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移动开发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精品案例 联系我们
新的App到底应该怎么推广?
2016-07-23
先说下初步的推广思路,一个新的App刚出来,无论有没有预算都可以按照这样来。   第一步:为你的App建立一条百科。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刚出来的app在网络上肯定是一篇空白,网络上还没有任何关于新的app的信息,建立一个关于App的百科,有用户搜索的话,用户可以从百科上更详细的了解你,同时,如果后期做品牌营销的 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当然,百科不一定只仅仅是百度百科,你可以举一反三在各种百科上建立你的词条,建立的越多越方便用户快速的搜索到。建立 百科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有的百科看起来简单明了,有的百科看起来一头雾水,这里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所以建立百科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 通俗易通,同时配上清晰的截图,这样用户才能更快的了解,明白。国内很多app的百科写的很烂,为什么很烂,一是写的很专业,二是还有很多修饰性词语,三是还很啰嗦,这样的词条带着很重的主观思维,用户也不会喜欢,所以通俗的告诉用户你的app能帮他们干什么,可以更方便他们下载。 app开发   第二步:为你的app建立一个微博    app推广   微博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很多人的手机上可能都装有,当用户从词条哪里了解了你的app之后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关注你,和你互动,包括信息反馈,有的人说用户可以通过app里的“留言反馈”可以和你互动啊,这个是大错特错,很多用户在不了解一个app之前是不会轻易下载的,除非这个app是非下不可,而且很多app的用户反馈都藏的很深,用户一般找不到。相反,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实时的了解你,好的微博内容还会引起用户的转发和扩散,这些都是建立微博的好处,当然微博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的微博也都要入驻,别让腾讯微博的用户去新浪微博找你,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步:在权重高的论坛发帖   通过百科和微博的信息填充,一个新的app算 是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了,接下来就是在论坛发个帖子,别小看发帖子,我曾经一篇广告帖子可以传播几百万页面,而且被各种淘宝店当做教程,直接贴在卖手机的说 明书里,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别小看一篇帖子,你要把帖子写的用心一些,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看了觉得非常有用才行。帖子写好了,就要找论坛发,找什么样 的论坛,那肯定是找权重高的,那些网站论坛权重最高?建议用站长查询查询下,权重高的论坛搜索引擎的抓取速度是最快的,一般是一分钟之内抓取,我建议发个20~50个论坛,之前在推广APP时候,论坛带来的流量能高达一两万激活,现在应该更多。  app推广   第四步:拓展200个渠道   前面三步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网络上布置关键词,方便用户搜索,提高app的曝光量和自传播力,接下来是拓展渠道,把新的app上传到各种应用商店,软件下载站上,拓展200个渠道,目前的渠道很多,你可以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同时发掘一些新的渠道。渠道的定义为能给APP带来展示和下载的网络媒介,谈渠道不是只指那些APP商店,比如有些公交车的免费wifi也提供APP下载的,也是你的渠道,另外一些微信粉丝比较多的应用自媒体,经常会推荐一些APP,也能为你的APP提供一些下载量,这些都是你的渠道。另外,铺渠道是一种比较累的工作,但是确实很有用,我曾经只铺渠道就带来了一百万的量。铺渠道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通过自然下载可以知道一个app在用户心中是什么位置了,也可以知道自己的app到底优秀不优秀,同时也可以帮你更详细的了解各个渠道的质量,为以后的付费推广做铺垫。铺渠道当然不能只是简单的铺渠道,在铺渠道的过程中,要了解渠道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对新的APP有推广资源、首发资源等,可以为后续的大量推广做铺垫。   第五步:结合受众人群做活动营销    app推广   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免费推广APP的一些方法,当然如果有一点预算又不是很多的话,可以做一些活动营销,花费不会很多,你可以在论坛,在渠道做一些活动,活动形式要简单,可玩性强,而且奖品要吸引人,通过用户的参与可以提高APP的下载量,可以提供曝光度。活动营销要和你的APP属性相结合,找到你的特定人群,比如做女性APP的,可以在校园里办活动,也可以在线上的女性社区办活动,做旅游APP的,可以和一些旅行社合作等等,所以做活动营销一定要和受众人群合作。  app推广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APP的推广思路和方法,在推广APP的时候要视野宽泛,举一反三,切不可思维定势,同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的新APP一出来,大部分一开始就是换量,建议不要做,换量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对产品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对产品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换量适合做垃圾APP。 此外,本文的思路适合没有资源的个人和中小团队。    app推广
6个优秀的APP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2016-07-22
一款优秀的APP设计,应该从这六点出发:(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   品牌是应用设计的基石。它回答了“用户使用应用时应该获得何等感受”这个问题。首先,你应该确定你的主要目标人群或者产业是哪些:儿童,青少年,专业人士,妈妈,学生,医生,设计师,老年人,等等。应用的设计风格必须与品牌相一致,这样才能建立更强的品牌认知,并消除用户疑虑。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的社交应用就应该用大号字体,而股票交易应用就得有策略地使用安全锁图标来让用户有安全感。如果可能,你还该考虑为品牌找一个吉祥物。吉祥物可以将品牌拟人化,同时强化应用留给用户的印象。  app推广   颜色方案app开发   颜色方案决定了应用的形象,它应该是品牌主题色的扩展。它是视觉设计的核心,因为应用所有可见的地方都会使用这些颜色。首先,你需要选择一个能增强品牌形象的主题色。例如,Evernote的主题色是绿色。然后,你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色来创建颜色方案。亮色可以吸引人的目光,所以适合那些消费导向的应用;中间色可以让人把精力集中在信息本身,所以更适合专业性的应用。Parable的主题色是“Tangelo橙”,因此我们选择了灰度作为主要颜色方案,这也符合我们一贯的时尚创意。另一个例子是SnapChat,它使用了华丽的亮色方案来吸引青少年用户。  app推广   直观   在高度竞争的应用市场,根本没时间让用户仔细品味你的应用——我们讲究的是“一见钟情”。能让你第一眼就明白其功能的应用才是最好的应用。有一个管用的小方法,就是去研究一下那些热门应用是怎么做的,尽量别让用户产生困惑。然后,要全面地测试所有的交互环节,充分优化应用。到达最重要的交互环节之前,用户的操作步骤不能超过三个,例如,发布到Meerkat上只用点一下,发布到Instagram上只用点三下。一些用户熟知的平台上有特定的交互方式,使用它们往往会效果拔群。 app推广   发布到Meerkat上只用点一下,发布到Instagram上只用点三下   愉悦感   用户评价应用的首要标准是体验。想要获得死忠用户,你必须得提供一些意料之外的愉悦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愉悦的体验就会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让应用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要的一部分。像Pinterest和Parable里点击分享时候出现的动画,还有刷新SnapChat时候的动画,都是很好的例子。  app推广   Pinterest的分享动画,SnapChat的刷新动画,Parable的分享动画   精炼app开发   卓越的视觉设计都是细节为王,每一个像素都要完美无缺。首先是排版。字体是应用的脸面,一个好的字体可以让你的应用脱颖而出。你可以从50多个iOS字体中精心挑选一个来;当然,如果你能购买并制作属于自己的字体那就更好了——总之,千万别吊死在默认字体这棵树上。Serif字体适合长文章;san-serif字体可以使用更多字体大小而不让页面看起来拥挤。紧凑型字体可以让屏幕上显示更多文字,但它跟普通字体放一起就会很奇怪。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图标的问题。能准确传达情绪的图标才是最好的。你可以利用一些免费的图标资源,然后在Photoshop里面稍加修改,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图标。当创建纯色图标时,坚持使用单一色彩可以避免让用户感到拥挤和混乱。最后,让我们把重点放在视觉资源上。Post-skeuomorphic时代让资源开发变简单了。我们应当尽量在代码中进行渲染,以尽可能地缩小应用包。添加资源时需要确保它们能正确匹配屏幕大小;粗制劣造的一大表现就是资源的像素化。 app推广   Path和Flipboard是每个像素都趋近完美的典范。不过要注意,如果一个段落混合了粗体紧凑型的san-serif字体与serif字体,它会在Flipboard上表现得不平衡。app开发   Path和Flipboard   简化   开发者总喜欢添加一些复杂的导航界面或者用无关的信息,结果把界面搞得一团糟。这简直让用户崩溃。让一切保持简单!屏幕布局应当保持整洁,信息应该分层排列,重要的在上面,不重要的在下面。只显示相关度高的细节,用统计工具分析有哪些动作是没用的,然后把它们删掉。可以借鉴苹果的理念:无赘物即为完美。分析下面这个简洁的Pinterest个人主页。它把用户和分块展示区放在一起,最重要的关注和点赞按钮被小心地放在了合适的位置。要做最佳应用则需更深刻地贯彻这一原则,让内容动态化,例如在滚动浏览时导航栏要随着动画隐藏,再如在多步骤的交互中要隐藏按钮。app开发     Pinterest的个人主页界面
APP数据分析:开发者要关注哪些指标?
2016-07-22
数据能真实的反映一款APP的运营状况,帮助开发者进一步了解产品、了解用户。但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的数据报表,该关注哪些指标?怎样去分析数据才能解决问题?如何获取这些有价值的数据?关键性的数据指标可分四类:用户获取、用户质量、内容使用、关键行为转化。(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具体来讲,第一步是用户获取。下载量和激活量可以真实反映渠道获取用户的能力;其次,还要分别查看每个环节的转化率,从渠道点击—下载—激活—注册—更深的行为,用户获取的链条上,每个环节都会发生转化,要逐个分析每个环节的提升空间。从而降低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 app推广   第二步,评估用户质量。它能帮助开发者优化用户获取步骤。它有两个典型的指标,留存和活跃。留存率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产品对用户的适配程度;活跃度反映的则是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当基本的留存率和活跃度有保证之后,开发者可以看一些更细节的行为指标如关键行为点击率,这个指标对于有些应用来说可能是付费,可能是分享、评论、注册或者你认可的APP重要操作。 app推广   第三步,关注内容使用。在做分析之前,先把页面分成三类:导航页、流程页和内容页。导航页汇集了很多入口,这个页面的作用是让用户快速找到想用的模块;流程页的主要功能是引导用户完成最终的目标;最后一类是内容页,类似商品墙,主要展示的是详情。宏观上讲,内容使用可以从页面的退出率和页面之间的跳转途径去看,如果用户在内容页或者流程页最后的页面退出都是合理的,开发者需要关注的是导航页和流程页中间的退出。除了对页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还可以通过自定义事件来监测更为具体的点击和操作。  app推广   第四步,是开发者最关注的指标——关键行为转化。想要提高点击率,要依靠漏斗模型来优化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和转化路径。李荟分享了一个电商导购应用的案例,它的用户典型使用路径:打开客户端—>浏览最热最新—>点击查看单品—>点击去淘宝。产品经理拿到数据后,认为用户在点击查看单品到点击去淘宝这步转化率不够理想,后来将按钮上的“去购买”改为“ 查看详情” , 暗示用户点击之后有更多有利于购买决策的信息,且不一定要购买,修改上线后, 点击去淘宝的转化率从10%上升到15%。 app开发     获取到核心数据后,该怎样分析解决运营中的问题? 基本方法就是做比较,单纯的看数字并不能帮助开发者做判断。建议把不同维度的数据做对比,譬如跟历史数据做比较,或同一时间点的同类APP进行多维度间的对比,能够帮助开发者找到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  app开发    以案例来说明如何通过分析留存率找到运营中的问题。有APP在发新版本后,出现DAU急剧下降的情况,这种问题该如何分析?首先,DAU分成新用户和老用户。开发者可以先查看近段时间的推广状况,以此来查看新增趋势的变化;然后再观察新用户的沉淀(留存)。   对于发布新版本的APP,要进一步筛查新版本的产品变动和各渠道留存率,看是产品的问题还是渠道推广的问题。案例中APP的版本更新无较大变化,新增趋势也比较稳定,说明不是产品的问题,后来发现主推渠道的留存率非常低,于是问题的关键就被发现了,新版本在主推渠道推广上存在问题。最后,擅用分析工具 获取有价值数据,如果你分析的数据没价值,再好的分析方法都是空谈。   获取有效数据也需要策略。首先,在业务层面,开发者需要一个明确的商业指标,在目标基础上建立一套匹配的分析体系;其次,从技术角度看,需要有一个准确、稳定、方便、灵活的工具,来帮开发者完成采集、收集、存储、计算、展示等一套工作流程。其次,开发者要注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严防渠道作弊等状况发生,保证ID采集的准确性、一致性。其实,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帮助改善产品,数据归根到底是一种度量,想让数据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基于开发者对业务非常深的理解,并在理解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分析体系,用有效的分析工具来帮助你来进行分析运营。 app开发   
浅谈APP推广之一:DSP广告的哪些事
2016-07-22
什么是移动展示广告(DSP)?移动展示广告是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应用或移动网页时显示的广告,广告形式包括:图片、文字、插播广告、html5、链接、视频、重力感应广告等。移动展示广告平台投放的广告强调即时效果,可以快速评估获取所花的每一分钱所带来的效果,区别于品牌类广告着重于构建品牌形象、传播品牌理念。(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在准备投放移动展示广告前,每一位推广人员都应该思考以下几件事:  app推广   1.我要推广的是什么?  app推广   2.我可以在哪里推广? app推广   3.我应该在哪里推广? app推广   01   我要推广的是什么?   做一个SWOT分析,对自家APP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做一下归纳 ,对自家的产品、用户和竞品都有清晰的认知。   1.1 了解自身   1) 品牌知名度,用户口碑,市场份额等数据,APP下载量,日活月活数据等指标都应了然于心。   2) APP的受众群体是否宽泛?太过于垂直与小众的APP不适合做这种推广。   3)产品有哪些卖点?价格优势、服务周到、功能齐全,哪一个做为文案切入点?   1.2 了解用户   构建人群画像,包含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职业、兴趣、消费习惯等。   了解竞品   1) 竞品与我们相比有哪些优势,我们的优势又在哪?   2)竞品目前在哪些平台做推广?   3)竞品文案主要的套路是什么?   02   我可以在哪里推广?  app推广   通过展示媒介、展示形式、展示平台、平台属性、定向方式四个方面来了解移动展示广告。   2.1 展示媒介   移动展示广告的展示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移动APP内广告,一类是移动网页广告。   移动APP内广告投放在移动APP里面;移动网页广告,则展示在移动页面上。由于移动网页的不稳定以及Safari浏览器的一些限制,在APP投放过程中,优先推荐广告投放在移动APP上(下期会详细讲到该问题)。   2.2 展示形式  app开发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分为横幅广告、插屏广告、开屏广告、原生广告、文字链广告、积分墙广告、视频贴片广告、富媒体广告等。   横幅广告,又称Banner广告,是最普遍的移动广告展现形式,常见广告尺寸是640*100和320*50。通常出现在屏幕的顶部或底部,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均可以展示。计价方式以CPC为主,均价0.1元起。由于横幅广告的展示区域较小,不易引起用户的注意,CTR不高。但横幅广告位流量大,价格低,CPC计费,获得曝光量的同时,也能获得较佳的推广效果。   插屏广告常见广告尺寸是600*500,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均可以展示。一般在网页浏览过程中或者游戏暂停期间弹出,展示在屏幕的中间,但遮挡了应用的正常内容展示,影响用户交互,误点的可能性很大,CTR较高。计价方式CPC或CPM,均价0.15元起。  app开发   开屏广告的常见尺寸是640*960,出现在应用启动时,以全屏覆盖的形式展现 3-5秒,在移动APP展示,计价方式以CPM为主。无论是品牌推广还是APP下载,都有很好的效果。   原生广告,是与用户交互最好的广告形式,穿插在产品原有内容信息当中出现,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均可以展示。计价方式以CPC为主,均价0.3元起。它可以化身新闻、帖子、朋友圈等,广告既是内容,CTR较高。   文字链广告,通常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限制文案在12个字以下,在移动网页上展示。计价方式以CPC为主,均价0.1元起。 app推广   积分墙广告诞生之初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优质的手机应用产品,以供用户下载安装的页面,后来慢慢沦为刷榜的工具,计费方式以CPA为主。   视频贴片广告通常出现在视频播放暂停页,与插屏广告类似。   2.3 展示平台   笔者投放过的移动广告展示平台有腾讯广点通、百度移动DSP、百度移动网盟、360展示网络(聚效)、腾讯智汇推、新浪扶翼、搜狐汇算、搜狗网盟等。   当然还有很有很多优秀的平台,我没有接触过,如:   DSP:Admob、品友DSP、多盟DSP、Imobi等。   社交类:贴吧、粉丝通、陌陌等   新闻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 app推广   超2.4 平台属性级APP:wifi万能钥匙、墨迹天气等。   虽然各家平台的名称叫法不同,但本质都是汇集了一批移动APP和移动网页的广告位资源供广告主来选择投放,区别在于这批广告位资源是平台的自有流量还是打包购买。   腾讯广点通覆盖了拥有8亿受众的微信, ,QQ空间等领先的社交平台,自有流量广告比较优质。   搜狐汇算覆盖了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手机搜狐网等资源,但搜狐的网民年龄层偏大,消费较理性,付费类APP的推广效果并不太好。   而百度DSP则涵盖海量的移动媒体,知名的不知名的打包在一起,投放时则要精挑细选。   每家平台的网站都有详细的资源介绍,在推广之初,不妨做好功课,对所要投放的平台深入了解。   2.5 定向方式   广告主可以选择特定类别的APP、网站或特定定向的用户来进行广告投放,。 app推广   时间段(早上、晚上等);   性别(男、女、未知)   年龄(任意年龄段)   学历(博士、硕士、本科)   兴趣特征(用户兴趣标签)   操作系统(Android或iOS及各版本);   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价格区间(如低端、中端或高端设备);   运营商类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网络环境(WiFi、4G、3G);   省份(剔除港澳台地区等)   地理位置(商圈周围或门店附近);   特定类型的媒体(指定APP投放)   03   我应该在哪里推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流量的地方,就有人下载APP。 app推广   移动展示广告平台汇聚了海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但每家平台旗下的移动APP或移动网页的分类、功能、质量不同,决定了其覆盖用户群质量的千差万别。   自有流量的平台不做赘述,网盟平台涵盖的媒体虽良莠不齐,却值得深挖,其海量移动媒体覆盖的数以亿计的用户中,总归有你想找的哪一个,我们做的就是寻找和筛选目标用户。   1. 了解每一家平台的媒体属性,寻找与自身产品人群画像最吻合的平台。   2. 选择对虚假点击、无效点击实施有效过滤的平台。   3. 所有的流量,无论好坏,其中都掺杂着我们想要触及到的目标用户,需要通过不同的定向方式和A/B Test 找到它们。 app推广
你应该找什么样的用户
2016-07-22
需求洞察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用户样本,我们希望找到的用户有需求问题、同时愿意交流并善于交流。需求洞察选择的用户与定量调研不一样,定量调研一般要求随机性抽样,样本应该体现真实分布。而需求洞察则是要发现用户需求,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那些有强烈需求的用户,虽然这些用户比例很少,但是他们很有可能代表着 未来的需求趋势。(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当你需要寻找用户的时候,你可以考虑: 一、典型用户 典型用户是一提起产品或者服务,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的用户形象。比如提起保健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年人,提起化妆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年轻女性。这部分用户应该是产品最核心的使用群体。 app推广 在需求洞察中研究典型用户,可以帮助你最快速地了解行业、产品,你可以发现最常见的行为,了解最普遍的使用心态,并建立一个主流使用者的标准,这可以在后续研究极端用户的时候对照使用。 app推广 二、极端用户 app推广 极 端用户一般是指非主流用户。如果用一个正态分布曲线来表示的话,极端用户位于曲线的两端。但是描述用户的维度很多,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维度划分出不同的极端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比如,同样是手机用户,根据专业水平能力可以分为专家型用户和新手用户,根据收入人群分为高收入用户和超低收入用户,根据年龄层次分为退休用户和少 儿用户。有时候还可以把与主流用户相对的小规模用户定义为极端用户,例如在 PC 领域,我们可以把使用 Windows 系统以外的用户看成极端用户,例如 Mac 用户。  app开发 在需求洞察中研究极端用户,其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一些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如果放在整体用户中看并不明显,只有把极端用户抽取出来单独看的时候,才能看到这 些变化。 相对来说,极端用户总是最早体现新需求的用户,因此通过极端用户对比典型用户的行为,寻找行为之间差异,就有可能发现未来的需求趋 势。另外,研究那种落后的极端用户,就好像把那些对典型用户有影响的因素用放大镜放大一样,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住影响用户的原因。比如研究老年人使 用移动互联网的障碍,其实这种障碍对中年人,甚至于知识水平比较低的人来说可能都是有影响的。 在极端用户中,从技术水平来区分会分为专家型用户和新手用户,这常常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极端用户。 专家型用户。这 些用户本身对产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对产品使用频繁,未来随着其他用户逐渐变成专家型用户,他们的需求有可能就会成为普遍需求。另外,对专家型用 户来说,他们可能还会运用现有的产品,采用一些变通的技巧来满足其需求,而这些变通技巧可能 正好也是需求洞察中需要发现的关键诀窍。  app开发 新手用户。如 果把用户比喻成一条流水线,那么整个流水线上,用户基本都是从非用户变成新手用户,接着是初级用户、高级用户,直到最后的专家型用户。因此,新手用户是整 个流水线的动力推动装置,它担负着把非用户转变成用户,把用户转变为初级用户的作用。如果新手用户的转化或流失太严重,则会降低整个流水线的效率,出现断 档。研究新手用户的需求,重点是洞察阻碍用户成为新手用户的原因,对高频 业务的用户来说,研究新手用户还肩负着研究他们使用几次后不再继续使用的原因(流失原因)。 三、趋势用户 趋势用户是指那些容易引领消费趋势的用户。社会发展的趋势常常会在这类用户中首先体现出来,然后再逐步扩散到全社会。在中国有四类典型的细分人群最容易成为趋势引领者,也是在需求趋势研究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①大学生。中 国的教育体制下,十二年小初高的规范式教育后,升入大学,中国年轻一代才开始能够放松下来,有了自由的时间,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发展。这个时 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而且,由于普遍有家庭的资助,不用为生计发愁,再加上年轻人特有的爱尝鲜的心理以及拥有的知识能力储备,使得大学生成为一 个典型的新需求尝试者。  app开发 ②北上广深都市外企白领。这一类人群相对收入较高,从事的也是要求技能与水平较高的职业,她们虽然工作压力较大,但相对能够保证一定的个人时间,由于与从事职业的关系,她们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国外的最新趋势,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渠道获取国际产品。例如,最近国内流行的海淘行为最早就是由这批人推动的。 ③创意设计行业从业者。这 一类人主要从事艺术、广告、建筑等需要高度创意类的职业,自由职业者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这批创意人有着良好的美学修养,对时尚潮流有着敏锐的判断和洞 察力。同时,他们有着更强烈的反主流文化的基因,因此更容易获得一些亚文化团体的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对音乐、动漫等文化类产品,这一类人常常有着超前的预 判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 IT从业人员。这一类人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程序猿”,这类用户属于智商、收入双高用户且又年轻,技术对他们完全没有门槛。他们常常是科技产品的狂热追随者,他们的行为往往代表着电子类产品的发展趋势。 ⑤关联专家。还 有一种情况,就是寻找关联专家的交流。所谓关联专家并不一定是要有硕士、博士学历或者是著作等身的老教授。寻找关联专家,并不是要研究这些关联专家的需   app推广 求,而是要通过这些专家寻找一些看待需求的新视角。比如,假如你想设计一款手部的护肤品,你可能需要找的人包括手模、钢琴家、皮肤科专家、骨科专家、做手  app推广 部护理和按摩的人、美甲专家,这些人可能并不是你的核心目标用户,但是这些人可能对手部的保养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帮助你从他们所专长的角度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五年运营实战经验,揭秘七条用户运营黄金法则
2016-07-22
前言:用户运营是整个运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在整个运营工作中和用户接触最频繁的环节,如何搞定用户,如何让用户嗨起来,是用户运营的核心,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条:把握用户痛点,搞定用户需求 每个产品诞生的初衷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让这部分人能一直去使用公司的产品,并进行宣传和买单。只不过,在很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歪了,忽视了本质,把精力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当然,竞品太多,服务太差,这也是一个用户不想用你产品的原因,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户运营人,牢牢地掌握住用户的痛点,从用户的需求源头下手,搞定用户。 app开发 举个例子吧,朋友的公司要招200个应届生销售,但无论怎么发布消息,都收不到简历,很是郁闷,最后找我来给想想办法,我一琢磨,现在是大学生毕业季,市场还可以呀,不可能招不到呀,但我看了朋友发的招聘信息后,瞬间心里就凉了。招聘信息全文大概有500字左右,前300字是介绍公司的,后100字介绍工作内容,100字介绍用人标准,完全没有提及福利待遇,而待遇这块却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我给朋友做了个分析,应届生找工作最关心哪些问题,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晋升体系和公司规模,这些是他们的痛点,一定要抓住这些痛点,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们的需求。  app推广 现在市面上每个产品都有很多竞品,而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去抓住用户的需求,从需求上满足他们。一句话来说就是“你想让我买买买、用用用,至少你得明白我需要买什么吧?” 第二条:抓紧十分钟“新用户热度期“ 一个产品的用户流失,很多都是发生在开始使用产品的十分钟内,我称之为“十分钟热度期”。当一个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时,一定都是带着需求来的,而是否能留住用户,有时根本不在于你的需求完成的是否好,而在于用户初次体验的印象,而这种初次体验,用户不会给你太多时间来展示,也就是在5-10分钟而已。   app开发 出行行业一直都比较火,最近也是在不断拿着高额的融资,而我们今天不去谈论他们的火爆和市场,只描述一个我曾经推荐同事使用某打车软件的场景。我说”便宜、车还好“,五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完全搞定了同事的需求。而当时公司管理的比较严格,上班不让玩手机,于是同事偷偷躲在洗手间下载了一个软件,接下来是注册等一系列手续,没错,就是注册和首次使用,同事研究很久都没有搞定,我始终无法忘记从洗手间出来后同事和我说的一句话”妈蛋,不是我太傻就是做软件的脑残“ 。  app推广 新用户首次使用,黄金十分钟没有把握住,那么以后的一系列活动其实也就并没有卵用了,有人会说,这是产品的问题,但实际上呢,产品运营是一对双胞胎,不能说产品怎么样,运营就跟随着去,毕竟运营才是处在接触用户的层面,只有运营才最了解用户的行为。那次之后,无论我再怎么推荐,朋友都坚持不用这款打车软件了。  app推广 第三条:组建核心用户群,培养种子用户   app推广 朋友公司新出了一款产品,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将产品命名为A。在产品上线前,朋友先发了一篇“有偿寻找初次体验者”的宣传文章,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宣传,组建了一个百人微信群,让群成员去有偿体验产品A,并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然后针对性的去修改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整个流程下来后,直到产品更新了第二版,朋友一共支出了2000元的费用,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200个核心用户。 在此多讲一个步骤,就是在挑选核心用户时,前期可以靠有偿体验刺激,收集一部分人,后期一定要对这部分人进行筛选,找出对产品产生了热爱的用户。这部分就是你产品的粉丝,也就是你的核心用户,他们会在你产品出错的时候,给你支持,帮你挑bug,帮你刷评论,更会帮你的产品进行口碑宣传,帮你快速获得第一批用户。   app开发 至于这部分用户如何去维护,其实也是很简单,产品优先体验,活动特权,经常在群内发点小的激励,然后再配个贴心的管理员,一切足矣,但他们为你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出你的付出。 第四条: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用户    app推广 讲过第三条的核心用户群,就很自然的要做到第四条。无论你是在维护核心用户,还是在维护普通用户时,运营人员都需要将用户当作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你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问题,更是一种态度。我在互联网医疗公司时曾带过二个实习生,都来自名牌大学,还没毕业就能够有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比我这种三流本科出来的起点真是高得多。我给他们每人一个100人的微信群进行活跃和维护,达到的目标就是,让群里的用户把我们的产品推荐给他的朋友,将普通用户,发展成核心用户。 第一个实习生每天会在群里发一个小笑话,起初用户看到后,会聊几句,但他很快就把节奏变成了讨论公司产品,要求用户去使用,后来用户再看到他发笑话,便不再回复了,最多也只是回一个笑脸的表情,一个月后,群里一片寂静。 第二个实习生则很不同,当群内用户进行聊天的时候,他总是插上几句,问问群中的李大哥是否摆脱单身了,聊聊学生妹小红毕业后准备去哪个城市上班,和大家谈一谈今天遇到的开心事,仿佛他并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我们的产品需要测试时,他会在群里发一句,各位兄弟姐妹,江湖告急,有时间的帮我填个调查问卷呗,不然老板要骂我了,然后发一个哭的表情。因为群里平时聊得都不错,大家也都没介意的帮了他这个忙,有些用户还关心的问他会不会被扣工资,是否需要帮她做个表扬信之类的。就这样,任务轻松完成。 第五条:针对性的推送和活动,让用户嗨起来 当我们有了第一部分用户的时候,如何让用户活跃起来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推送和活动了,而这二点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准和有针对性,越精准效果就越好。   app开发 众所周知招聘行业的用户有很强的周期性,所以为了完成用户的活跃度任务,我们必须进行推送。而在推送前我们需要将用户进行精准的分类,比如白领用户、学生用户,而白领用户还可以继续划分,根据他们的职位和工作年限进行精准的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最后登录时间,选出较为活跃的和沉默用户等,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进行针对性的推送和文案,有了针对性,就有了精准度,效果也会比普通的推送效果更好一些。   app推广 而在活动的策划上,针对性显得就尤其重要了,通常你的用户群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也会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就像学生用户会在固定的时间去考公务员、考四六级、毕业等等,我们就需要抓住用户的这一活动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会直通人物内心,击中任务需求,会比一些只发金钱和奖励的活动效果好太多,还不会给用户一种活动很low的印象。 第六条:搞一些令人激动的关怀,让用户感动到哭 我在互联网医疗公司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导,在她的带领下接触到了公司几乎全部的运营内容,我当时管理过一款论坛型的产品,在这里医生可以进行发帖和评论,而我只需对内容的方向进行引导即可。 我曾对医生发布的所有帖子评论和点赞量做过分析,其中数据最高的有二类,一类是医学知识分享,另一类是医闹事件的新闻,我曾经也以为这是医生的全部阅读习惯,但直到有一天,有一条消息的评论和点赞量,瞬间超过了这二类,跃居第一位,我才发现这条漏网之鱼,消息的内容是“今天我过生日,收到了寻医的积分奖励,感谢,感恩,愿寻医越来越好!“ 积分并不多,但是心意已足够,给用户带来的是满满的惊喜和意外,更是增强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尤其是对新接触到产品的用户,效果更好一些。这也和一些公司会在员工生日当天给员工举办生日会,或者是发放入职周年卡片等奖励是一个套路。用户可能并不在意你的奖品,但在意的是你的关注。试问,你每天总去朋友圈点赞,或者没事发个状态透透气,除了证明了自己是点赞狂魔之外,是不是也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获得安全感?道理都是相同的。   app开发 第七条:建立用户间的联系,让每个用户都不孤单    app推广 我平时经常玩网游,无论是地下城、火线、英雄联盟、天下等游戏都会玩一些,所以身边也结识了很多游戏伙伴(注:先听我扯一段,我是在讲运营,不是在谈游戏经验,因为我游戏玩的很垃圾)。而为什么游戏会让我们这些网瘾少年痴迷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用户联系“,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可以和朋友一起作战,可以和许多的伙伴一起去玩耍,当你已经和这款游戏做好告别了,朋友喊你开黑,你说你去不去?当你还没有向游戏冲钱,突然游戏中有一个妹子说,咱俩在游戏中结婚吧,我准备了嫁妆,你买个钻戒呗,结婚后二个人都会能力提升,还能一起神游,你说你会不会冲钱? 游戏止,运营始! 在运营中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用户联系“来给用户心理暗示,每个用户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孤零零的在使用,还有很多和他有联系的人在使用这款产品,通过这种”用户联系“带动模式,活跃和拉新用户,增强用户的粘性。就像很多医疗产品都会有”病友的交流论坛“一样,病友虽不能治疗疾病,却可以互相鼓励,也可以在鼓励中增加彼此对产品的粘性,完成用户运营的指标。    app推广 最后,所有的运营方法和经验,都只能是借鉴,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产品本身去做考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尝试和改进,这也是为什么做运营容易,做好运营难的原因。运营不仅需要简单的执行,更需要一种思想,一种对产品和用户双向的深度思考。  app推广
提升社群的用户体验,关键在以下几点
2016-07-22
                                                                               01 之前写过关于社群运营文章引起了读者们的巨大反响,很多读者也是纷纷找我,请教关于社群运营的一些问题。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和众多读者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于社群的作用已经崇拜到了一种矫枉过正的地步,甚至坚信即使没有好的产品,好的内容,但只要有社群,依然可以解决一切。 对于这种想法,我觉得有必要扳回来一下,就是社群虽然重要,但它对于产品运营支撑的作用依然很有限,具体的作用主要是以下两点。   app推广 首先,在产品没有上线或者不完善时,社群是运营团队做用户运营最好的手段之一。毕竟你的产品如果没有上线,或者各方面体验暂时不是很好,但又想留住很多种子用户甚至是核心用户,那通过社群,你可以和他们保持最紧密的接触和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拉近他们的关系,甚至可以激励他们去带动更多的人使用你们的产品。 而在产品初具规模以及用户增长的初期阶段,如果能拥有几个优质的社群,就可以使产品的内容,活动,社区等等各方面,都会有着很从容的运营空间,毕竟,你的产品刚开始用户较少,可能活动没人参加,内容没人输出,微信没人关注,图文没人转发,这时候,你在社群中对用户们进行一些动员,甚至是一些小小的物质激励,就可以使社群成员们快速填补这些缺少用户的模块,起到产品定海神针的作用。    app推广 但当了产品进入了平稳或者高速增长期之后,我个人觉得,社群对于产品运营的意义已然不是很大,除了可以继续用来维系一下核心用户之外,运营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产品内去解决。 就像我写了社群文章之后,一位老兄跑过来找我,兴奋的说看了我的文章之后,他们也打算做社群。    app推广 我说你打住。 你们的产品都上百万用户,日活几十万了,再做社群有屁用?一个小小的社群怎么能消化得了你百万用户? 还有一些读者则告诉我,他们想做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的大社群。这种想法,同样也都是很不切实际。 因为社群的载体,就现在来看,只有微信群比较简单方便。但因为微信群的功能有限,所以众多的运营手段,都要靠我们运营者亲力亲为。 你想凭几个人,通过一系列运营体系,就能来聚拢上万人?   app推广 要是真有这个能力你还不如去干传销算了。 同时,由于在社群运营中,用户们会直接接触到运营者,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社群,因为运营人性格,能力的不同,给社群成员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社群用户体验”,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运营者能力强,社群用户体验就好,有的运营者能力弱,用户体验就差。那具体是哪几个关键部分会影响社群中的用户体验呢? 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来说说。    app推广 02首先,在社群创建初期,能否将不同属性的用户,在社群里进行准确的分类,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第一个关键。 先讲个故事。    app开发 我的一位朋友是做减肥类公众号的,在做这个公众号的同时,为了夯实自己的用户梯队,他搭建了几个减肥社群,把公众号里的很多用户都拉到这个社群里,来督促大家一起努力减肥。 朋友对这个社群真的是很上心,花了大力气去运营它,每天都会让社群成员们汇报自己的锻炼成果,每周汇报自己的体重,以此来督促和鼓励大家减肥。 按理说,这个社群的所有用户都是奔着减肥去的,应该说用户目标和属性趋于一致,但后来发现,即使是在减肥这件简单的事情上,用户的属性依然呈现了不同的层次。 比如有的用户超级肥胖,他的目标是减到微胖;而有的用户呢,则是从微胖向正常身材减肥;还有的用户呢,并不胖,只是向健身的方向去努力。 用户目标一致,但属性不同,结果朋友又把这些属性不同的人归到了一个社群中,这就造成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周末举行的登山活动,微胖和健身用户都很享受其中,但这个活动对于超级肥胖用户来说这就是噩梦;做健身操这种活动,超级肥胖的用户很乐于参与,但健身用户却又不太热衷。 而在大家互报体重互相打气的环节也是,超级肥胖的用户好不容易减了一些体重,但健身用户爆出的体重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尽管他们也在努力减肥,但依然会感到很气馁等等。     app推广 后来,我的朋友很快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果断的按照体重进行了分群,将目标一致,用户属性趋同的人归到了一起,从而更好的稳定住了社群的局面。  app开发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搭建社群的时候,哪怕用户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也不要什么用户都往里面拉,而是分析好用户的属性,进行有规律,有条理的划分,才能让社群更加稳定。 就好比都是为了努力学习,但一个初中生怎么会愿意混进小学生的队伍里? 03我加入过各种类型的社群:互联网的,运营的,美食的,学英语,早起的,等等等。 我觉得很多社群的运营都有一些很严重的共性问题,这个共性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两点。 首先是社群的管理人员,包括管理员,群主,太闷。 闷到在他们在这个社群里完全没有存在感,没有聚合力。 大部分社群为什么会死气沉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运营人员较为内向的性格或者是工作繁忙,所以没有很好的调动起社群的气氛。  app开发 所以我建议各运营团队在招募社群运营时,一定要找那些性格开朗,愿意聊天,善于沟通的人来负责。而且在一个社群刚刚搭建起的一到两周内,社群运营者们最好能一直活跃在社群内,插科打诨,鼓励发言,调动气氛。当随着成员们慢慢熟悉变热络之后,运营人员再慢慢退居幕后会更好一些。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现在大部分的社群运营在新人引入的时候都缺少“无缝连接”的运营思维。 比如我加入一个社群后,没有人招呼,没有人介绍,没有人注意,我就一直在那被晾着。冷冷地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聊天,直到几天后,才有人注意到我,甚至根本到最后就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我,我就莫名其妙的泯然在里面了。 我也知道很多社群在新成员引入的时候都强调仪式感, 比如新人来了之后会要求他改名片,会发表情,鼓掌,送花等等,这些虽然已经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但还是不够。应该做到让“运营的缝隙”再小一些。 我之前有加过一个“每日早起”的社群,这个社群在这一点上就做的非常好。一位朋友把我拉进去之后,里面的群成员像本能一般表示欢迎。同时管理员,运营人,以及副管理员,很快的加了我的联系方式,首先友好的向我介绍了一下他们的社群,同时了解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且邀请我在当晚的新人环节上介绍自己。而在新人介绍完之后,我还得到了一份社群成员的简要介绍,同时该社群还为我进行了成员配对,来让老成员引导我快速融入他们的早起打卡活动中。整个这一套流程下来,我从进入该社群到最后融入,丝毫没有任何的慌张,陌生之感,而是每一步都有人接应,这个用户体验当然会提升的更为舒爽。 所以对于社群新用户的引入仪式和流程,我认为应当是更加细致且紧密的,毕竟一个人突然进入了陌生的环境,如果可以通过运营的手段化解他自我防备的本能,那这个用户对于你社群的归属感,我相信无疑是大大增强的。 04我之前讲过,并不是把一堆用户聚到一起就是社群了。 社群的本质是一群用户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这努力的过程,我称之为社群的内容输出,也是一个社群最有价值的灵魂所在。 例如之前朋友的减肥社群,目标是减肥,那他的内容输出就是每天大家如打卡一般,上报自己的微信步数,发体重秤上的数字,做KEEP里面的健身活动来来一起努力减肥。 早起社群,养成良好的早起习惯是目标,社群的内容输出就是大家每天互相监督早起并在群里打卡,  app开发 我还知道一个PS学习社群,学习PS技能就是目标,每天学习一个PS技巧就是这个社群的内容输出…… 既然社群的内容输出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为了让社群成员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我建议在这个内容的设定上,运营们也要多多思考。 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社群的“内容”输出不能让用户们太累。 无论如何,社群只是用户们在工作,生活之外的一个调剂,并不是生活的主项。所以你的社区内容输出一定要本着简单,快捷,注定不能让它占用用户们太多的时间。 之前有位读者搞了一个素描社群,每天带领大家画一幅素描,后来搞不下去了,这太正常了。 先不说画素描有多复杂。就这画的时间,就够大家喝一壶的了,没有一到两个小时根本完不成。所以用户们刚开始参与的欲望很高,但随着内容输出太耗费时间,大家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就消散了。 还有的社群喜欢搞讲座,搞分享,这也行。但是社群分享其实也很占用时间,所以这些社群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个月只组织两次。这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想想看,两周才有一次社群的内容输出,如此漫长的周期。这个社群能紧密,能让用户感到有价值,有归属感,那才是见鬼了。 所以社群的“内容”输出,要尽可能的力求高频,简单,有效,充分调动大家,但又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通过这种高频的小活动来保证社群的紧密连接,同时时刻提醒大家,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也不一定要每天都搞),由此给社群的成员们带来极强的归属感。 app开发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强调,无论如何,社群是对运营者在整体架构中保持较高灵活性要求极高的一个运营岗位。在各种灵活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坚持大方向不变,整体向前的推动力不变,是所有运营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在这其中,如果能做好社群成员们的用户体验,让大家对你的社群产生极高的满意度,一定会从侧面夯实社群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紧密,充满归属感的社群,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对整个产品的运营,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app开发
揭秘 | 如何用“事件+明星”直播,创下300万观众?
2016-07-21
1、“直播”是什么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不得不提的就是各种直播平台的兴起,各巨头也都在相继推出自己的直播平台。为什么大家这么重视直播?直播在一时之间凭什么变得这么火? 小编近日在网上回收的213份有效用户调查问卷显示,接近40%的用户想起直播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新式的信息传播媒介,而排在第二位的是游戏、体育直播间(25%),剩下的是无聊人聚集地、靓丽女主播和其他。 直播,到底是什么? app推广 其实,正如大部分的网民所认知的,直播就是一种新的信息传递媒介。它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媒介已进入“直播”时代 媒介,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以往的文字、图片、视频,再到如今的直播,直播以其优质的内容、丰富多样的直播形式、以及更好的直播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立体的信息、更优质的体验感受和更强的用户参与感。 直播从开始出现到发展至今主要分为几类: 秀场直播   app推广 主要是各种美女的才艺表演;代表产品有优酷的来疯、网易的BoBo、爱奇艺的奇秀等 游戏直播     app开发 主要是针对一些电子竞技比赛的战况进行直播,代表产品有斗鱼TV、战旗TV、虎牙TV等 移动直播    app开发 针对智能手机端的个人直播,主要代表有花椒直播和映客直播 体育直播     app开发 针对体育赛况的实时播报,主要代表有直播吧和章鱼TV 活动直播     app开发 针对各大型现场活动的直播,代表有大型视频网站,如优酷、乐视激活量 2、为什么选直播这个新媒体 直播突然间火了? 外部环境的改变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硬件的更新,手机移动设备越来越智能,而跟直播相关的视频录制设备价格,则越来越低; 人们上网速度的提升,上网使用流量价格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人们使用视频直播的门槛。 人们的社交需求   app开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成为“网红”,而移动直播则降低了造“网红”的门槛; 直播的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可以进行实时互动,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为什么想看直播? “直播”如此之红,估计很快就会入围今年的年度关键词,从小编最近做的调查问卷显示, 对于直播,已经有超过97%的人听过或者知道“直播”这个新媒体,并且同时有超过一半的人已经看过直播。 在看直播的人里面,大部分人看直播,出于无聊及对直播内容感兴趣的原因;而在看直播的方式上,手机端的移动直播成为直播的主要展现形式。   app开发 3、品牌如何利用直播做营销 “直播”人群的网络特征? 想要针对喜爱观看直播的人群做场景营销,那我们就首先需要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做用户洞察研究;以最近一个月微博平台上关注直播的人群为分析样本。 兴趣偏好 抓出其中与随机人群对比TGI指数大于1的兴趣关键词,可以看到用户兴趣关键词里面不乏游戏、体育、智能、科技、军事等偏好的内容字眼。 男女比例 以男性为主,看来不管是游戏体育直播还是女主播秀场直播,我们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来“带飞”;女性用户方面,有很多明星的粉丝会聚焦在明星的日常生活直播或者演唱会现场直播等娱乐内容。 年龄占比 直播人群的年龄在25-39岁这个层级最多,看来年轻的职场小白领才是“直播”的主力军,不过,随着直播的内容的不断丰富,关注直播的人群年龄范围会逐步扩大。(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区分布 在 地区分布的前几名中,对于“直播”,除了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有着超高人气以外,还有一股来自海外的“神秘力量”,看来直播一开始从国外“火”起来并不 是没有道理,也从侧面反映出,海外的华人朋友由于远离祖国家乡,更需要直播这种新平台、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来第一时间了解国内的活动资讯。 “直播”营销新模式之典型案例 “能猜一下你昨天走戛纳红毯用的哪支口红吗?” 李宇春默默地挑了好久,终于把一支粉粉的欧莱雅口红亮出来,对着围观直播的粉丝讲:冰晶粉哦~ 几小时以后,该款口红在欧莱雅的网上官方旗舰店上被一扫而空。 在上个月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中,欧莱雅成功策划了“直播+明星+品牌”的营销新模式,全程记录了李宇春等明星在戛纳现场的活动,创下了311万观看人数,1.6亿总点赞数以及72万总评论数的各项数据纪录。 此次事件由欧莱雅和美拍联合策划,首先由@欧莱雅和@美拍发布即将在戛纳电影节进行的明星直播事件,接着开始一轮全网的EPR宣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在戛纳直播正式开始之前,事先安排直播李宇春在法国的接机,做直播事件的预热,相关的话题讨论量持续上升;   app开发 2、戛纳电影节正式直播,当李宇春、巩俐、井柏然等明星现身美拍的直播镜头前时,活动的话题声量达到高潮; 3、紧接着,李宇春的个人专访直播及惊人的“黑天鹅”和“二次元”造型又引起话题热议; 4、随着戛纳电影节的顺利闭幕,事件声量才逐渐下降,此次直播营销事件才算是落幕。 该 事件前期引来了流量高峰,但欧莱雅的品牌声量却一直等到事件声量高潮的后半段才迎来自己的品牌声量高峰,究其原因是李宇春在个人专访的直播中,掏出了自己 走红地毯所用的欧莱雅唇膏——701冰晶粉,这种直播营销的模式把品牌的曝光影响力一下子放大,把粉丝的激情彻底引爆,几小时内粉丝搬空了欧莱雅官方旗舰 店。 在该起事件中,“零时差追戛纳”的话题讨论里面,全网共提及欧莱雅品牌声量的有4012条,其中同时提及李宇春,由李宇春带来的声量有2811条,李宇春对欧莱雅品牌声量贡献率高达70%。 可以说,从李宇春接机到独家采访直播,到后续的造型热议以及事件报道,整个事件有关李宇春有爆点的地方都带上了“欧莱雅”。 在“直播营销”横行霸道的“年代”,人人都想“借势”,每个品牌商都想借着这个“新起之秀”火一把,而真正能够把这种新营销模式运用得好的案例并不多,那么在“直播营销”的运用中有哪些“坑”呢,以下提供几点参考。 tips 1、“成也直播,败也直播” 直播只是一种新的信息媒介,除了快速将信息全面立体化地传播给所有观众,并不产生其他的附加价值,那么用得好就会将品牌的正面曝光效果无限放大,反之亦然;比如第一次做发布会直播的“小米”,直播的过程中,新品“无人机”在试飞的过程中突然下跌炸机; 2、请用明星的正确使用方式 用好明星这个点,直播本身不产生流量,为直播事件带来流量的是明星,而由明星“引起”的这个事件好坏也会给品牌广告主带来相对应的效应;比如红星美凯龙请黑人陈建州直播分手,带来流量的同时却被网友“围攻”,究其原因就是创意的三观不正; 3、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直播只是媒介,并不产生内容,所以直播也需要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杜蕾斯的“百人试套”直播营销,网友们3个小时的等待最终只换来了一个“屁”,怪不得微博骂声一片,导致官博最后不得不“删帖”。(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pp各类导航设计适用场景及优劣势总结
2016-07-21
最近在看一些产品文章时,总会看到一些词汇(例如:“tabbar”、“抽屉菜单”、“宫格菜单”),开始也不是很能理解,但是结合上下文还是能猜出一二的。之后去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得知这原来属于App导航设计的范畴,所以就简单总结了一下常见的App导航设计,跟大家共享。(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Tab导航 又称为“标签式导航”,分上、下两种。 举例: 左:多看阅读   右:网易云阅读 适用场景: (1)上面的tab导航,一般适用于对当前页面的分类查看,或者改变当前视图。可以滑动,所以数量可多可少; (2)下面的tab导航,一般是用来展示App的核心功能,可以迅速切换,适合用于需要频繁切换的功能。受限于屏幕宽度,数量一般控制在5个以内,4个为最佳,(以4个举例)其中第2、3个最好操作。当有更多操作的时候,可以将最后一项设置为“更多”,来将一些次要功能进行隐藏。 优势: 1、让用户快速了解app的核心功能,且切换页面方便,简单高效,用户不易“迷路” 2、所有入口都可以看见,容易寻找app开发 劣势: 1、占据一定屏幕高度,如果是下方tab,浏览时会阻挡内容 2、可展示功能数量少,最多只有5个app开发 2.抽屉式导航 举例: 左:知乎日报    右:36Kr 适用场景: 将并不是太常用或者切换不频繁的功能隐藏在主界面之后 优势: (1)导航界面隐藏在主界面之后,有助于用户集中注意力,营造沉浸式体验 (2)可容纳多个条目,可扩展性强 劣势: (1)用户不容易发现,使用户认知成本增加 (2)用户容易“迷路”app开发 3.宫格导航 举例: 左:美颜相机    右:美图秀秀 适用场景: 适合用于独立、无功能交叉、不频繁切换的部分,多用于二级菜单 优势: 分类清晰、入口独立、风格简约 劣势: 并不会展示实质内容,不适合需要频繁切换的功能 4.列表式导航 举例:   app推广   糗事百科 适用场景: 通常位于二级页面,不展示实质内容,作为内容列表的一种图形化方式展现 优势: 结构清晰、简单,能够让用户快速定位想要找到的内容 劣势: 不展示实质内容,需要用户点击后才能知道具体内容,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5.舵式导航 也称“点聚式”导航,path首创。 举例: app开发 新浪微博 适用场景: 适用于非常重要且用户操作频繁适用的功能点,将这些功能点汇聚,放在底部tab的中间或者右边(根据app的具体功能确定) 优势: 突出的表现入口,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使得频繁使用的入口容易被用户接触到 劣势: 入口数量有限、可扩展性差 6.轮播导航   app推广   举例: 墨迹天气:当添加了多个城市,查看城市天气时,为轮播式导航 适用场景: 常用于查看图片类 优势: (1)操作方便,只需手指左右滑动即可 (2)内容突出展示,增加了曝光率 劣势: 只能查看相邻卡片展示的内容,并不能跳跃性地进行选择 7.组合导航 举例: 适用场景: 当前很多app都使用了组合式导航。当一种导航方式已经不能满足app的复杂功能时,组合导航就能很好的安排信息的排列方式,以最优的方式来引导用户使用app 优势: 可以根据app的功能需要,进行多种导航方式的组合,来达到最优的信息展现 劣势: app变得厚重,入口数量较多时,用户容易眼花缭乱,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 小结: 不同的导航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导航方式的选择要依据自己app的信息架构和具体功能而定,最适合用户的才是最好的!app推广  
4个关键点,做好App底部导航设计
2016-07-19
导读:设计师都知道设计绝不仅仅是做出外表好看的东西。设计还涉及到如何做才能让用户使用你的网站/应用程序。这项工作内容就像跟用户间对话一样,而导航就是对话内容之一。因为如果用户连他们究竟在哪儿都搞不清楚,那你的网站/应用程序设计的再棒又有什么用呢。(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为何底部导航如此重要 Steven Hoover 在他的“用户究竟如何使用移动设备”的研究中发现,49%的人习惯于使用单个拇指来完成所有操作。在下图中,屏幕中不同颜色的区域表明用户拇指能够触及的难度等级,其中,蓝色区域表示很容易触及的范围,黄色则表示拇指要伸展开来才能够到,而要触达红色区域则要求用户改变设备的手持方式。 app推广 用户单手操作智能手机的区域图 这样看来,将顶级(经常使用的)功能放在屏幕的底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是用户使用拇指能轻松跟设备产生交互的位置。 app推广 许多程序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使用底部导航来表示程序中最重要的功能。Facebook便是代表之一,这样做也允许了用户能在不同功能间快速切换。app开发 安卓排名 Facebook iOS客户端底部导航 底部导航设计的4个关键点 导航通常就是指引用户前往他们想去的地方的工具。底部导航则应该用来表示程序中常用的几项重要功能。这些功能要求能够直接从应用程序的任何地方访问。app开发 好的底部导航设计遵循以下规则:app开发 1、只显示最重要的功能   app开发 使用3-5个顶级导航标签。如果少于3个标签,考虑使用标签选项卡替代。  app开发 避免使用超过5个底部导航块,否则会造成块与块间显示太拥挤,也容易造成误点错点问题。另外,过多导航块会让你的程序看起来更加复杂。 如果你的顶层导航块确实超出了5个,不要都放在底部导航,考虑放在其他地方或选出最重要的放在底部。 2、避免使用滚动设计 对于小屏幕来说,隐藏一部分导航块显然是一个解决方案——你不用担心屏幕限制,只需要把导航块置于一个可滚动区域。但是这种方式难免会降低使用效率,因为即使你已经看到了你需要的块,你可能仍然需要滚动一下才能看到全部标签。 Rookie Cam iOS客户端滚动设计方案 3、告知用户当前位置 没有向用户表明其当前所在的位置大概是所有程序常常犯的一个错误。而对于用户,在成功地使用导航之前,他们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便是“我现在在哪”。 好的设计应该是用户在没有任何外界指引的情况下,也能仅靠第一眼就能知道该如何从A点到B点。你应该使用合适的视觉线索(图标、标签或者颜色)直观的告诉用户,而不必有任何多余的解释。 (1)图标 底部导航块往往都是使用图标表示,它们应该传达出跟其内容匹配的信息。虽然有一些用户熟知的通用图标,大多是用来代表诸如搜索、邮箱和打印等功能。不过这种通用图标非常稀少。但是程序设计者常常设计出从视觉样式很难识别出其对应的功能特性的图标。 Bloom.fm Android客户端之前的做法,用户很难理解自己当前的位置  (2)颜色 避免在底部标签栏使用不同颜色的图标和标签,应该使用程序的基本色调来突出当前所选标签。 左:不同颜色的图标使你的程序像圣诞树                                   右:仅使用一种基本色调 请遵循一条简单的规则——给当前的选中标签使用程序的基本色调进行着色。 Twitter iOS客户端底部按钮 如果底部导航栏本身有颜色,应该使当前选中的图标和文本标签呈黑色或白色状态。 左:避免在一个有色的底部导航栏使用不同颜色的图标              右:使用黑色或白色图标  (3)文本标签 文本标签应该是对导航功能的一个简短清晰的定义。应该避免使用太长的标签造成因被截取而显示不全或换行现象。 app开发 避免文本标签换行、截取、压缩 素有标签元素应该很容易被用户看清楚。用户点击元素时他们应该清楚的理解要发生什么了。 (4)目标大小 应该使目标区域足够大能被轻易的触摸点击到。 Android设计规范建议底部导航栏遵从以下尺寸进行设计: 手机上固定大小的底部导航栏 (5)标签上的标记符号 你可以在一个标签栏图标上显示一种标记符号来表明有与该视图或模式有关的新信息。 使用标记符号与用户对话 app开发 4、使导航不言自明 优秀的导航设计就好比指导用户旅程的一只无形的手。毕竟,如果都不能别用户发现,那么即使最棒的功能或最能引人注目的内容也无法接触到用户。 (1)行为 每一个底部导航标签图标都必将带领用户到新的地方,可能不光光是打开一个菜单或是弹出框。点击一个底部导航标签时,应该直接带领用户前往相关的视图或者刷新当前活跃的视图。 不要使用标签栏给用户提供那些在当前屏幕/模式下发挥作用的控件元素,如果你想提供给用户控件,请使用工具栏。 iOS的工具栏 (2)争取一致性 尽可能在每种情况下显示相同的标签。这样的视觉稳定性对用户来讲是极好的。 不要在一个标签不起作用的时候移除它。如果你在某些情况下移除一个标签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不这么做,这会使用户感知到的你的程序设计不稳定甚至不可预测。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所有标签向用户开放,只不过如果某个标签下的内容不能用时要解释给用户。例如,如果一个用户并没有离线文件,Dropbox里的离线文件标签对应的屏幕告诉用户该如何使用离线文件。这个功能也叫做空状态处理。 Dropbox的空状态app开发 (3)隐藏导航 如果屏幕内容是一个滚动式的信息流,标签栏可以在用户向上滚动加载新内容时隐藏,而在用户尝试向顶部回滚时重新显示。  (4)视觉愉悦 避免使用直接的横向运动来在不同视图间转换,不同视图间应该使用淡入淡出的动画来进行过渡。 总结 底部导航应该: ● 可见且结构良好——使用3-5个标签栏并避免使用滚动式结构; ● 清晰的——标签栏应该易于浏览且尺寸足够大; 简单的——确保每个导航图标带领用户前往合适的地方,并保持包括底部导航在内的所有元素在整个程序中都具有一致性。 结论 帮助用户正确的导航应该是几乎每一个站点和应用程序中一件极为优先的事情。这种做法背后的目的是创建一个符合用户的自然心理模型的交互系统。 你是在为你的用户设计。多去考虑你的用户角色,想想他们在使用你的程序时的目标,而你正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导航结构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对他们而言,你的产品越容易使用,他们就越有可能真的去使用。  app开发  
《Pokémon GO》为什么这么火?请别用屁股思考
2016-07-19
标题有些粗俗。它的出处是这样的,最近有个“精灵宝可梦:GO”(或称PMGO)游戏相当火爆,据说任天堂股票因此狂涨25%触发熔断机制,对股票有了解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是的,游戏成功了,非常成功而且可以预见它会继续成功、赢得更大的胜利。于是就有人说,这游戏怎么早没人做?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火啊!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确定,这位互联网评论师不是游戏业从业者,他不明白PMGO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AR的《Pokemon GO》为什么火?    app推广 产品层     app推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项事实:《PMGO》的开发小组是Niantic,这个小组的前一款作品是《Ingress》,并且《PMGO》大量使用了《Ingress》的数据:主要是关于地图位置的数据,具体表现为PMGO所有的精灵小站和道场,其位置、名称、图片都来自于之前《Ingress》玩家的上传和申请。PMGO可以考虑不使用现在的LBS游戏模式而改成单纯在地图背景上索敌(借助地图定位,把经纬度数据处理一下来生成怪物信息),再开发一个游戏内的虚拟定位(官方飞机),这时它就和那个甚至不能称为山寨产品的“城市xx Go”没什么两样。你不会想玩这样的PMGO吧? 假如没有《Ingress》全球以十万计的玩家在一年多时间里上传、筛选、甄别后的Portal位置、图片信息,能有PMGO吗?或者说,PMGO能是现在这样吗? 又比如说,《Ingress》里是不存在“区域服务器”概念的,全球玩家理论上是在一个服务器里。一名玩家尝试Link时游戏需要检索Link轨迹上是否存在Block挡线,而你根本无法预计挡线的数量,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00,游戏为此特地设计了一种算法来快速判断Link可行性。倘若不是这种技术力作为后盾,你怎么确保玩家们在同一区域时游戏能正常运转?又比如有个新闻说美国Santa Monica因为刷出了乘龙,半夜1点时聚集了上百名玩家。如果你有早些年游戏的经验应该知道,上百名玩家同时聚集在一个场景时,游戏基本就卡得动不了了。这种问题可能会令新团队不知所措,但《Ingress》在Anomaly时,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能聚集几千名玩家,这些人全都反复扔炸弹和超炸、吃糖、插脚、上MOD、充电,或以每秒2~3次的频率向服务器查询某个Portal的当前状态。几千个人都是如此。如果你什么都不干只是看大地图,会发现视野内几十个Portal反复在蓝绿色之间来回闪动,像是无言的夜霓虹——每一盏霓虹后都有数十名特工在奋战不休。经历过这种大阵仗后,关于服务器是否能顶住几百个乘龙追求者压力的疑问就不存在了。  app开发 乘龙,初代准神兽,现在官译拉普拉斯 甚至可以说我看到PMGO的战斗设计时,感觉这也太Softcore了,这根本就是个收集游戏,不是对战游戏嘛。 运营层 PMGO刚运营没多久,活动也很少,给我们以最深印象的,可能也就是封GPS定位了。说到这个GPS,老玩家大概还有印象,《Ingress》初创时是何等的飞机满天飞——游戏最早那批玩家几乎全都是计算机界的Hardcore Expert,也就是程序员或说码农,而码农搞GPS Spoofing简直轻而易举。开发小组并没有披露过心路历程,但从游戏版本发展历史来看,我怀疑一开始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反GPS作弊。怎么可能有人会作弊呢?我们难道不是生活在一个充满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和毛茸茸小兔子的世界里吗?   app推广 然后他们被码农狠狠教育了。凭心而论,很多人并不是打算通过GPS Spoofing获得游戏里的成就感,而单纯只是想要尝试“我可以通过技术力把这个游戏改变到什么程度?”这种想法就像真正的黑客大师一样,在它背后隐藏着人类想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万丈雄心。 (《Ingress》早期的时候甚至有人开发出了“脱机外挂”,就像以前《传奇3》的那种:你不再需要下载游戏本体,你只要下载外挂再进行简单设置,外挂会自动帮你连接服务器、虚拟定位然后执行设定好的各项操作)  app推广 移动游戏COC的脱机外挂界面 雄心虽好,但《Ingress》是个游戏,不是科研项目,把它做出来不为了给你们这些码农XJB搞的!Niantic为此进行了很多尝试,最主要就是GPS定位问题。以我之见,即便是今天,问题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Ingress》里依然有飞机,PMGO还是能玩破解版,人在中国,心在澳洲。但这比游戏初期已经好太多了。  app推广 另一方面,至少他们积累了搞线下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的经验。MD活动可能会吸引数百名玩家,而Anomaly则是数千。当官方的After Party举行时你看到几千人坐在草坪上,那感觉像是大家特意跑来看偶像演唱会或是露天音乐节。几千个人啊,涉及的供应、安保甚至是卫生问题都不容忽视——你知道2010年北京长城音乐节在荒郊野外去了几千人但就设了6个厕所吗?你知道那厕所门没锁而又没灯,当夜晚来临时如厕人士如果一只手把住门另一只手拿手机照明,就恨不得低头用嘴咬开皮带吗?运营搞得好你觉得是理所当然,但这事情经不起对比啊。 总体来说,Niantic的线上运营能力一般,线下运营能力中偏上,有丰富的大型、超大型活动经验。翻译一下就是,PMGO有可能出GPS外挂以帮助你刷稀有宠,绝对有可能;如果PMGO要搞大型活动,你可以期待。 市场层   app推广 在讲盈利模式之前先说说市场。PMGO如此快速地普及,主要原因当然是Pokemon的强IP效应:从《口袋妖怪》系列算下来,它已经有20年历史。同期产品像《Diablo》、《M&M:Heroes》或《C&C:RA》都早已功成名就,衍生出大量变种,长期占据野鸡浏览器右下角页游弹窗广告位,Pokemon却好像默默无闻?究其原因,可能还是机种问题:国内主机市场由于【一些原因】不温不火,相比起来,日本、欧洲或北美对这个IP可真是刻骨铭心。但如果我们看看百度指数,至少今天PMGO已经和炉石传说持平,达到OW的四分之一——这还是在没有任何官方推广的前提下。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Ingress》的拉动效应亦不可小觑。短短几天内,国内有大量新玩家涌入《Ingress》服务器,一问都是因为玩不上PMGO,打算先玩几天《Ingress》过过干瘾的。反过来说,很难想像有哪个《Ingress》玩家会不考虑尝试一下PMGO,至少我接触到的所有《Ingress》玩家都表示自己尝试过PMGO或有兴趣打算尝试——毕竟玩法是相通的,没有上手难度。《Ingress》至今没有准确在线数字,官方报告里连MAU都没敢提。从游戏经验来看,国内的大城市大约是平均每20000~100000人中有一个《Ingress》玩家,按这个数据来估算的话国内总玩家数在1万以内。国外的情况十分复杂,不过以我个人旅行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玩家比约为1/2000~1/10000。总体而言,全球玩家应当有数十万,或说,我认为《Ingress》的MAU在六位数量级。 这是说,PMGO刚开服就有了六位数量级的用户打底,100%是真实用户!这比《DiabloIII》几天就卖出数百万份尚有距离,但已经足够国内任何手游发行平台羡慕了。 盈利模式     app推广 假如没有《Ingress》,PMGO不会有全球上百万个Pokestop、Gym的资料,Niantic很可能把游戏运营得一团糟,而游戏会少数十万种子用户。反过来说,正在因为有之前《Ingress》的经验,PMGO现在拥有了这些,不过这还不够。 《Ingress》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玩家,他可能会说,是飞机,是蹩脚的对抗设定,是无理的成就要求——维持一个Portal所有权150天,这种要求实在不近人情。都对,但这些只是玩家的看法。作为从业者,我们当然有不一样的视角。 《Ingress》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合理盈利模式。事情一开始是很美好的,基于LBS的玩法被设计出来(此时Niantic还属于Google,背靠谷歌地图这种强力资源),UGC的基本框架也确定了(Portal申请),之后又加入了更多的UGC内容(任务)。这几个概念加在一起描绘出无与伦比的可持续发展性,游戏能玩10年、20年,只要你不停开新Portal和新任务就是了。但是,游戏怎么挣钱?很明显,他们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 《Ingress》目前的游戏内收费点大致分三种,Key桶,Fracker(薯条),以及Beacon。Key桶是一次性消费,不可重复;Fracker和Beacon的意义都不大,对单个玩家来说几乎完全没用,游戏里也几乎看不到有人用。综合来看,游戏里的商店根本就不卖什么东西,更别提收入了。我敢和John Hanke(Niantic的CEO)打赌,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布《Ingress》的每月流水——那可能连国产手游的首时流水都不如。 《Ingress》内购物品 诚然,游戏还有现实收入,比如与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软银(SoftBank)、安盛保险(AXA)合作,在游戏中设置冠名道具;比如与Lawson集团合作,在日本每一个Lawson线下便利店都设置一个Portal;比如Anomaly与Mission Day时与当地旅游局合作,以及授权给周边销售商以获得分成等等。但这些能有多少?Anomaly一年主场副场全算下来几十次活动,就靠授权卖一些毛巾、水瓶和徽章,就想支撑整个公司运转?可能连服务器的电费都不够。 我也曾设想过F2P的内购道具,比如开放Lv12 Resonator,花钱才能买/才能抽中?20个Lv8炸弹合1个Lv9炸弹?给Agent Icon/Avator设计金边、翅膀和七彩动画?这些都是国产手游用烂了的套路,但没有一个适合《Ingress》:这是个LBS的PVP游戏,不是RPG。游戏主旨是对抗,不是成长。但话说回来如果给Agent设计Mana槽和装备栏,看到敌方Portal丢个飞锤或是出把黯灭刀平砍,我觉得这MOBA的路子可能也不太靠谱……      app推广 想来想去我最后觉得只有两个路子,一个是T2P按时间收费,比如包月15块。如果坚持要内购,那可以走娘化萌化路线,加入更多变化,比如有几率摸到可重复用10次的美女化身Resonator(美女可以找外包工作室画,国内多的是),插美女Resonator的Portal会放金光,就像定海神针铁一样,甚至能看到好几个属性不同的美女站在Portal旁边。外国玩家也不用怕,不要定海神针铁的话可以做个圣母玛丽亚笼罩在上方的祝福效果,当然还可以有梵天、莫罕默德、太上老君……反正你信什么就有什么(这个思路是受Fracker/Beacon启发。两者都是《Ingress》里的付费道具:Fracker可以加倍Hack产出,持续10分钟,人多时比较划算——使用后Portal会有冲天而起的七色霞光;Beacon使用后在Portal上显示一个Icon,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是方便队友找点时用)。10次用完之后你可以买补充包,只要0.99美金就能再用10次(当然穷逼也可以用普通Resonator)。类似地,XMP炸弹,AXA Shield,都可以这么搞,做各种特效,俯冲轰炸、弹道投射什么的,黄金AK龙纹手榴弹,都是老套路。关键是加入随机性、差异性、收集性,这些是收费的根源——你必须和别人不一样,你必须为这种不一样花钱。 这些想法早在去年年底,我刚开始认真玩《Ingress》没多久时就有。现在一想,你把Pokemon放到Gym里,那不就等于把Resonator插到Portal上;Pokemon多种多样可以收集可以对战,打输了会死死了用药能复活(系统会给你些药,但打得勤的话肯定要靠自己买药吃),这不就是我说那个搞法嘛。 总结     app开发 我们在玩WOW时有个说法,叫做“一切问题都是DPS问题”。类似地,在游戏市场里,一切问题最后都是盈利模式问题。这是因为你做游戏的目的是赚钱(如果你的目的是世界和平,请找个教堂祈祷),而赚钱的途径就是盈利模式。《Ingress》并不是个坏游戏,但它没有好盈利模式,至少一开始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假如连我都能想到盈利方案,难道Niantic这么多策划就想不到吗? 我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们确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发、运营)察觉了问题,也想到了解决方案,但他们决定把这些体现在PMGO里。PMGO的设想最早可见于2014年愚人节的一条假新闻,立项也是在2014年,那正是《Ingress》上线没多久的时候。Niantic意识到他们通过《Ingress》项目积累了足够的技术经验、运营经验和用户群,同时也找到了在盈利方面的正确方向,再加上Pokemon这个级别的强IP,最终的产品将是一个“SSS级产品”。 当时全世界都在讨论“任天堂是不是和谷歌要合作?” 今天的PMGO,几乎完美避开了所有《Ingress》的问题——那些在过去几年曾令我们困扰不已的问题。但新玩家不知道这些啊,他们直接用一个“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火!”的说法把对方逼到墙角。是啊,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能火,你们为什么今天才做出来呢? 还好游戏业的从业者并不都用屁眼想事,不然我们这个行业可真是危险了。    app推广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千万别只顾着玩垃圾营销
2016-07-18
如今大家一窝蜂扑过去的所谓的社群营销,其实是一种很low的做法。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千万别只顾着玩垃圾营销。毫无效果不说,还把社群的名声破坏了。                                                                               建一个微信群,发发小广告:我在做社群; 搞一个主题沙龙,问题没探讨几个,便四处兜售自家产品:我在做社群; 聚了一帮人,一起读读书,然后疯狂推销自己的文章与公号:我在做社群... ... 社群和社群经济如今火得一塌糊涂,很多人一窝蜂开始扑过去。而据我观察,大部分人涌向社群,其实仅仅是想把社群当做一个营销渠道,玩的是所谓的“社群营销”,严重偏离了社群的本质内涵。 什么是社群营销?顾名思义,针对社群而进行的营销行为。社群营销本身没问题,但是营销是要跟媒体形式配合的, 如果社群媒体都没有建立起来,何谈社群营销? 如今某些人所谓的社群营销,其实就是在做这种本末倒置、毫无根基的事。最终各种群都沦为了群成员严重的负担,逃脱不了被退群和被屏蔽的命运。 app推广 首先,我个人非常不赞同仅仅把社群当做营销渠道的做法。其次,就算是做社群营销,很多人也是偏离了营销内涵,而是把曾经惯常的垃圾营销做法搬到社群中来,却独独不去耐心运营社群,让人很不敢苟同。 app推广 社群营销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所谓的社群营销,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社群当做垃圾内容的出口。很多自媒体人轻易就建了十几个群,仿佛自己拥有了一个庞大的社群,每天往群里发自己生产的内容。他们天真地以为任何内容通过社群投放都会有效果,最终这些群不幸沦为自嗨的领地,发出的内容无人问津; 把社群当做广告和卖货渠道。有些人把社群看成了另外一个朋友圈,微商大家都懂,三天两头打个小广告,隔三差五卖个小玩意儿。这种生硬的做法,想必大家深有体会,善良如我们,恨不得在群里跳出来告诉他们:求你别再浪费精力了,心疼... 把社群当做人脉渠道。如前所说,很多人将朋友圈营销的概念带入到社群中来,进群就加好友,以为建立越多的所谓人脉关系就越好做事,殊不知这种粗暴的行为,对如今高警惕性的群成员来说,早已成了一种被人唾弃的骚扰行为,你跟我说是人脉?! 把社群当做活动组织渠道。有些人则把社群仅仅当做活动组织的场地,今天想搞个沙龙,或者组织个兴趣活动,于是在社群内发个通知,聚了一帮人,活动完了还不忘卖货,卖完货就没有然后了,这也能说是在做社群? 凡此种种,为什么好好的社群大风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挤上了所谓的社群营销的小船?而且这小船,说翻就翻... 所谓无利不起早,大伙儿蜂拥而上玩社群营销,当然是企图能有商业回报。那么问题来了,社群何以又成了这些人眼中商业回报的承载点呢? 正如前文所说,社群早已被看做是一种营销渠道,特别是有了微信群这一载体后,营销者更是如获至宝,那还不狠命地推销? 说到底,“所谓的社群营销”的种种做法,还是简单地套用原有的营销套路,粗暴地将其嫁接在社群中。其问题的核心是未能脱离渠道覆盖的旧思维,于是拼命地去铺渠道,不管是真渠道还是假渠道。 很明显,这种做法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很多人对社群还不太了解,那没关系,只要我敏感的神经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渠道,那就不能错失任何可能。拿了一笔预算,那必须得全渠道覆盖,再配以重复轰炸,那必定能在客户心智中留下一席之地吧?悲惨的是,客户对这种轰炸早已免疫。 显然,这种思维和做法是被动媒体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如今用户有太多的方法选择跳过、屏蔽、无视这些广告和垃圾内容。说实话,这种强势粗暴、毫无内容的营销,根本无法占据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更何谈占据他们的心智。 app推广 撇开垃圾社群营销的效果不谈,说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一个社群无论有多大,它的人数都是有限的。就这么点人,就算你的营销有效果,只靠榨取人数可怜的群成员,商业回报会大吗? 因此,如果只把社群当做营销渠道,那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不能奢望自己的社群能有罗辑思维的体量大,罗辑思维有庞大的粉丝群,它很容易地就走上了粉丝经济的路线,而很多的社群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事实上,不管你在社群中如何花式地玩社群营销,所得到的回报都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脱离运营的社群营销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如今是一个信息过载、传播过度的时代。 对于早已陷入选择困难症的用户来说,这种不加区分的营销内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何谈更深一步的商业目的?在这样一种现状下,有两个基本的道理如今已得到广泛的共识: A. 用户最有价值的是其时间和注意力,能占用用户多少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定位理论,能占据用户心智的营销才是有效的营销。所以说,任何不能占据用户的主动时间的渠道铺建都是无效的。 B. 能够占据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优质的内容输出。这正如我们曾经提到过的观点:内容是流量的入口。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谁能用内容从他这24小时中争夺到更多的有效时间,谁就是胜者。 既然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很显然,仅仅把社群当渠道,把成员当客户,打广告、卖商品,而不对社群进行运营和深耕,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犹如竭泽而渔,一时爽、一世伤。 相反,我们必须通过输出优质内容,让用户主动进入自己的时间,如此才能占据其心智。而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社群媒体道路。 我们知道,内容生产是社群媒体最基础性的环节,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通过内容吸引和筛选用户(粉丝),用户沉淀下来后形成社群,社群成功运行后,群成员又源源不断地共同产出优质内容持续吸引用户。社群一旦形成,围绕社群的商业变现模式便可以多种多样了。这与“短平快”的所谓社群营销完全不一样。 app推广 社群媒体对社群营销的优势 具体来说,社群媒体相对于所谓的社群营销,有着以下六个根本性的不同和天然的优势: 1.对内容的态度不一样 如前文所说,所谓的社群营销,是根本不注重内容生产的。他们只想把社群当做垃圾内容的出口,恣意透支群成员的信任,这最终将毁灭整个社群。 社群媒体则高度重视优质内容生产,因为内容是吸引用户沉淀社群的前提。而且,它不仅会生产PGC内容,还会组织群成员共同创造丰富的UGC内容。 由于社群媒体对内容的注重,再加上产出有方,使得其生产的内容往往更加优质、更加精准,在传播和占据心智上也会更加有效果。这是一种"深度运营"的打法,相比之下,喧嚣浮躁的社群营销必然显得十分孱弱。 2.投入的时间成本不一样 正因为对待内容的态度不一样,导致二者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也不一样。 浮躁的社群营销在内容上的投入跟社群媒体无法比较。而且,所谓的社群营销也不注重社群的运营,他们的做法往往简单粗暴,比如上来就发红包(如果你确实钱多也没办法,那就靠天天发红包维持活跃)。很显然,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当然省时省事,但是效果... app推广 社群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社群运营上都是耐心耕耘,它不相信通过简单的社群营销就能获取回报,而是踏实做内容,精心做社群,它把这当做商业变现的前提。因此,在时间成本上,社群媒体会远大于社群营销。然而,正因为时间上的高投入,带来了商业上的高回报,比如吴晓波读书会,正和岛等。 3.对社群的定位不一样 其实,之所以会造成对内容的态度和时间投入上的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社群营销和社群媒体对社群的定位不一样。 前文所述的简单粗暴的社群营销做法,可以说其对社群基本是无定位的。要说有定位,社群可能也仅仅被定位为他们众多渠道中的一种,群成员则只是被当做客户、买方,而不是内容或服务的共同创造者。这种冷冰冰的单向关系,将十分不利于营销效果的推广。 社群是社群媒体的具体组织形式,因此社群媒体不但十分注重社群的运营,而且对社群也有着清晰的定位。在社群创建之初,它就是有着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的人的聚合。如此,社群的定位自然就很清晰了。 正是因为这种清晰的社群定位,使得社群媒体的群成员不再仅仅被看成是有利可图的客户,而是种子。是的,社群媒体的群成员就如同爱情一样,是需要经营的。他们是社群内容的共同创造者,经营过后,群成员往往是高粘性、高互动、高价值优越感的,对社群品牌的传播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此外,这种对社群定位的不同,还使得二者所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有着天壤之别。社群营销针对的是大众无差别群体,即所谓的“无差异市场”,而社群媒体服务的是小众细分群体、是精确化的群成员。这种对目标用户认知上的差距,必定会在今后的商业变现上体现出出来。 4.产品的流向不一样 我们知道,那种简单粗暴的社群营销,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卖产品。其基本的过程是,产品从B端企业流向普通C端客户,在产品生产之前和生产的过程中,B端和C端之间基本无交流。社群营销的目的就是刺激C端认知并购买B端的产品。而这种粗糙的营销手段,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反观社群媒体,无论是内容还是产品的产出,都是经过群成员高度互动共同创作的。换句话说,社群媒体是根据群成员的需求来生产产品的,即产品是从C端流向B端,再从B端流向C端的。比如吴晓波社群推出的"吴酒"。 这种简单的产品流向上的不同,却造就了二者内容和产品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是自嗨式的任意生产,一个是明确的用户导向、按需生产。这两者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 5.营销的形式不一样 众所周知,如今甚嚣尘上的社群营销,他们使用的是自己熟悉的惯常做法,即先是有一个产品,营销考虑的是把产品卖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与产品是分离的。这种相互隔断的信息沟通,必然又会使营销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社群媒体中,由于对社群运营的重视,使得产品跟渠道、销售、用户互动等是一体的,互动即营销。 换句话说,社群媒体是天然地把营销融于社群互动,群成员在互动产出内容和产品的过程中,即完成了一次营销活动。在内容和产品产出后,群成员作为第一批试用的种子用户,又将自发帮助进行更大范围的营销。这种口碑式的营销,无论是从质量还是广度上来说,都是所谓的社群营销不能比拟的。 6.预算的方向不一样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社群营销,其直接目的是渠道覆盖。因此,大部分的预算可能是花在渠道推广上面。由于缺乏优质的内容击穿多层用户,他们很难形成二次传播。如果不持续地进行各渠道的硬性推广,其品牌的影响力就难以持续。一旦推广停止,影响力即停止。 所以说,所谓的社群营销,其每个用户的获得成本是线性增加的,每个用户获得品牌曝光信息的成本是一样的。因此,要想品牌最大限度地曝光,就必须全渠道覆盖。而要想持续曝光,又必须持续地进行推广。而这种全渠道持续推广的做法,必然要耗费高额预算。 app推广 我们来看看社群媒体,由于注重内容生产和社群运营,靠优质内容和种子成员便可形成自传播,用户成指数级增加,不必耗费大量的预算去铺渠道。相反,社群媒体在内容和运营上花费的预算会比所谓的社群营销多。但是,这跟无底洞似的渠道推广比起来,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从定位到传播,教你如何打造网红
2016-07-18
网红,是一个IP,是品牌。每一个网红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团队。网红的崛起,意味着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到来。网红经济才刚刚到来,未来的路还很长。(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什么是网红?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二、网红的分类 在过去,网红往往是负面的。在这个新时代网红已经有新的划分并不全是负面的,比如papi酱,王尼玛等。他们都是内容创业的网红,他们给用户带来有价值的内容,给用户带来欢乐。现在网红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app推广 三、网红的趋势    app推广 1、视频化趋势 第一个趋势就是视频化。例如2016年初以来迅速走红的PAPI酱,她的团队专业性让这个视频出来的传播性、病毒性都很强。 2、专业化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未来将会有很多专业化的工作室组建优秀的作品形成打造新的网红。 3、平台化趋势 第三个趋势就是多平台化。内容可以多个平台去放,直播的女主播,有很多平台,包括视频摆放,优酷等等,这是一个多平台化的年代,这是未来发生的很大的趋势。 4、多元化趋势 第四个就是营收多元化。国内培养的网红大多数都是靠淘宝店的营收获得收入。这个趋势将迅速改变,未来大量品牌公司将会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网红收入来源会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变得多元化。 四、如何打造网红?   app推广 1、自我定位 “定位”之父艾·里斯的《定位》一出版即畅销全球,其根本原因在于阐明了定位是一场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用心智战胜竞争对手,成就自我营销之道。要成为一名万众瞩目的网红,也必须从定位开始,以心智打开通往网红之路的大门。 (1)兴趣决定命运 我们在大学选择专业,工作选择职业,我们都是以兴趣做为第一导向。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工作都没有兴趣和激情的话,我十分质疑你是否能学好这个专业,是否能做好这份工作。择适合自身定位的网红品牌的切入点和网红品牌表现方式,自然而然,以兴趣为原始驱动力,以生活工作习惯为切入点,顺势而为,开启你个人品牌的打造,方有可能以最快捷的方式实现个人品牌的网红化,人的兴趣甚至从人出生开始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命运走向,所以个人兴趣是网红品牌的第一定位。积分墙 (2)特长决定深度 一个人的特长决定了他的个人品牌深度,一个人只有在他自己的才艺特长上深度耕耘,个人潜力才能够得到最大发挥,个人价值才能够得到最大实现。 (3)行业决定出路 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个人所从事的行业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品牌的落脚和出路,本身从事这个行业的周期,在这个行业的积淀和经验成为个人品牌打造的砝码,网红这个产业模式恰恰是行业决定出路的模式,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网红模式,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自己所选择的那个行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4)平台决定高度 网红成名的平台决定了网红的眼界和网红品牌的高度,那些平台是现在内容的主流表现形式,那些平台才有未来,那些平台更适合你自己发展,那些平台背靠互联网巨头,那些平台福利更优越,政策更规范,哪些平台技术更先进,才是想做网红的人首先要考虑的,个人品牌是网红一生的标志,选对平台犹如选对陪同自己一生的伴侣。 (5)互动决定转化率 网红的背后必定离不开社群的作用,不懂的用户运营,你不可能成为成功的网红。毕竟网红的基础是粉丝,粉丝的多少及喜爱程度决定了你的影响力和持续能力,你只有不断的与粉丝的互动才能挖掘粉丝的需求,从粉丝的需求创作内容。 (6)辐射范围决定影响力 网红的覆盖人群来看,网红的定位分为大众型网红和垂直型网红,大众型网红的粉丝群体定位没有那么明确,但影响力明显,生产大部分观众需要的内容,积极参与公共事件,在整个社会足以形成超强的影响力,其覆盖多平台,多人群,属于大众型的意见领袖,比如韩寒,比如papi酱,其覆盖范围极其广泛,影响力自然广泛。 不管是大众型还是垂直型网红都应该选择更多适合自身的平台,全媒体发力,尽可能利用最多的平台建立自身的粉丝集聚地,辐射全平台,进行自我品牌的塑造和提升,全面提升自身影响力。 (7)商业模式决定前途 从网红商业化的角度,商业模式成为网红变现的重中之重,网红商业模式主要有内容、广告、电商、商演、代言等。 app推广 在网红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商业模式也纷乱交织成为网红生死成败的关键,每种网红都必须有一套适合自身的核心商业模式,辅之其他商业模式,实现商业变现,商业模式的定位、组合和挖掘决定了其前途命运的平坦坎坷,商业模式更需要适时更替,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下互联网大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突如其来的冲击,比如新平台的出现,新文化的流行,国家政策的管控和变更…… (8)供应链决定生命长度 内容创造者——文字自媒体和视频自媒体均需要源源不断地供给粉丝价值内容,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持续维护粉丝关系,适时互动,维持生命周期,保持其商业生态链广告、商演持续不断。 网红供应链是一个网红的资本,不管是内容资本还是产品资本,直接决定网红的生命长度,网红供应链的供给直接决定网红的品牌提升,量变升级,质的飞跃。 (9)远见决定周期 格局决定未来,远见决定网红的周期,作为一个网红,格局一定要大,有超前的预见能力和挖掘新事物的能力,危机意识强烈,以敏锐的眼光洞见未来,观察商业趋势,懂得如何抓住互联网主流文化,紧跟时代趋势,了解粉丝群体,懂得如何提升粉丝体验,了解粉丝需求,使自身的品牌能够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而升级换代。 app推广 2、快速传播 内容与传播是密不可分的,内容得不到传播,那效果只能大打折扣,如果一篇文章最开始有1万人阅读了,假如其中有1000人分享了,每个人分享的都有100人阅读,那么这个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人,这个文章的传播就放大了10倍。假如这十万人继续分享,不用多说,大家都会明白。 这就是分享传播的病毒效应,但绝非每一个内容都能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得到分享。那为什么有些内容疯狂传播,分享爆棚,而有些内容仅仅昙花一现却不能掀起波澜?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快速传播呢? (1)比较专业,有一定深度的内容 比较专业的内容只要你放对位置,人人都喜欢。比如百度百科,互联网再怎么碎片化,这样的内容始终都是需要的,这是对知识的一个沉淀。 (2)有价值、有实质帮助的内容 我想这个应该是必然的,没有价值的内容用户甚至根本都不会读完,更别说分享转发。有价值就意味着要能对自己或他人有帮助的东西,比如生活小常识、比如旅游攻略等等。 (3)激发情感的内容 分享和转发本身就带有一定情感因素,内容如果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更容易让他们传播你的文章。这种情感可以是激动、愤怒、感动、同情、惊喜等等,有了情感,人们就喜欢释放情感,而这个时候分享成为一种可能。 (4)独特新颖的内容 对于独特新颖的内容,用户总是喜欢奔走相告的。 其实在独特新颖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分享因素。用户在分享这些内容时,往往想表达这个内容我知道,我消息多灵通,我可是注重新闻事实的,我很牛。对用户而言,分享这些内容往往潜意识的就在提高自己在朋友圈的形象。 (5)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 app推广 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其实有一个专业的名词,社交货币。就是说人们都喜欢讨论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那么你就给他们谈资,给你的用户一个机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非常牛,感觉自己就是知情人,然后他们自然会去告诉别人。 app推广 (6)想说却不敢说或说不好的内容 互联网、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人们不敢说出来或不知道说什么的东西,或者说无力吐糟。看看微博上,很多吐糟毒舌非常受欢迎,他们的内容分享量非常有保证,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替很多人说出了心里话,而且用语非常精辟,用户本来苦于不知道怎么表达,而看完他们的吐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 (7)有争议性的内容 有争议的内容往往都能获得用户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的观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需要讨论,而读者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希望别人也是他这么想的,自然的就会去分享和传播。 (8)有价值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有故事性的内容,故事讲得越好、越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被分享的几率也越高。因为故事本身就比单纯的理论更具真实性、更能打动人、更能引发用户的情感波动或者好奇心。 3、奠定品牌 一个网红想要奠定自己品牌就需要不断的输出价值,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这也就是罗辑思维,papi酱每周不断更新内容的原因。毕竟人们会随着时间渐渐淡忘很多人和事。你只有不断输出内容才能让用户记住你。你的品牌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强,融入用户的生活。
直播火:“在线教育+直播”是大势所趋
2016-07-18
在火爆的直播市场,由于进入门槛低、内容同质化严重等原因,注定大部分泛娱乐直播APP在未来将被淘汰出局,与其相比,垂直领域的直播更注重内容的深耕与延展,同时专业性更强,盈利模式也更加牢固,因此直播在形式上向外拓展也是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民直播”态势之下,早已于2009年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直播”技术,如今破局有限,早已被泛娱乐直播大大赶超,从公司估值到用户接受度无一不是如此。好在,今年以来多个教育企业开始发力“教育+直播”,大有后起追赶之势。落实到实际应用层面,“教育+直播”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状态,对于机构、老师、学生各个层面的人群而言,新技术究竟带来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光有“直播”就够了吗?app推广 老师是技术革新最大受益者 直播,对于教育而言并非新鲜事。主打职业培训的在线教育机构邢帅教育于2009年便进行直播授课,从最早的Y Y语音、Q Q视频直播,到自主视频直播平台上线运行,邢帅教育见证了“教育+直播”的整个变迁历程。今年5月,邢帅教育开启了泛娱乐直播中惯有的主播打赏模式,学员可以给授课老师“打赏”,帮助后者实现更多收入。这在教育领域还是第一家。 就在最近,疯狂老师宣布放弃O 2O业务,将资源主要放在直播业务上。沪江网于2012年开始采用直播技术,从最早的语音直播起步,其于去年开始也发力推动视频直播。今年初因为时薪过万网红老师而大热的猿辅导,采用的同样是直播授课模式。app推广 今年初,线下补习机构巨头学而思旗下的学而思网校正式宣布主打“直播”,从此前的“录播”、“录播+直播辅导”向“直播+录播+辅导老师”模式转型。 “一开始还是因为穷,租不起教室”,邢帅教育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邢帅如是向南都记者表示,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育+直播的模式魅力不小。最显著的是,这一模式降低了教学中出现的地域限制因素,不同地域的学员可以同时学习到同样的知识。“老师是技术革新的最大获益者,”邢帅说,直播模式之下优秀老师会被更广泛传播,在更多学生的激励之下,也会更有动力进行自我优化,学员和老师之间,形成双向激励。app推广 打赏模式的开启也是源于此,让优秀老师得到更多认可,更有前进动力。邢帅认为,打赏是双向的,老师教的内容足够好,学生才会打赏,而学生的“打赏”,可以不断刺激老师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对于学习者来说,直播能够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对一在线教育模式的即时反馈是有效提高语言学习的关键优势之一,也是传统录播课程无法比拟的。”51talk创始人兼C E O黄佳佳告诉南都记者,就英语学习而言,通过在线外教1对1的英语学习方式,外教老师和学员实现即时沟通,这种强互动沉浸式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论是通过P C端还是移动端,省却用户、尤其是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舟车劳顿之苦,这对于用户而言是在线教育+直播最吸引人之处。 行业壁垒将更高app推广 尽管如此,教育+直播却进展缓慢,在行业中的应用实际上并不算多,也远远未能达到泛娱乐直播的“全民直播”规模。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向南都记者表示,相比网红经济、泛娱乐,直播技术在教育、社交、电商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值得期待。 邢帅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进行教育+直播的机构将会越来越多,但行业壁垒也正在变得更高,一方面是老师培养难,二是获客成本将更高,目前邢帅教育每名学员的获取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邢帅透露这属于较低水平,新进者成本要高出许多。再者直播的技术成本虽然正在不断降低,但门槛并不低,以直播所需要的带宽成本为例,可能是压垮一个初创企业的那根稻草。邢帅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把带宽成本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这在整个行业来说是很低的,很多初创企业的带宽成本远高于这个数字。” 黄佳佳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未来“教育+直播”是必然的趋势,并且,如今世界的大趋势就是“共享经济”,而51T alk的“在线外教1对1”的模式,实际上是国家提倡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在线教育行业的落地。在这个发展大趋势下,人们接受教育将更加便利、更具个性化,市场将更细分,主流传统教育将遭遇更大挑战。app推广 黄佳佳向南都记者分析称,确保51talk教学质量得以呈现的最大硬件之一,就是网络条件,“这也对我们的网络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行业初创者来说,往往需要在技术方面有较高投入,来保证可持续输出的优质内容能够得到支撑,“否则,是很难留住用户的,如果没有了流量和用户粘性,企业也是很难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存活的。” 大浪淘沙,谁能够在竞争中留下来?邢帅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谁能留下来关键在于谁能有更多优质老师。” 棱镜:光有“直播”可能还不够  app推广 直播虽好,并非万能,挑战也不少。“一个优秀的老师同时可以面对上万名学生,那么多人可以同等享有优质资源,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感受和被关注程度不可能是一样的。”学而思网校副总经理冯磊如是解释转型的初衷。 从学习效果来看,对于学生年纪较小的中学、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光有“直播”可能是不够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困扰在线教育的难题,而加强对个体学习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保障学习效果,”学而思网校学科负责人张杰告诉南都记者。基于上述考虑,张杰透露,学而思网校已于最近发布全新升级的“IDO个性化学习体系”产品,推出“小班直播+个性化辅导”模式。南都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其已有556位辅导老师,累计回答了超43万个问题,输入超3亿个字,累计在线超13万小时。 相较直播,录播在教育领域的存在时间更长,应用范围更广。和录播相比,直播课程因为时间的限定,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也不被部分用户接受。不过邢帅认为,“录播没法和直播比”,录播往往内容枯燥难以吸引人继续观看,而且缺乏直播所具备的实时互动性,“直播更像线下的面对面授课,但又解决了地域限制问题”。app推广 对于老师个人来说,直播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考验,最显著的变化是,老师们再也没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无论是授课能力还是互动能力都要求更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而思网校今年还同时开创了“小班直播”模式。辅导老师在直播课前后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开课前电话联系、直播家长会、预习计划,直播课上课时的班级点名、关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批改、语音点评、定时答疑等。 如果把直播看做在线教育平台的下一个风口,如何抓住机遇?直播行业拥有非常广大的应用领域,未来直播行业将更具专业性,盈利模式也将更加牢固,其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教育类直播。在教育领域,直播模式将碾压传统教学和录播模式。因此,及早抓住教育直播风口,实现在线教育平台的转型,进军直播蓝海最终实现各教育平台常态化直播是未来发展趋势。 app推广
实名社交App被指盗通讯录推广:回称遭黑客攻击
2016-07-18
1月4日上午消息,12321举报中心近日发微博称:接到大量用户举报“tataUFO”App私自盗取用户通讯录,进行推广。经过核实查证将侵犯用户权益App“tataUFO”联合安全百店106家成员单位(包含百度、网易、豌豆荚、安智等)进行下架处置。(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12月30日,有用户收到内容为“××(该朋友的名字),××学校(用户所在的学校)的同学邀请你加入tataUFO。”的短信。同时,短信中附有软件的下载地址。在接到多位用户相似举报后,tataUFO被12321举报中心要求下架。  app推广 tataUFO是定位于校园的实名社交软件,主推校园实名场景社交和跨校交流,在大学校园中有较多用户。    app推广 对此事件,tataUFO方面表示:年末团队都在团建,并未向用户违规进行通讯录推广,此前推广活动都是线下活动,此次是部分服务器于近日遭受黑客攻击,造成了短信后台部分的短信流量的损失和部分用户数据的损失。    app推广 tataUFO方面称,12月30日下午,tataUFO的一台服务器遭到黑客的攻击,一来自境外的IP地址暴力破解了一台从服务器的密码,破解后执行了一部分历史脚本,包括调用通信录短信邀请好友的全部接口脚本,向用户的通讯录联系人发送了短信信息,造成了骚扰。同时也备份了redis配置文件。黑客安装并执行了比特币挖矿程序,清空了redis中的全部数据,并清空在redis上产生的其他相关记录。 tataUFO技术总监解释说:“用户授权绑定通讯录以后有一个功能为向通讯录中联系人发送邀请,但该功能的前提是用户自主操作并向好友发送短信。服务器中存在带有固定文案的代码,其中存在一个有bug的程序——如果不带参数即指定用户(例如:谁给谁发短信邀请),将给所有的通信录号码群发。该程序早已经停用废弃,但由于技术人员疏忽未进行删除。需要强调的是前文提到的“指定用户”是需要用户自己选择并操作的。黑客入侵了一台服务器,并进行了盲操作,执行了该程序在列的一部分程序。”    app推广 不过此次信息骚扰事件波及了不少用户,由于涉及读取用户通讯录信息,此事激发了很多用户的反感,不少用户在微博晒图抱怨,称tataUFO盗取用户通讯录。 关于通讯录信息, tataUFO的负责人解释称,应用不会在用户未授权情况下获取通讯录信息,也不会擅自发送推广短信。用户的通讯录并非App自动获取,而且是经用户授权之后才进行绑定。该操作是完全符合工信部的规定以及安卓、ios各大应用商店审核许可合法合规的。    app推广
1...5253545556 57 5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