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高考志愿填报APP靠谱吗?
专家建议要理性看待,勿一味相信“大数据”
2017-06-27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APP靠谱吗?
专家建议要理性看待,勿一味相信“大数据”)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6月26日~7月1日是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对于不少考生和家长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成为眼下的最重要的事。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APP由此受到家长、考生的青睐。不过,专家建议要理性看待这些APP,不要一味相信所谓大数据。
APP体验 一次推荐百所高校 点击详情需花钱
近日,广州家长王女士下载了一个名为“高考XX君”的APP,王女士的儿子今年高考文科530分。根据他的成绩,APP推荐了110所高校,其中冲刺推荐22所,稳妥推荐37所,保底推荐51所。“推荐的院校太多了,而且没有具体的分析,也不知道推荐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有点拿不定主意。”王女士点开推荐院校的介绍后,发现每所院校录取预测分一栏都被打上了*号。比如冲刺推荐的华南农业大学,预测分显示为5**;保底推荐的华东交通大学,预测分也显示为5**。要想查看实际预测分数,需要花费38元购买。
同时,在数量众多的推荐高校中如何选择,也令考生和家长纠结不已。这种情况下,该APP还推出了针对考生的“专业测评”,考生需要花费18元参与测评,软件会根据心理测试问题,为考生推荐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不仅如此,点击该平台头条,会出现志愿填报服务的购买列表,如根据名次推荐学校需花费58元;开通VIP会员功能需花费298元,享受志愿填报三部曲:专业定位+海选院校+志愿预测。而一对一专家指导的价格更贵,原价3558元,限时折扣价1998元。“花钱还是小事,就怕万一他们不专业,提供的参考数据不对,影响孩子录取,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王女士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有家长如此评价该平台,“这个软件哪一项不要钱?!”
随后,记者在手机应用平台上的搜索栏中输入“高考志愿”几个字后,出现了十几个与之相关的APP。记者又登录了其他几款APP,发现其形式和内容几乎大同小异,而每个APP都提供有偿志愿填报指导,而收费项目也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个别专家咨询费用甚至上万元。
考生反响 能减少筛选时间 但只能作为参考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报一个适合的志愿的确不是件容易事。有不少家长表示,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有一个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作出合理分析,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家住天河北的徐先生从事IT行业,他认为“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掌握的资料更全面、信息更新更及时,计算出来的结果也许更精准,还可以省去一些自己比较筛选的过程和跑各大院校招生咨询会的时间。
但对于目前的高考志愿填报APP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的问题,更多的学生、家长表示持保留态度。高考生小黄坦言,她并不十分信赖这类APP,“大数据只是过去的总结,不一定适用于今年。而且我报考院校涉及个性化的东西很多,我的兴趣在哪儿?我能够做什么?这些问题,不应由别人甚至机器来替自己回答。”
事实上,人工智能开启高考报考新时代,解决了普通高考家庭与志愿填报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问题。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不是代替做决定,也没有100%的准确率。而且目前这个行业内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的数据精准、分析专业,也有的信息来源不权威、错漏百出。
专家声音 专业性有待考证 以官方指南为准
广东金融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吴斌表示,“高考志愿填报APP上的一些数据,可作为大概的了解,但不应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最终参考。”吴斌认为,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将这多方面全面综合考虑,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专业的推荐。而有的APP开发人员只是在炒作大数据、职业规划等概念,有一定商业目的。其次,填报志愿应该结合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包括他未来职业和专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他的大学和专业。
暨大附中的黄老师建议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应以学校发的志愿填报指南为准。如果要参考APP的数据,可将“往年高校录取分数线”、“高校招生计划”等与志愿填报指南对应起来看,“避免数据偏差造成判断或选择失误。”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APP靠谱吗?
专家建议要理性看待,勿一味相信“大数据”)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