惕论者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远见欢呼雀跃?事实上恰恰相反。在仔细分析了谷歌的安全机制论文后,我们恰恰认为这篇论文反而体现了目前的AI仍然处在远远无法对人类这个整体产生威胁的程度。 如同Mobileye的Amnon Shashua说的那样,深度学习目前只能用来解决人类已知并且能非常精确的描述出来的问题。与深度学习师出同门的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自然也是一样。在目前典型的RL学习范例中,如果要让一个机器人很好的完成一项任务,人类必须把这项任务的所有细节量化成机器可以理解的形式,然后输入RL的模型,再让机器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实验,才可能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这种形式导致的一项后果就是:增强学习的“代理”(也就是机器人)的概念中,除了完成任务获取最大化的奖励之外不会有任何概念。在某些时候,心无旁骛是件好事,但是这却导致了代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才是目前谷歌主要想要应对的问题,而不是起邪念的机器人想要毁灭世界,或者干嘛的。就连谷歌自己都在论文中说: 目前,很多此类讨论围绕极端情景,例如在超智能代理(也就是超级人工智能啦)中出现错误目标函数的风险。然而,我们认为有成效地讨论意外问题不需要渲染这些极端情景,实际上这只会带来没必要的推测性讨论,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说的那样,缺少精确度。我们相信,最有成效的做法是从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的实际问题(虽然经常比较笼统)来描述意外风险。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的机器人如此之蠢,为什么大家都想去分析一个正在学习爬行的婴儿会不会飞的比飞机还快? 注意这个类比的特点:婴儿再怎么长大,再怎么学习,也是不可能单独飞起来的,更何况要飞的比飞机还快,同样,目前的增强学习模型,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发生飞跃性、本质上的进步,很难相信它随着不断的学习就能成为能超越一切的智能。 不够智能=不会犯错? 让我们回到论文本身的分析来,谷歌相信现在的机器人只有极其有限的智能,不代表他们就认为这样的智能不会对人类造成损害。事实上,没有智能的东西对人类造成的损害大了去了。其实人类在执行某项任务的时候,除了任务目标和手中掌握有的工具之外,人类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还会考虑两项很重要的因素:常识和道德。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在通常RL模型的指引下,机器人对周遭除了模型中有所描述的环境的概念一无所知,这时候它是没有常识和道德可言的。因此很容易做出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但于机器人的角度来说却是合情合理的行为。谷歌在论文中以一个清洁机器人为例,主要提出了五种可能的、AI在执行RL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趋势: 负面影响:AI在试图达到目标时可能对环境做出有负面影响的举动。比如它可能会为了更快的打扫地面而径直推翻(而不是绕过去)一个花瓶。 非法解读:AI可能通过篡改测量值等手段在奖励函数上玩花样。比如扫地机器人可能只是找个东西把脏东西盖起来让自己看不见它,就认为自己已经扫干净了地面。 监管可扩展性有限:AI系统可能无法对那些在系统中不方便太过频繁的评估的物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比如,如果机器人需要从人那里获得训练结果的反馈,那它就需要有有效的利用这条反馈的能力(而不能像普通的训练那样不停的核对训练结果),因为不停的问一个人问题是很烦人的。但目前这点很难做到。 环境探索安全性:AI系统评估环境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太过负面的影响。比如,一个扫地机器人可能会需要进行建立拖地策略的实验来作为以后工作的依据。但是很显然它无论怎么实验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尝试把湿拖把插进插座中。 分配转变的鲁棒性不足:AI系统处在与其训练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时认知和行为可能不稳定。比如,启发式算法让机器在在工厂中学到的行为可能在一个办公室中就会显得不那么安全。 仔细看完这些条件会让人感慨现在AI的愚蠢却又诧异它那诡异的“智慧”。或许构建一个AI系统是世界上对逻辑性要求最严密的职业了,因为正是逻辑造就了AI,在它们的世界里现在还不存在感情之类的约束。如果你要求AI去完成一件事,那AI毫无疑问的会在它的逻辑框架下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哪怕因此必须要完成一些在人类看来是“作弊”或者“得不偿失”的动作。 因此整篇论文的关键点就围绕在奖励条件的建立和维护上进行。正如之前所说,论文中并没有涉及过多的具体方法和公式,而倾向于提供思路,一部分原因应该是RL的研究实际上还不足以支撑在这些措施的太过具体的实现,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是因为谷歌不希望太具体的方法限制了算法开发者们的发挥。 防范的思路 对应这五点可能的错误,谷歌在论文中零零总总列出了大概十条防范措施的思路,不过总结起来,大致就是从三个RL设计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来考虑的: 对于奖励条件本身的优化: 人类的行动都是基于常识和道德来考虑的,因此,为机器也加上一个类似的价值观系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考虑方向,谷歌在论文里提出:指派RL算法完成任务的时候,人们最倾向的希望其实是该机器人不要给环境造成任何影响——不要破坏环境中已有的物品,不要打翻花瓶,不要……。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给所有对环境的改变都加上负奖励,那很可能会导致代理最终决定不再做任何事,因为一旦代理开始行动,或多或少都会给环境带来改变。 谷歌对此提出了几种思路,包括推测一个代理用正确的方式完成任务后环境的状态,然后用这个状态作为奖励、对代理进入完成任务时不希望其进入的区域的行为作出惩罚,以及让代理能够理解它的行为对其他代理个体(包括人)带来的影响,但谷歌在论文里也指出,目前并没有足够强大的能支持这种理解的模型出现。 防止对奖励条件的滥用和曲解: 对于这个方面,谷歌提出的方法大概能分为这么几类: 谨慎行动:这是最笨的办法,只要人们设计系统的时候够小心,可能就能避开所有能被算法利用来获取奖励的bug。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可以故意留出一些可以被算法利用的漏洞来作为预警,并时刻监视这些漏洞,当这些漏洞被攻破,就意味着算法需要调整了。 对抗性致盲:谷歌认为,可以通过隐藏奖励的部分细节、甚至完全将奖励机制黑箱化,让算法主体无法通过寻找规则本身的漏洞来攻破规则。黑箱原理类似于现在很多手机采用的指纹识别系统。有专用的芯片负责指纹识别,手机本身的系统是没有权限读取其芯片中的数据的,它能做的只有向芯片中发送指纹识别的请求,由芯片独立完成识别后再将结果返回给系统。这样无疑可以极大减小奖励的规则被算法利用的可能性。 对抗奖励:甚至,谷歌还认为,人们可以为此设计另外一个代理,让两个代理互相监督对方有没有做出违背人类希望的选择。所谓以毒攻毒。 对模型本身的限制: 使用各种方法加强包括人类对算法的监视,确保当模型做出不良选择时,能及时的得到负面的反馈。为了不让模型训练后变得过于消极,如果人们确定代理在一个区域内活动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给人类造成损害,可以将这个区域划为一个安全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代理可以自由的进行各种探索。 AI科研的下一个里程碑和挑战 其实从这篇论文中就能看出:目前AI的研究方式无非就是抽象、逻辑化环境和任务目标,将这些东西教给代理,然后给它无数次机会和数据进行训练,让它在无数次尝试中得到最好的目标实现方法。而这些数据就是一堆堆的函数和概率。 虽然谷歌已经开始着手为其定制预防措施,但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东西都不会是最后真正AI的形态。其实人们最初设想的AI,其外在的表现会和人一样:它们刚诞生的时候可能也什么都不懂,但是它有一种像人类一样的,能够通用于世间万物的学习能力。很快就能学会它需要的所有东西,(最后超越人类)。 目前,研究一种通用的学习算法正是AI科研领域内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深度学习大牛,ImageNet的创办者李飞飞最近在a16z的podcast中也表示:“我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教会机器人应该怎么去学习,而不是模仿训练数据。” 如果AI真的具有了一种通用的学习能力,那我们该传达给它们的就不应该是更多的规则,而是一种新型的,对人类和机器都会有利的价值观了,那可能又会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思路。这也是DeepMind的早期投资人Jaan Tallinn曾预言过的下一个极有潜力的AI相关领域:AI的价值观对接研究(value-alignment research) 不能轻视,但也无需恐惧。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Oculus Story Studio讲解VR中的场景定位:怎样让玩家感受虚实合一?
2016-07-09
日前,Oculus公司旗下Story Studio(故事工作室)的场景设计师John Ballantyne发表博文,讲述了他们面对定位追踪的VR体验,要将虚拟环境与真实世界同步时,虚拟场景设计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且提到他们的解决办法。全文内容可参考以下。 Story Studio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定位追踪的VR体验中设计无缝体验。定位追踪是关键,而且特别重要,甚至是Rift的体验精髓之所在。通过定位追踪系统,你在真实世界的动作,可被还原到VR的虚拟体验中,从而形成极强的沉浸感。它将用户真实身体与虚拟世界直接相连,以获得更多本能反应和意犹未尽的体验。 然而,对体验设计师来说,定位追踪也让我进一步失去对镜头的控制,其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对电子游戏中镜头的控制。在现实世界中,你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而动作被映射到虚拟世界后,虚拟建模下可以容易地移动你的位置。不过,具体说明前,可以先回顾下Oculsu Rift的定位追踪系统。 Oculus Rift的定位追踪原理 雷锋网曾发文《HTC vive、Oculus rift、PS VR,三大头显都是如何做定位的?|深度》。文中详细讲述了三大头显的定位原理,并做了比较。其中Oculus的头盔上隐藏着一些的红外灯(标记点),这些红外灯会发射红外线,这时与头盔配套的两台外部摄像头便能实时探测到这些红外线。追踪系统使用探测到的红外线数据,以确定你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而摄像头的位置和现实空间的布局决定了你可被追踪的区域。 不同于追踪区域,你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就是VR体验设置中,你可被追踪的实际空间。这个空间可大于追踪区域(理想情况下)或比追踪区域小一些(特别情况下)。可供体验的空间则会影响虚拟世界的界限范围,以及墙、沙发等等。 目前,我们坚持1:1的真实和虚拟人物对应移动。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操作虚拟人物移动,如游戏手柄移动,或命令控制瞬间移动,这些可能比较方便些。 尽管,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相当不错的方式,在VR中实现位置移动。但我们多数的敏感成员们依旧感到不舒服,或者说追踪系统减弱了体验中的临在感。而这个部分则需要在VR中积极探索。 开始一项体验  当体验开始时,你在虚拟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是哪里?显然,该问题比我们想的有趣得多。更没有料到,一个简单的方案竟然花费了数周时间。 而这在电影或游戏中,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确定电影或游戏中的地点,让你进入到我们构建的世界,然后,把你放在那里。我们寻找一个搭建良好的场景,给你足够的背景环境来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体验,或这是怎样的世界。但我们希望在具有定位追踪的VR体验中,能够实现同样的事情,不过,实践起来却稍有些难度。 为了便于理解这个难题,以及它对VR定位追踪的意义所在,可以先来看看我们先前所做的各种尝试。 找到你的追踪中心点 在你的世界,你要设计一个点作为你抵达的地方,然后体验开始。从概念上说,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想要你去的地儿,以及想要你面对的方向。所以,就把你准确地放在那里。概念上确实是这样,但结果,能否成功地进行定位追踪,这与你和追踪区域中心的远近息息相关。 下图中,点状线代表着追踪区域的范围,实线代表你虚拟空间的范围。蓝色圈则是你与这两块区域的相对位置。 图1:在定位追踪系的VR体验中,只有用户(蓝色圆圈)站在追踪区域的中心,才能到虚拟房间中,需要去的位置。 在理想情况下(如上图),体验一开始,你站在追踪区域的中心点。你能以同等距离向各个方向移动,直到“撞上”追踪区域的边缘,从而无法在虚拟空间中移动。你将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去探索所处的虚拟空间。 而在坏的情况下(如下图),一开始体验,你站在追踪区域的中心点。但受到实际追踪情况的限制,你只能从那些边界移开。在此时,你受到限制,只能在75%的虚拟空间中走动。进一步说,大部分的追踪区域会映射到虚拟世界中,然而你可能无法到达“本应追踪的区域”。 图2:坏的情况是,不关心用户真实世界的位置,只将他们放在虚拟房间。而如果他们位于追踪区域的中心,多数范围的虚拟空间是无法抵达的。 实现虚拟与现实1:1同步 为矫正上述的问题,我们要尽力在追踪范围内,将虚拟和现实空间实现同步。这或许能避免你能去的或想去的地方,与实际追踪范围内你能去的地方之间,出现不匹配的尴尬。 其实,这点很容易完成。Unreal Engine和和Unity均带有默认功能。Oculus SDK的报告能显示追踪区域中心的偏值。如果你确认摄像头会一直放在距离“出生点”(Spawn Point)相同偏值的位置,虚拟和现实空间便会实现同步。从追踪区中心获得的偏值,会与你完美开始的位置偏值相一致。 这时,不管你站在追踪区域的哪个位置,你都能以同样的机会探索虚拟空间(如下图所示)。每个位置探索虚拟世界的中心点与你体验时的出生点密切相关。在所有方向上,你探索虚拟世界的空间范围均等。 图3:如果追踪区域与虚拟空间实现同步,所有抵达你设计的虚拟房间的用户将会完全进入这个空间。然而,虚拟图像定位的问题却还没解决。 该方法修正了我们设置场景时,无法到达某些虚拟区域的问题,但仍有两处重要功能我们还未掌握,也是VR体验必不可少的:定位和注视方向。为解决追踪问题,我们无法控制图像定位。显然,实际情况还要更糟一些。 我们设计的体验具有很多游戏逻辑机制,以及虚拟建模。新的解决方案使用户可能在游戏机制内,或虚拟建模内抵达VR体验场景(如下图)。 图4:在更多特殊环境下,虚拟空间与追踪区域的同步要复杂的多,因为虚拟房间并不是空无一物。 伤心脸的用户可能走到了虚拟建模内,或是游戏机制部分(彩色区域)。 假如追踪区域足够大,或是VR体验时到达的空间与追踪区域相比,要小一些,你甚至可以将出生点设置在体验外部。 在VR中指引用户 为了处理图像定位,并保证虚拟空间与追踪区域间的同步,我们给体验增加了前厅(antechamber)。前厅的目的是指引你,走到某个位置,获得实际体验的有效定位方式。 理论上来看,我们设计的前厅很简单。进入VR后,你所处的环境绝大部分是空房间。房间一片漆黑,但有一小束聚光灯照在地面上,照出一片小圆圈。靠近聚光灯处有一个传送点,要是距离传送点稍远些,则会显现“到这来”(Come Here)的字样。你一走过去,或者说你开始走近,又会出现“看这里”(Look Here)。当你走的足够近,并看向传送点时,画面渐渐消失,我们将你传送到第一个主要VR体验房间。 这里我们采用的技巧是,传送点所在的位置与理想的出生定位点相吻合。一旦移动到传送点处,向下看它,你便几乎准确地处于出生点,并面对一个已知的方向。在该点上将你转移到体验的第一关足够安全,因为我们准确地了解,你在追踪区域内所处的位置,同时我们相信,你处于最佳的位置,并在良好的定位下,开始体验之旅(如下图)。 图5:如果我们把用户与虚拟建模部分(传送点)在一个校准房间内,实现同步(左),即可确定,用户体验时将以恰当的取景定位到达(右)。 设计场景指引的小技巧 在一个体验中,不同环境之间来回转换,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就像最初的用户出生点:无法进入游戏空间,建模内到达出现问题,或是较差的图像定位。而以上的处理方法,可被更广泛地用来确保虚拟房间之间,效果良好的场景转换。 比如,先确保,随后进入的房间是在追踪区域内,你可以放置像传送点一样的触发器,以控制玩家的定位,该触发器也许是传送门,将你转移到下一级体验。 图6:“传送点”不必与追踪区中心同步。如果我们想让用户到达一个具体的位置(右边),我们可以在先前房间中同样的位置,放置一个传送点。 在其他情况下,也有可能使用“隐形”传送点。有时候为了紧邻的关卡处于良好的位置,某个关卡中的虚拟建模会限制你。 图7:除了具体明确的校准建模,通过考虑“毗邻”房间内如何设计场景,我们可以控制用户的定位。 有趣的是,在这种限制情况下,我们发现VR体验内的场景设置相互影响。某个房间的布局将约束下一个房间可能形成的布局,反之亦然。不得不说,在VR中控制玩家的定位,就像在电影中控制观众的视线。 我们讨论了很多在虚拟现实中将人们传送到其他环境的话题。但谨记,尽管人们的视线和临在感可能在虚拟现实中,身体却完好无损地处于现实世界。而我们追寻的真理则是,将带有定位追踪的VR体验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起来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真实世界如何影响体验设计,我们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挑战。举例来说,当在一个剧场舞台上进行场景设计时,对布局层面的思考会很有帮助。在剧院环境中,我们需要明白“演员”将出现在哪里,或是说“演员”应该站在哪里,这样会使我们设计场景转换时,更为自然。作为VR场景设计师,我们的工作便是思考,真实世界的限制如何影响我们的游戏空间。
1...5758596061 62 63646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