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移动开发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精品案例 联系我们
APP制作 一个APP引发的“血案”
2016-09-18
下载量对于一个APP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下载量是APP成功最基本的准则,脱离了下载量来谈APP,就好比空中楼阁,或许富丽堂皇,终究难免崩塌的危险。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所以对于APP下载量的追求顺理成章成为很多APP运营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过,过犹不及,如果一味追求下载量,甚至用出种种“奇门遁甲”之术,那最终一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关于是否安装哈药集团的APP“码上有”,哈药集团与国内药品零售企业的战斗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大部分连锁药店坚决抵制安装哈药的APP,近日上市连锁药店一心堂总裁赵飙撰写的战斗檄文《“码上有”永远都不会有》,再次将哈药集团与零售商之间的争议,推向了白热化。   哈药集团关于APP到底说了些啥呢?一、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安装哈药的APP“码上有”。不装这个APP,哈药就会要求上游批发企业不给零售药店供货。二、零售药店销售哈药产品要扫码,并上传销售数据。三、哈药集团可通过APP进行采购积分返利和门店员工销售积分奖励。四、哈药的产品全线提高供货价。   看明白了吗?其实,哈药集团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明确:一、所有药店必须安装我的APP,胆敢有不装的,我就给他断货。二、药店想要卖我的货,就得按我说的做,给我上传销售数据。三、药店卖我的货卖得好,我有奖励。四、我要提高所有产品的供货价。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哈药集团的高度自信,换句话,也可以叫做盲目乐观。   面对这样的“奇葩”营销政策,业界自然是不会买账的。广东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公开发表声明称:“目前哈药这种经营方式完全破坏了药店的经营体系和薪酬模式。任何一个药品零售企业,都应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哈药以极端的销售奖励手段影响产品销售架构的合理性,不仅对其他药企不公平,更是伤害了病患者。”因此,声明呼吁哈药“终止目前强推行为”,并且呼吁协会全体会员“抵制该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总部不对接、不宣传、不使用该APP,通知零售门店不得配合安装”。   尽管哈药产品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是哈药集团依然保持了高度的自信。对于这样的抵制声明,哈药集团表示并不担心,因为有国家政策撑腰。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码上有”创建的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是应国家政策而生,是为了实现哈药全产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名正言顺并没有任何不当之处。而且当有记者问道,遭遇抵制会不会影响销售业绩时,哈药集团表示,应该不会有影响。   有政策撑腰的哈药集团或许有足够的理论自信,来坚持这种强硬的推广方式,但是对于国内医药连锁龙头之一的一心堂来说,除了停止与哈药的合作另外找其他的药品来全线替代哈药那些产品之外,并没有其他选择。龙头企业尚且如此,整个行业对此的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码上有”的出现,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无异于行业的“地震”,它完全打破了药店原有的经营体系和薪酬模式。“码上有”本意是为了加强对于销售渠道和终端的管控,结果最终影响了零售药店的管理体系与薪酬体系。   哈药集团与下游零售商之间的争议,其实正是医药行业内部的利益博弈。APP的推出是为了压缩中间渠道层级,利于渠道管控和终端掌控,无可厚非,但是受惠主体是店员而非药店又该怎么解释呢?   诚然,药店现有的经营模式也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一定存在其合理性。如果药店的经营模式必然经历改革的“阵痛”,那也一定不是以牺牲患者的切身利益为代价。所有药品应该以其自身的治疗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是靠强制消费者购买。   还有,如果“码上有”能够横扫天下,那医药代表们是不是可以提前“退休”了呢?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请加:
十年运营老兵,教你从零到专业玩转活动运营
2016-09-17
没做活动,产品低迷;做了活动,用户不领情。”活动运营,似乎成为很多运营人员的头疼的事情。最近,十年互联网老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类类教你从活动准备、活动策划、活动执行、活动总结四个核心步骤玩转活动运营.(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活动运营工作的朋友,本文可以帮助你重新梳理自己的活动运营的框架;对活动运营工作感兴趣,但还没正式尝试过的朋友,可以通过本文全面了解活动运营的各个方面,提高活动运营能力。 做活动运营前,需要考虑的 3 件事     app推广     app开发 活动运营,是运营人员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紧紧围绕用户和内容进行的,是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的延伸。要不就不做活动,要做的话,就做出精华,做出亮点来。那么,完成一场漂亮的线上活动,你需要明白的三件事分别是: 1.所有的活动都要考虑品牌因素,否则就是自 High 好比穿衣要跟据个人气质一样,跟风难免东施效颦。活动运营,关乎公司形象,是对公司的品牌塑造,让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更加深刻。所以,首先要把握好活动同品牌的结合度,从扩大品牌正向性的立场出发。 2.要有活动预算,但没预算不代表做不了活动 想搞活动,没预算或者低预算,是很多运营人员很头疼的事情,但不意味着活动开展不了。以前的运营人员通常用虚拟货币、虚拟道具等来刺激用户参与。随着活动成本的增加,现在可以通过活动参与方的赞助,联合各方资源办活动。另外,没预算的运营也会让你更具成本意识,知道如何花少钱办大事,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3.一切向结果看齐 开展活动,要对活动方向有清晰的判断,以结果为导向。在活动进行的过程,运营人员要对流程有严格的监控能力,把握活动发展的趋势,将活动的方向与活动目的趋于一致。 part 1  活动准备阶段 一、明确活动的目的 1.了解品牌的诉求,围绕诉求展开活动。 如果活动是以品牌传播作为诉求,那么要考虑品牌本身的定位和品牌因素;如果是以销售为导向的话,那么就不是一个纯用户活跃的活动,而是将用户转化成消费者的过程;如果是以提升用户粘性或者培养用户的习惯为活动出发点,那么活动中要加入适合用户参与的元素,比如在活动的参与方式和评选方式等过程中,加入目标用户喜欢的因素,增加参与感。 2.只为完成 KPI,单纯追求数据目标的活动。 出于刷数据,蹭热点,KPI 等原因,有时我们需要做这样的单纯追求数据目标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活动适合在重大的节日点上,可以快速找到与用户的共鸣感,拉新的效果也会很乐观。其次,要增加多个用户参与环节,提供丰富的奖品数量刺激用户参与,比如奇酷社区在 2015 年圣诞节的时候做了一次 2 万多件奖品的秒杀活动,当然其中很多是属于礼品券、Q 码、虚拟货币之类的,纯实物大概是几百件。 3.以活动目的出发,确定活动的频次和规模。 首先,需要明确公司能给本次活动匹配多少资源,通过与其他活动参与方借力后,活动能达到的规模有多大;其次,活动的频次是根据不同的活动目的而定的。如果是只是为吸引用户注意,那么活动的质量本身不高,吸引过来的用户质量也不高,频次可以降低点;如果是品牌活动或者培养用户习惯的活动,那么要完善活动流程的每个细节,细致到传播的图片、文案、奖品的设置等等。 二、做好四个准备,活动就有备无患 1.用户资源的积累。 用户资源是运营人员必须积累的功课,通过积累不同的用户,将用户进行细致分类,比如按职业、按爱好、按性别等等。当开展活动之后,可以精准的向用户推送,激发活动的连锁反应,提升活动的质量。用户的精准性关乎活动的质量。 2.了解和学习竞争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营工作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分析竞品、分析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做的好与不足的模块,对方的不足就是你超越的突破口。比如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都会对竞品做一份详细的分析,知道对方哪些不足,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总体下来自己的优势会慢慢凸显。 3.协调部门的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整合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也是运营人员的一个能力。当你协调好部门内外部资源后,除了可以放大活动本身的影响力,还可以弥补在资源不足下的活动准备的缺陷。 4.日常基本功的练习。 眼前一亮的标题、走心的文案等,要如何让用户最快的了解和参与活动,如何让用户感觉他们离奖品很近,激发用户参与的热情,这些都需要平时的积累。 part 2 活动策划阶段     app推广     app开发 活动的策划创意 1.创意是活动策划最关键的因素。创意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能让活动更具亮点,更出彩。那么,怎么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呢?首先,剽窃他人的创意不是持续的方法,用户也会疲惫;其次,可以让同事们出谋划策,在有充分准备的会议上各抒己见;最后,可以了解用户的关注点,给创意带来更多灵感。 2.不能违背活动的终极目的。不能因为创意违背活动的终极目的,也不能让活动流程的一些因素改变活动的初衷。 3.需要迎合适宜的用户群。活动目标的用户不同,那么活动的标题、文案、内容都要有针对性。比如说做一个母婴类的活动,可能你在里边这种语言技巧,可能就会偏这种可爱、活跃一点的。 4.同时保证足够的参与门槛,但门槛不能太高。如果活动单纯追求规模,那么用户的门槛可以降低;如果为了积累高质量的用户,那参与的门槛可以适当提高。但是,要保证活动的参与流程的清晰,不能把活动环节设置得非常复杂,将用户挡在外面。 5.标新立异,结合时下热点。结合热点除了可以吸引用户、激发参与热情外外,还能将一些SEO的流量吸引过来。比如当下比较火热的网红,可以根据自身品牌特点找到结合点。 6.考虑传播。活动推出后,要利用用户的力量分享,将活动引爆。要熟悉社交平台的分享规则,比如如何让用户拉票,用 或微信带动身边的好友参加,都要考虑很多细节。 7.发挥用户的力量。做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征求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一些核心的用户群里征集下大家的意见,甚至是活动环节的意见,也可以为活动带来更多灵感。 活动文案 1.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标题起得差,活动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差的标题,不能让人明白是什么活动,用户的点击率会大大下降。好的标题除了吸引用户参与外,也能让人一眼看出活动的基本样子。活动标题的起法,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比如体现奖品、体现活动环节等等。 2.宣传图。宣传图是将活动的流程简化成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好的宣传图,要包括活动的基本元素,包括活动环节、活动时间地点、奖品等。比如晒照片的活动,可以找几个代表性的作品做背景。不能为了活动做图而做图,弄一个不相关的好看图对活动的帮助不大。最好的是,无论用户看标题、看图、看文案,都能明白活动的流程。 3.活动背景。很多活动文案都会在开头用华丽的句子说明活动的背景,但是字数一定要控制在两百字内,用户是来参加活动的,不是看你卖弄文采。所以,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让用户快速进入下面的活动规则阶段。 4.活动规则。活动规则要将活动介绍和用户关注点解释详细,目的让用户知道怎么快速参加这个活动。活动规则的细节,比如一些重要的地方可以标红、加粗、加链接,比如图片的大小是多少乘多少、图片的宽度跟高度是什么样的,这些细节的优化都能让活动规则说明更加清晰化,方便用户参与。 5.活动时间。活动的时间区间要写清楚,最好具体到分钟,比如活动是 26 号 18 点准时开始。单纯从活动的参与环节来说,一般大型的线上活动,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最多三周,因为时间长的话,用户会忘了这个活动;一般简单的活动,最少需要三到五天;正常频次的活动周期,也需要七到十天。如果活动需要有评选环节的话,那么前后可能需要两周时间。 6.评选规则。评选方式要尽量详细一点,比如用户如何才能获奖,奖品如何发放等;还有活动的结果是投票形式还是评委形式选出,如果是投票的话,如何规避刷票(很多活动增加类似评委审核的环节);另外,找一些出名的评委会增加活动的质量和档次,这也需要平时积累一些比较出名的用户资源。 7.奖项设置。首先是获奖人数的比例,可以根据你奖品的数量决定设置;其次是,奖品需要拍照将真实图片给用户,奖品的价值和奖品描述也要标记清楚,才能吸引用户参与;最后,奖品要体现不可替代性。 8.注意事项。活动执行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因素,需要在活动文案中解释清楚,防止有人钻空洞。有时会出现投票活动的刷票,晒照片活动非本人发布等等,如果没在活动文案中解释清楚,就等于默认用户这种方式是合理的,所以注意事项要细化,将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规避掉。当然,最后都会加上那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如何增加活动成功的筹码? 1.借势,结合热点、节日、网络任务等。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人物,热点人物贡献的素材,甚至学习下他们是如何做宣传的技巧。 2.借力,资源互换、平台联运、跨品牌合作。进行跨平台品牌合作的时候,可以相互导流,互换资源,快速提升活动的规模。 3.细节上下功夫。活动的细节有奖品的(换、借、赞助等)、评委、互动环节设置,让整个活动有趣,流畅。 4.赛前用户的积累。活动开始前需要准备一些用户,也就是“托”,这样活动开始后才能快速推开。这样也不至于活动出来后,只有少量的用户参与,很水的评论,这对活动都是不利的。所以,活动前要准备好质量高的用户,活动也不会太差。 part 3 活动执行阶段  app推广     app开发 活动执行的注意 1.活动追究。活动追究需要运营人员每天都盯紧活动的发展,关注用户参与的状态,矫正活动过程的细节,保证预期。活动追究可以保证活动执行中,若出现活动规则漏洞可以及时优化。活动运营最后的落点是内容和用户,所以,在活动执行中要提取优质的作品和用户作为积累沉淀。 2.爆点挖掘。擅于发现活动中的亮点,找到活动中的人、事作为爆点并进行炒作推广宣传。比如活动中出现一些优质的参与者,可以额外借势作为单点推广,人需要落到活动本身。爆点的形成离不开社交平台的推广,要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借势推广。 3.奖项公布。要关注前几名的获奖作品质量,防止有人通过刷票等不正当行为背离活动的目的,及时矫正活动,保证活动公平。另外,奖品是为了奖励贡献高质量 UGC 的用户和内容,这也为以后的活动展开提供内容模板,告诉用户什么优秀内容才能获奖。 提高活动执行的效率 1.引导。首先是用户的引导,要考虑活动每个环节如何让更多有质量的人参与进来,如何引导更多的数量的人加入活动。那么,需要事先主动寻找优质用户,贡献优秀内容。其次是评论的引导,活动发出之后,不能让没意义的评论占领,而是要恰当的引导,制造热闹的讨论氛围。对于粗话和无意义的负面评论要及时删除,不能伤害到其他参与者。最后是活动内容的引导,运营人员需要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参与者的内容,方便其他用户阅读,同时也刺激其他用户参加。 2.应变。根据活动进行的利好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可以适当延长活动周期和加大奖品的力度,不能一成不变的办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活动中的违规现象,不能让违规行为扼杀活动的公平性。 Part 4 活动总结阶段 一、活动的收获 1.用户的积累。活动结束后要总结下积累了哪些优质用户资源,收集出来后进行专门维护;发掘“潜力股”用户进行重点培养,为未来活动蓄势。 2.活动经验的积累。活动中遇到的坎,帮忙自己以后少犯错。尤其是活动中的亮点和细节,夯实办活动的技巧和技能,以后能够继续发扬。 3.活动的思考。活动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比如一场活动预期参与人数是多少,实际是多少等等,那么下次做活动就可以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可以适当提高下目标,对活动的判断把握更准确。 二、活动的注意事项 1.活动是日常运营积累策划的爆发点。活动需要常规化和流程化,固定的时间和规则;平时对一些内容、文案等运营基本功的积累,运营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2.要抓住活动的核心环节和重点环节。活动要重点关注用户参与的流程,以及用户关心的问题,而不能把心思花在文采修辞上。 3.活动是“做”出来的,不要等着用户参加。活动不是等出来的,一定不是要抱着这种活动做出来,活动发出来,然后等着用户去参加。 4.奖品不代表全部。没有奖品可以和公司其他部门协调下资源,也可以拿一些资源和其他公司置换;另外,奖品要多样化、丰富化,让用户有更多期待。 5.抓住用户心理,要注意考虑更多的运营细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活动想问题。活动的频次不宜过高,宁愿少做也要做精。 6.活动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保证活动的参与用户和活动的内容都是高质量,尤其是获奖的用户,不能让活动党的内容充斥活动。 7.少做低门槛的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宁愿少做低门槛参与的活动,而专注把活动做精做成品牌。 8.行动比理论更重要。运营工作都是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学习他人的经验或想法的时候,要多学多练多总结,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运营人员的必经之路。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PP挂号被叫停 互联网医疗“钱途”在哪里?
2016-09-16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传统的医疗行业也开始“触网”。互联网医院、“滴滴医生”、在线问诊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手机APP、微信、支付宝上也都有医疗的身影。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延续几千年的古老医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医疗究竟改变了什么?它的价值和明天在哪里?   “风口”来了   “互联网+”挂号、咨询、健康管理,网络医院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杭州钱先生、北京陈女士很“潮”地体验了互联网医疗。今年2月,钱先生在浙医一院互联网医院看了网络门诊,预约了心内科手术。去年10月,陈女士因骨折无法去医院复诊高血压,于是通过“滴滴医生”,预约了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医生上门服务。   没有“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的烦恼,没有找不到专家的困扰,网络门诊、“滴滴医生”等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出现,正在打破人们对医疗的传统印象。除了以上两种新业态,“互联网+”还“加”上了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等,药品方面也“加”上了配送、提醒服务,互联网医疗新业态还有和可穿戴、便携式等移动医疗和辅助器具产品结合的慢病管理服务,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护士陪护服务,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私人医生服务等等。在“互联网+”大潮中,春雨医生、好大夫、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应用APP,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记者分析了一下,眼花缭乱的互联网医疗,从平台性质划分,大概可分为三种:一是纯医疗平台,开展医疗外围服务;二是中介平台,本身不从事医疗;三是网络医院,即实体医院自己搭建的互联网医院。这些业态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改善了人们的医疗体验,缩短了等候时间,远程问诊等还优化配置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效率,扩大了受益人群。   “互联网+医疗”的融合创新,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认为,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好处很多:首先是丰富了医疗信息;其次是方便快捷,特别对一些特定人群和特定疾病来说更是如此;另外是节约成本,通过互联网信息互联互通,控制不必要的费用。   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行业痛点多,互联网甫一介入,便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今年5月,平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平安健康宣布融资5亿美元,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据称其估值已超过30亿元。投资界人士普遍认为,聚焦于人们不断升级的健康需求,互联网医疗投资会更加火爆。据普华永道统计,201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资增长超过100亿元。   困难不少   行业发展初期面临法律法规、标准缺失等问题,盈利模式较单一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最近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也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虽然大的政策明确支持,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为着力解决“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等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公平就医秩序,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印发《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从4月到年底集中打击号贩子,查处“代挂号”网站,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在此之前,北京市叫停商业公司挂号,医生按要求卸载手机上的商业公司APP。   由于不占有医生资源,不具备执业条件,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无法开展“望闻问切”的诊疗核心服务,只能开展挂号等外围服务,一些具体政策的实施可能客观上会对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公司盈利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记者打开一些医疗APP发现,上面列出的医生大部分只开展在线咨询,预约诊疗的医生只有小部分,且其中很多医生的挂号医院并不是其就职的知名医院,而是另一个私立机构的执业地点。   互联网药品零售试点业务也被叫停。由于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近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被叫停,通过互联网向用户销售药品的平台停止直接交易业务。   陈秋霖分析,医疗行业由于攸关人的生命,从严监管非常必要,政策的谨慎推进有利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行业发展初期都会面临不规范、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互联网医疗行业也一样。他建议尽快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互联网医疗信息甄别监管机制、互联网医疗责任认定机制、互联网医疗适用范围和诊疗规范。同时,更多地引导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机构融合,实现医疗的O2O模式,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发挥互联网医疗便捷、低成本的优势,使该行业得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   寻求突破   关键在于打通医生资源和支付“最后一公里”,拥有核心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往上扩展,往周边延伸   正如陈秋霖分析的那样,时下,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线下寻路,获取医生资源,与真实的诊疗行为相结合,同时发展线上和线下业务,意图营造更多服务场景,提高用户黏性,吸引更多用户。今年7月,丁香园第二家实体诊所开业;此前,春雨医生宣布在5个城市建立诊所;阿里健康在实体药店推广“一分钟诊所”,和公立医院合作搭建在线问诊的网络医院;宁波云医院、微医集团也走到线下,开展实体业务等。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正因为清楚医生资源的重要性,平安健康一开始便吸纳核心资源。该公司市场营销及公共关系资深副总监姚鹏介绍,公司聘请的近千名医生都是全职医生,均来自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医生能24小时实时在线解答问题。平安健康主要营收来自于体检业务,去年达到3.5亿元。很多人体检之后便找医生解读,成为其线上线下结合的一大亮点,据称其注册用户、活跃用户均超过千万。   一些人认为,线下业务会让互联网企业丢掉轻资产的路径发展优势,沉重的资产及冗杂的管理链条将拖累互联网企业,使之变成“医疗+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医疗”。然而,互联网企业却不这么看。   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的行业,患者需求复杂多样。互联网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层面搜集不同层次的数据,提供相应服务,满足患者需求。他认为患者需求第一层次是获取信息,第二层次是咨询,即很多患者看完信息不满意,还希望跟医生有深度的关于疾病、用药、身体状况的互动,第三层次是满足那些咨询之后需要得到医生诊疗的患者,这一层次就需要有实体医疗机构满足其需求。“只做一个线上的内容发布或者线下的诊疗机构,都是不够的。我觉得‘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体现‘医疗+互联网’,医疗有核心的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往上扩展,往周边延伸。”他说。   有了医生资源,紧接而来的是“最后一公里”在线支付问题。“互联网医疗缺乏医保的支撑,但如果进医保,医保部门和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进行费用管控,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陈秋霖说。   此外,因涉及信息安全,互联网医疗公司对大数据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苗艳青说,互联网公司可以“+”健康管理,用好的健康管理理念与名医、名院合作,开发应用大数据,让用户享受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当然,这也需要政府创新监管办法,服务可以由市场提供,但数据所有权应该是政府的。   app推广     app开发   杭州创业软件公司董事长葛航建议,一些脱敏数据应该公布,比如地区病种发病率等,对于个人数据则一定要本人同意并授权方可使用。“但无论如何,大数据得用起来,这是健康管理、精准医疗的基础。”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运营:话题策划的那点事儿
2016-09-15
之前一直抱怨话题枯竭的营销人这几天可忙坏了吧!舒淇和冯德伦说结婚就结婚,郭德纲和曹云金说撕逼就撕逼了,霉霉和抖森说分手就分手……突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感觉落下哪个都会错过一个亿。实际上,策划一个成功的话题并不是有了天时就能成事,地利、人和同样都是运营策略里不可缺少的一环……(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1 ▽ “第一次约架”这个话题很成功 还记得2014年的那一天吗? 互联网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约架事件。 罗永浩、王自如就锤子手机各项性能问题, 开展了一场辩论…… 这篇文章当然不是要回顾老罗如何吊打王自如,而是说说这场约架中的另一个赢家——优酷,利用“互联网第一次约架”赢得了多少流量及互动量。据统计,本次视频直播共计250万人登陆观战,超过3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在那个视频网站有几十万点击就不得了的时候,这样的数据不仅创下了直播纪录,还刷新了互联网视频直播数据,更让所有运营人对话题策划这个运营手段念念不忘。 02 ▽ 到底啥是话题策划? 目前,互联网上类似的活动非常多,但追其本源则为话题策划,即运营要围绕有热点、有争议、有深度的话题,进行讨论、pk、弹幕等形式的场景化包装策划和传播,以完成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品牌的运营目的。    app推广     app开发 03 ▽ 摸清话题策划的小套路 上面提到过,话题策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拉新、留存、促活等。讲到最近很成功的互联网话题策划活动,大家对“逃离北上广”应该印象深刻吧,下面就来捋一捋这种事件类话题策划的流程。 1. 这次活动的预热与曝光始于微博,引爆于微信,最后将微博话题引爆 2. 瑞丽知名模特的邵玉菲到达北京机场参与此次活动,名人效应进一步传播了此次活动。 3. 刷爆营销人的朋友圈,自媒体和意见领先开始发声提看法,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开始聚集。 4. 纸媒网媒跟进报道。 5. 事后跟进报道,大家就输赢议论纷纷。 总结整个过程,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流程:制造(发现)热点话题——研究产品与话题的用户讨论结合点)——购买KOL发声——引起其他媒体的传播————引入用户到产品参与话题讨论。 这属于一个非常成功的话题策划。但真实的情况是,策划事件营销类话题做用户引入,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对品牌来说做事件营销的话题策划,有媒体发声量就够了,但是对于运营来说光有声量没实质的数据提升,就属于自嗨。 在做话题策划时,运营者可以独立开发或者重复使用话题的某个讨论工具,比较常见的有:弹幕、话题贴、PK贴、直播贴……选一个,集合可预测的热点进行话题策划。虽说罗永浩和王自如互掐这种热点是不可预测的,但春节、情人节、奥运会、公司动态则属于可以预测的热点。 话题策划准备工作落实完之后,需要提前进行宣传预热,让目标人群周知该话题,提前准备观点或者关注这个热点。为了提升话题参与量,在话题讨论开始以后运营能够做的除了设置奖品作为奖励外,其实还可以对用户的发贴框做一个特型展示,这块估计大家在微博上看到的蛮多,每年微博都会策划带着微博去旅行这样的活动,然后用户只要参与这个话题,他的微博的在信息流里面就会带特型。    app推广     app开发 说到这里,举一个贴吧的春节话题策划案例。基于贴吧网友犀利评论的特性,每年春节贴吧都会策划春晚吐槽的话题,在整个话题策划的前期准备工作贴吧会做三件事: 第一件是站内本身的产品设计,包含弹幕吐槽场景搭建、吐槽志愿者招募、服务器抗压测试。 第二件是站外的合作,引入春晚视频、大量春节相关关键词,以及其他相关的异业合作与赞助商。 第三件是宣传物料,有视频、音频、h5、图片、软文形式,主要是为了提前引流,来让春晚当天达到最高值的互动量。 04 ▽ 话题策划的终极演进 当你运营做久了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何让重复的工作流程化或者功能化?怎样让自己的工作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产品?如果你把话题策划这件事做到像贴吧春晚吐槽大会那样的规模,从活动规模上估计蛮难再提升了,这时候运营可以尝试往这三个方向去思考: 1、如果数据证明话题互动这样的形式对提升产品数据有帮助,那就可以把它变成固定的场景,开发可快速配置话题的后台。    app推广     app开发 2、策划更多的话题互动工具,而不是重复用一种互动工具来策划话题活动。 3、像微博和知乎话题功能一样,变成一种内容沉淀和推荐机制,通过展示真实的产品热点话题与内容,来引导用户参与。 话题策划本身并不复杂,它是内容运营用来提升产品互动量的一种常用手段,只是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人把它看成产品的内容或者说用它来做用户拉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重新梳理下对话题策划的认知和具体的运营。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篇短文说透:如何低成本获客?
2016-09-15
       创业企业,在产品初期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得首批用户,而初创企业往往面临的是人少、钱少、资源少等方面的现状;如何低成本获客?应从这三点问题出发: 影响公司价值(估值)的三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定义自己的客户? 如何获取有粘性、长生命周期的用户? 一、 如何看待公司的估值? 在讨论获客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另一个的问题:创业时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公司的价值(估值)? 影响公司价值(估值)的三个重要因素: 1)用户规模;与客户成本直接相关。 2)客单价;交易价格及利润。 3)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次数。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个概念: 获客成本:我们谈的获客成本常常是首次获客成本,而我们今天谈的低成本获客,不是首次获客成本,可以用这个公式表示: 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价值/消费次数=获客成本,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次消费的平均获客成本。 这个公式与整个消费次数规模相关,即使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如果消费次数足够多,也是极其划算的。获客成本在于平均每次消费的比较,而非绝对值。 二、 在创业中,我们到底在竞争什么? 如果我们的客户是一个黏性的、长周期性的客户,即使成本比较高,也是划算的。唱吧和脸萌都在前期获得用户快速增长,但是脸萌最终变成一个现象级产品,唱吧存活且一直发展。 这两个对比说明了我们需要长生命周期的用户,而不是仅仅变成一个现象级的东西。而今,我们处在一个移动碎片化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包括接受信息的碎片化和决策信息的碎片化,影响用户决策的碎片化产品的信息越来越多,决策影响方式也越来越多,客户经常容易在中途改变决策。 三、 低成本获客 如何低成本获客,那么一定得提出这个问题: 你的客户到底是谁?你的客户到底是谁?你的客户到底是谁? 如何定义自己的客户,《单点突破》这本书上给出了五个标签: 1)身份标签:性别、分布等基础画像; 2)需求标签:痛点or痒点; 3)能力标签:消费能力or消费信用; 4)触点标签:用户决策的触点究竟在哪里,究竟是哪个点让这个人成为你的客户; 5)情感标签:产品要有温度,决策要有性格。 关于情感标签,客户在产品上注入情感,通过口碑分享,通过信任分享。而大多数产品的用户都会出现断点: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缓解断点问题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情感传播,用户需求的满意度提高,产品反应出了用户的情感,产品传递出用户的情感认同。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黑裙: 小黑裙一开始传递的是高贵、优雅、神秘感的黑色魅力,这是产品本身传递的情感价值,而不是仅仅是好看或者舒服。今天在女装市场已经被瓜分的情况上,小黑裙能够占得一席之地,很不容易,通过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❶ 用户需求的满意度高,产品超越用户预期; ❷ 产品本身的情感满意度; ❸ 营销时线上线下结合,用了三级分销的机制,建立社群。 归结起来就和产品本身,还有情感有关,再有就是用利用社群的力量。营销的仅仅只有一开始的成本,后来就是通过口碑相传,获得了大量客户。 你的客户是谁?这个问题一定要说清楚,同时筛选用户。 因为基础需求已经被大公司用完了,现在做的是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就是个性化的需求和小众的需求,需要通过五类标签筛选出来。初始阶段,用户群体虽然变窄,但用户忠诚度提高,用户的刚需提高,小众需求变成强刚需,将用户变成铁粉。 将用户运营变成长周期,早期找到忠实的、铁杆的用户,找到忠诚用户,在有n个需求时,你就是用户的第一选择,你的方案变成第一采购方案。这就是长周期的用户。 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成为员工,如买过小黑裙的人都有主动分享意愿。那么100个铁杆粉丝,等于建立一个100人的营销团队,100个测试样本。完成第一个阶段之后,这100个人就会变成我们的口碑源,而我们通过对产品本身的改造,通过提高用户的及时满意度,就可以真正做到营销。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小黑裙瑜伽,按年和按次缴费,避免用户的损失。同时,将大场馆改为小场馆,提高瑜伽环境,最终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这就是通过产品本身的改造,提高用户的及时满意度,同时,勾起人性的弱点。产品基本的品质保证后,加上一些其他的营销方式,使用户留存率比市场留存率高一倍。通过五个标签,构建传播内容和结构: 包含产品本身的满意度 夹杂着人性部分的特点 这样将传播源放到市场分享有穿透的效果,放到社交链中进行传播,会有传播广度。
继微信收费之后,支付宝也将提现收费!这将对用户产生哪些影响呢?
2016-09-14
继微信3月开始收取提现手续费后,支付宝刚刚发布公告表示,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在用完基础免费额度后,用户可以使用蚂蚁积分兑换更多免费提现额度。 公告如下: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告解读:这距离微信收费相隔了半年多的时间。支付宝方面表示,最终选择对提现而不是在其他环节收费,是因为用户用支付宝支付的频次比提现高出很多。用户使用支付宝更多是用于各种消费、理财、缴费、还信用卡、手机充值等,提现的需求相对而言少一些。仅对提现进行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很多。 每个用户累计有2万基础免费额度 余额宝转出不受影响依然免费 提现是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支付宝调整提现规则并非业界首例,今年3月,微信已经开始对用户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每位用户累计享有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 据介绍,支付宝的提现涉及“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两个功能。按照调整后的规则,支付宝也对超出免费额度的部分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0.1元的则按照0.1元收取。不同的是,支付宝个人用户可以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微信的终身免费额度则只有1000元。  app推广     app开发 公告显示,除了提现之外,使用支付宝进行消费、理财、购买保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挂号、缴纳交通罚款、使用手机支付宝转账到支付宝账户、还款等服务不受任何影响,用户免费使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蚂蚁积分。在用完免费额度后,用户累积的蚂蚁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免费提现额度。支付宝方面介绍,目前兑换比例是,1个蚂蚁积分可以兑换1块钱的免费提现额度,上不封顶。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余额宝,支付宝公告表示,余额宝资金转出,包括转出到本人银行卡和转出到支付宝余额将继续免费。不过,2016年10月12日起,用户从余额新转入余额宝的资金,转出时只能转回到余额,不能直接转出到银行卡。用户如果余额里有钱担心被收费,现在把钱转入余额宝会是一个最佳选择。 收费源自“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 支付宝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收费的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而此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时也表示“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马化腾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时曾介绍了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业模式: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其实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是第三方支付一项很大的成本。据马化腾介绍,即使算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微信1月份的成本还是超过3亿。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四个步骤教你如何进行流失用户研究
2016-09-14
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往往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用户流失的问题。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流失率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产品的用户并不一定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但当流失率高于我们的预期值或者流失率突然变高时,我们就需要思考用户为什么会离开?还会有更多的用户继续流失吗?已经流失的用户还有没有可能被挽回呢?这时候就急需要进行流失用户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这次分享的文章将从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施研究和分析数据这四部分来详细的介绍如何进行流失用户的研究。 1、收集信息 在开始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研究方案,而不是只确定一个抽象的目标。合理、高效、可行的研究方案需要依据真实、全面的资料来制定。那么,哪些资料是我们可以获取和参考的呢? 产品内部信息 产品流失率以及近一段时间内流失率的变化。 流失用户的类型。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初步确定流失用户主要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 流失用户的特点。通过后台数据判断用户是否有明显的共性。 流失率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和明显的时间节点,是否和产品版本更新有关。 通过产品、客服、第三方平台等各个渠道收集到的用户反馈。 外部环境信息 政策变化。一些外部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产品有影响,例如关税新政对跨境电商平台的影响,版权规范政策对音乐、阅读、漫画等平台的影响。 竞品动态。包括竞品近期的运营活动、新功能上线等动态。 结合上述两大类信息,我们一般可以初步确定用户流失的大致现状,推测出可能的流失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了。 2、制定方案 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至少要包括以下三点: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流程 。研究目标决定了后期研究的方向,研究对象决定了关注问题的重点,研究方法和流程决定了收集到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确定研究目标 一般流失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防止用户继续流失,二是挽回已流失的用户。研究目标不同,最终需要解答的问题不一样,研究的步骤和关注点也会有差异。但无论是要防止用户继续流失还是挽回已流失的用户,最基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到用户流失的原因。找准用户流失的原因这一步非常关键,就像医生使用望闻问切各种手段、抽血化验各种技术,最后找到病因后才能开出有效的治疗和恢复方案。准确迅速的「诊断」出流失的原因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是整个流失研究的第一步。 如果本次流失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用户继续流失,在找准流失原因后就需要判断用户是否会继续流失,如果存在用户会持续流失的可能,就急需根据流失原因来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方案并评估改进方案的效果;如果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挽回已流失的用户,在找准流失原因后就需要判断是已流失的用户是否可以挽回?如果发现有一部分流失用户是可能被挽回的,那接下来就需要设计以及评估召回方案。   app推广     app开发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流失研究的目标决定了研究项目后期的重点。明确了最后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才能选取最合适的研究流程和方法。在确定主要的研究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产品的发展现状,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最好能两个目标兼顾。 找到研究对象 整个流失研究的核心都是围绕流失用户展开的,我们需要找到流失的用户,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使用感受,发现他们在使用产品时的痛点和困惑。在确定研究目标后,我们要面临问题是:怎样找到流失的用户。那么到底哪些是流失用户,怎么判断呢?是一周没有打开应用还是半个月没有打开应用?是没有浏览行为还是没有消费行为的用户? 为了迅速、准确的找到想要了解的群体,我们一般可以对流失用户下这样一个定义:在一段时间内未进行关键操作行为的用户。这里有两点需要结合产品的特性来确定:① 关键行为,对于不同的产品来说关键行为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商类的产品可能是购买和浏览商品,音乐类的产品可能是听歌和登录;② 未进行操作的时间长度,对于各类产品来说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社区类需要经常登录查看的产品,如果用户一个月没有使用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流失了,但电商类产品可能要三个月未登录或者一年没有关键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流失用户。 那么如何确定合适的时间长度呢?一般有两种方法:① 经验法。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积累的产品数据和经验确定一个流失时间点,保证这个时间节点是合适的且在团队内部达成了共识。② 拐点法。通过观察流失期限与回访率或未使用比例的相关曲线,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拐点来确定合理的流失时间间隔。在使用拐点法确认流失期限时找到一个大致的时间点即可,没必要过分的了解具体的流失时间点,因为发现问题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取回访率数据的时间段内,最好没有运营活动和特殊情况,以保证回访率没有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而波动。 确定好上述两个关键点后,就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将「在XX时间内未进行XX操作」的用户筛选出来,这批用户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去接触这部分用户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注册账号时预留的邮箱、手机号等联系方式与用户取得联系。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系流失用户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让用户感受到的应该是「被重视、被了解、被尊重、被关怀」,传递给用户「我们十分关注您在使用过程中需求是否被满足、使用体验是否愉悦,我们想为您做的更好」等信息,而不是让用户感到被打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定义并筛选出流失用户以后,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可以知道流失用户的具体结构,即流失用户中一次性用户、新用户和老用户的比例。虽然流失的原因可能具有共性,但一次性用户、新用户和老用户的流失研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流失用户中一次性用户较多时可以重点分析各个推广渠道的质量,新用户较多时可以重点分析与竞品的体验差异、产品设计缺陷等问题,老用户较多时可以重点分析产品内容运营、不同用户角色的使用体验等问题。因此可以根据流失用户的大致结构来确定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一次性用户、新用户还是老用户,方便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挖掘出最关键的信息。 规划研究流程 流失用户研究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从定性研究开始,挖掘出大致的流失原因,再通过定量研究明确各个原因所占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二是从定量研究开始,确定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再通过定性研究深入挖掘几个主要流失原因背后的问题及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流失研究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研究流程通常是先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再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因为一般情况下通过前期资料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流失原因,面对用户流失而对其原因一无所知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我们想要了解的重点是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主要原因背后更深入的问题。当然,在项目时间充裕时也可以使用定性-定量-定性这种更为完整详尽的研究流程。 3、方案实施   app推广     app开发 在设计好研究流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施研究方案,挖掘出流失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痛点和困惑,深入了解他们使用产品时的体验和对产品的述求。常见的研究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竞品分析、焦点小组、行为日志分析等在流失研究中都可以使用,这些常见方法相信大家已经在其它研究项目中已经接触过了,大致的方法要点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常用的问卷法、访谈法以及竞品分析在流失研究中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问卷法 通过问卷法可以发现主要的流失原因,判断用户是否会继续流失。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典型流失用户的账户ID和联系方式,方便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日志分析以及更深入的用户访谈。流失问卷中通常需要包括用户对产品缺点的感知、流失原因、竞品使用情况、接触产品渠道、人口学特征、联系方式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流失原因类的题目用户会觉得较难回答,直接在问卷中询问“您不再使用XX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可能难以得到真实可靠的答案。因此在问卷中还可以多设置一些使用行为相关的题目,例如“在使用XX产品时,您最常用到的功能是……”,因为行为类的题目对用户而言较容易回答且真实性较高。设置一些使用行为相关的题目还有另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将流失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和以往研究中积累的活跃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数据进行对比,以探查流失用户和活跃用户行为模式的差异。 访谈法 流失访谈的目的是深入挖掘主要流失原因背后的问题,但让用户自己发现并说出不再使用产品的原因并不容易。用户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不愿深入思考或表达不再使用某产品的原因,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追问的方式引导用户表达出更深层的想法和原因。举个栗子: 用户研究员:你不使用XXX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呢? 某用户:我觉得界面不好看,我不喜欢用。 用户研究员:为什么会觉得界面不好看呢? 某用户:界面太臃肿,找歌不方便。 用户研究员:能具体说说你觉得为什么找歌不方便呢? 某用户:我不想自己找歌,就想听流行的歌曲。 用户研究员:那你觉得怎样是最方便的方式呢? 某用户:最好能直接找到排行榜,点开就可以听了。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第一个问题就可能会误判这名用户流失的原因是「界面(视觉或交互)风格不符合该用户的审美」,而追问下去才会发现真实的原因是「排行榜的位置对于这名用户而言不够突出和便捷」。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深入追问的作用。 另外,有时候用户不是不愿意思考和表达不再使用产品的原因,而是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询问用户之前使用过的以及现在正在使用的产品,追问他们在使用这些产品时的感受以及对这些竞品的评价,通过侧面对比去激发用户思考,从而挖掘出真正的流失原因。 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在流失用户研究项目中我们可以进行轻量、敏捷的竞品分析。当我们发现用户对产品的某一功能满意度不高,同时对某几款竞品该功能的评价较高时,就可以通过轻量、敏捷的竞品分析来发现问题。 与常见的竞品分析不同,在流失研究中我们往往不需要对比所有竞品,也不需要分析竞品所有的功能,而只需要聚焦在某一个我们想要深入了解的功能。具体的分析思路是:对比产品与竞品在该功能上的设计,推测竞品对用户使用该功能时的需求假设,完善我们对该需求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基于完善后的需求理解进行优化改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竞品分析关注的焦点在于产品表现层(视觉、交互)背后的逻辑,我们最终想要了解的是更为真实的用户需求而不是竞品所使用的图标、交互流程等表现形式。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更深入的了解用户的需求来设计更优秀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照搬竞品的设计! 4、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到大量数据后,我们就可以结合研究的目标来分析数据了。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下面五个问题来展开: 主要的流失原因及各个原因的重要性 如果收集的数据足够广泛、深入和真实,判断主要流失原因一般比较容易。值得注意的是,确认主要流失原因后我们还需要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确认,以便决定问题的优先级。常见的可以反映问题严重程度的指标有:问题出现频率、反应问题的用户量、专家意见等。 用户是否会继续流失 用户是否会继续流失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 ① 是否会有持续的、大规模的用户流失?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流失用户与现有用户群体来回答这个问题。例如,在某次流失用户研究中,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流失的新用户与这款产品的现有用户之间的特征和使用习惯相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持续的、大规模用户流失的风险不高。 ② 某个流失原因是否会导致现有用户继续流失?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的主要流失原因往往不止一种,可能产品团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在第一时间对所有的问题作出改进,这时候我们可以逐一对所有的流失原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判断出某类问题是否会导致现有用户继续流失。   app推广     app开发 例如,在一次流失用户研究中,我们发现流失的新用户中约有四分之一对产品界面设计的满意度不高,这部分用户期望界面风格更清新、功能更简洁,有更多不同风格的皮肤和主题。确定了这部分流失新用户在界面设计上的述求,接下来我们需要确认的是这个问题的紧急和重要程度。此前在该产品现有用户的调研中我们获得的数据显示现有用户对界面设计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对界面设计不满意的新用户中只有非常小的比例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使用。因此,我们判断界面设计问题不会导致现有用户继续流失,而且仓促间不慎重的改动可能会影响现有用户的体验,所以优先级可以排在其它更严重的待解决的问题后面。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紧急不代表可以被忽略,当我们倾听到用户的需求且判定需求是真实存在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回应用户的需求,只是需要根据需求的优先级来规划解决问题的顺序。所以针对上面的需求,尽管产品当时没有在下一版本中立刻回应这部分用户对界面的期望,但在后来的版本中逐渐推出了更多款式和风格的主题皮肤,也增加了自定义首页栏目顺序的功能。 如何防止用户继续流失 防止用户继续流失一般可以考虑两种解决方案: ① 优化产品设计和运营方案 当我们发现流失原因后,有些问题可以立刻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来解决。一般对于现有用户和流失用户都觉的不满意的功能,以及流失用户觉得不满意且改动后对现有用户影响不大的功能,我们可以立刻进行优化改进,这些优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痛点。但有时候优化改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或者改动可能影响另一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一些运营活动和激励措施来暂时维持用户的活跃度。 ② 建立流失预警模型 流失预警即在现有用户即将成为流失用户之前,根据他的使用行为特征识别出他的流失风险,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措施以防止其最终流失。建立流失预警模型最关键的是选取能够有效区分留存用户与潜在流失用户的行为指标。假设我们为某款游戏产品建立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流失预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关键的行为有登陆、充值等10个指标,这10个指标的权重分别是X1,X2……X10,通过指标、指标的权重以及时间计算出一个流失风险值Y,当Y大于某个值时,就需要考虑召回用户的价值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根据流失预警模型,可以提前预知流失高危用户,并通过行为特征推测出大致的原因,然后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应对和激励措施。流失预警的模型是一个较为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次迭代进行行为指标有效性验证与筛选,选取大量样本对预警模型进行信度验证,通常在网游行业中应用较多。 流失用户是否有被挽回的可能性 流失的用户是否还有机会被挽回呢?因为不同原因流失的用户,回流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找到流失原因≠能挽回用户。我们需要评估每一类流失用户回流的可能性大小,然后需要考虑回流的触点,也就是「在怎样的情景下用户会回流」。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采取的改善和挽回措施是否会影响现有用户的体验。例如,某游戏产品决定做一个老玩家召回活动,连续30天未登陆的老玩家可以通过登陆领取一个大礼包。这时候产品运营需要仔细斟酌礼包的内容,既不能对流失玩家缺乏吸引力也不能让现有玩家受到太大影响。此外还需要选好信息传递的渠道,如果简单粗暴的将活动信息放在产品内部平台(登陆页面、内部论坛等),不仅不能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已经流失的玩家,还有可能引起现有玩家的不满。 如何召回流失用户 如果流失用户有被召回的可能,我们就需要制定合适的用户召回方案。一个完整的用户召回方案需要包括:召回渠道、召回信息以及召回后引导。简单的说就是需要确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接触流失的用户,并传递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在他们回访后怎样引导其转化为活跃用户。 常见的召回渠道主要有邮箱、短信、客户端弹窗以及客服电话。邮箱召回成本最低、发送量大,但是到达率和打开率并不是很高,很多时候用户并没有看到我们通过邮件发送的召回信息。短信召回成本高,召回短信的到达率虽然很高,但是容易被当成垃圾短信无视掉,而且用户一般对手机号码这种隐私信息的保护概念比较强,容易感觉隐私受到侵犯而对产品产生反感。客户端弹窗效果最好,但处理不好易引起用户反感,而且只在客户端没有被删除且用户允许接受消息推送时有效。另外,在发现高价值用户有流失的风险时可以通过客服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挽回。 在确定好接触流失用户的渠道后,就需要考虑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能够挽回他。理想的召回文案需要回应用户对产品的核心述求、针对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召回。例如对于电商类平台来说,推送用户搜索过或收藏过的商品信息、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折扣信息或者优惠券等等较为合适,对于内容型社区来说,传递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新内容、是否有新朋友关注等信息较为合适。总的来说有用、精准、情感化的召回内容才能打动用户,让用户感觉到这是一份温馨的礼物或提醒,而不是被打扰。 在挽回用户后,我们还需要针对性的引导用户,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从而转化为优质的留存用户。对于功能型产品,可以提示用户新增功能的使用方式;对于内容型产品,可以给用户展示最近新产生的有趣内容;对于游戏产品,一些老用户流失后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认为自己回归后可能已经追不上其他用户而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可以针对性的给老玩家发放礼包等福利。在实施这些优化和召回措施后,我们还可以对这些策略进行评估和分析,不断的修正策略,以适应产品的发展需求。 总结 流失研究是一个系列的过程,一个完整流失研究不仅仅只是聚焦于寻找流失原因,还包含制定改进方案和挽留措施、实施和评估改进方案和挽留措施的效果等等。最后,分享一下在流失研究中个人觉得较为重要的三个心得: 一是要仔细倾听。 第一层意思是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倾听,因为我们获取的信息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原有知识结构、情感、立场等背景信息的影响,这些背景信息往往可能使得我们最终加工出来的信息与原始呈现的信息会有差异。在做流失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对我们产品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去接收和理解,既不能下意识的忽略用户反馈的一些细微的负面信息也不能出于爱之深而责之切的心态放大用户的反馈的问题,只有真实客观的理解用户的问题才能帮助产品进行精准的优化。第二层意思是我们不仅要倾听用户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还需要倾听用户想说而没说的、不知道怎么说的或者用户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心声。如果用户说他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但若是真正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是不是可以更直接的给他一辆汽车呢? 二是要善于判断。 在与用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获取用户对产品的大量「吐槽」外,往往还会收到用户对产品的大量要求和建议。我们绝对不能无视用户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每一条都应该仔细慎重的去对待,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被用户的各种要求和建议绕晕,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思维逻辑去分析用户每一次要求和建议背后的原因。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才能做出最优的设计和改进,而不是被用户的建议牵着走而误解了用户的真实渴求。   app推广     app开发 三是要时刻关怀。 每一次和用户的接触过程,都是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建立和维护。用户和产品的接触点不仅仅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在用户看到我们投递的邮件、接到我们访谈的电话、在每一次与我们的沟通和交流的时刻都是体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在每一个接触点我们都要尽量让用户体验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被尊重。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从实例说明:如何低成本快速获得大量目标用户
2016-09-13
导读:现在,大部分行业都已经是竞争多时的红海,而蓝海市场的技术、资源壁垒非常之高,一般产品望尘莫及。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怎样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呢?如何能低成本的快速获取大量目标用户,而不是与竞争对手持久战?(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有效的办法是深入的思考用户的需求重点、竞争对手真正薄弱的地方、自己能发挥巨大优势的地方,将这三者结合起来: 用户的需求重点:通常是用户选择产品时的需求痛点,或者是用户迁移产品时的主要成本所在; 竞争对手薄弱之处:竞争对手可能在某些地方有优势,但不要放过竞品的每个弱点,并且要去放大这些弱点; 自己产品的优势:结合上面两个考虑,将它们转化成自己产品的优势,就可以拨动千斤之重的竞争对手用户群。 网易云音乐的导入歌单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的案例。在竞争对手通过版权投入、推广资源来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的时候,网易云音乐则是用一个相对成本要小得多的功能,去吸引那些想要更换音乐App的用户。 最终这个功能为网易云音乐带来了近百万的活跃用户,如果按照获取一个活跃用户10元~20元的市场价格来算,这个功能就价值数千万的市场推广费用。我们可以复盘网易云音乐的导入歌单,看看能发现什么。 目标 在网易云音乐诞生不久的2013年,在线音乐App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那时,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顶峰,几乎每一个网民都是有智能手机的。而音乐作为智能手机用户Top 5的需求之一(社交、新闻、购物、视频、音乐),是智能手机用户必然会安装的应用。 市场上的选择很多:积累数年的老牌播放器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百度音乐;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兴起的天天动听、多米音乐;逼格比较高的虾米音乐、豆瓣FM。 因此,网易云音乐面对的情况,是每一个新用户,都有极大可能是从其他产品迁移过来的。于是目标就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 问题 而用户的迁移成本,正是每个音乐App想从竞争对手那获取用户的头疼问题。在这几个用户Top 5需求中,社交和音乐的迁移成本最大。 社交的迁移成本是用户关系,沉淀下来的用户关系非常稳固,想要迁移很困难。而音乐的迁移成本,则是音乐内容版权,和用户在产品上长时间使用留下来的收藏的音乐列表。 前者通常是以亿人民币计算的竞争壁垒,在盗版横行的当时,这个打法性价比的确不高。网易云音乐除了去购买音乐版权之外,团队也给自己提了要求,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获取竞争对手的用户的方法?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用户收藏的音乐列表上。如果收藏的歌曲数量在几十上百首,在更换产品迁移列表时要一首首的重新添加,这个成本会让绝大部分用户都望而却步,哪怕一个产品体验再好、内容再独家,用户更换产品的难度也是非常大。 因此我们的问题就转化成了: 如何能让用户克服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的困难? 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存在吗?他们在哪里? 这两个问题,你有答案吗?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目标——问题——解决方案”的逻辑思维过程,基本上是产品经理最常用的一套思考方式,它有这么几个要点: 目标定义清晰。确保这个目标就是产品战略上的重要目标,并且一句话就能描述清晰。在这个案例中,目标即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 目标到问题的分解,推导路径严谨,比如最终问题互斥、并集完整。这个案例里的推导路径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新用户迁移成本高——如何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或有没有迁移成本低的用户? 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的设计解决方案,就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工作。 案例分析 以网易云音乐为案例,目标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   app推广     app开发 两个问题: 如何能让用户克服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的困难? 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存在吗?他们在哪里? 这篇文章,我们聊一下这个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将这个思维逻辑讲述完整。思考过程中,重点是结合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自己产品的优势三方面来思考,寻找突破口。 第一个问题:如何让用户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 最直接的,我们会联想到让用户可以将原产品的音乐列表转移到新产品中。这个在其他的互联网领域挺常见,例如博客、邮箱、浏览器收藏夹等,都有类似的功能。 迁移列表的确能命中用户的需求痛点,只要做到需要用户操作的成本简单,一键完成迁移,对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再来从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和自己产品的优势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以豆瓣FM和虾米音乐为例。 在2013-2014年,豆瓣FM的用户能累积成百上千首红心音乐,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用户不能将红心音乐下载下来,用户也不能点播某首红心音乐,这受限于豆瓣FM的版权因素。 同样的,虾米音乐的用户也会累积很多的喜欢的音乐,它同样有个隐患,就是用户需要付出虾币,才能下载音乐,这也是受限于虾米的版权因素和营收考虑。 用户收藏的音乐不能免费下载,是这两款产品的薄弱之处。 而网易云音乐成立之初,定位就是鼓励用户听到全世界的好音乐,在曲库上提供的是320K的高品质音乐,并且允许用户免费下载。 产品上有丰富的歌单,各种口味的用户都能在其中发现对味的音乐,并且从播放到下载,没有任何限制,体验非常流畅。这一个闭环,正是网易云音乐的优势所在。而这个优势,恰好对准了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 因此我们在考虑用户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的时候,会同时将上面这两个因素也考虑进去。如何结合在一起,四两拨千斤的满足用户需求,获取大量的用户? 分析到这里,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了,网易云音乐引导新用户将自己在其他产品的收藏音乐列表导入进来,并且主打导进来之后就可以免费下载320K高品质音乐: 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认证自己的帐号,就能一键导入原产品的收藏音乐列表,在网易云音乐中形成新的歌单; 歌单中可以免费下载320K高品质音乐。在这个功能传播点上,也预埋这个好处; 做歌单的达人们,也很方便的将自己在原产品上发布的优质内容导入。 在这些环节中,网易云音乐没有主动的去宣传导入歌单这个功能,而是依靠用户自发去传播。 在微博、贴吧、知乎、微信朋友圈,用户会宣传网易云音乐这个好处:“在其他音乐产品里积累的音乐可以很方便的一键迁移过来,还能免费下载320K的高品质音乐,简直不要太棒。” 而越是收藏音乐数量多的用户,越有可能是音乐人群中的意见领袖,对周围的人越有辐射影响力,因而传播的就越广。 第二个问题: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他们存在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从自己出发,回想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听音乐的历程: 1.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是从听周杰伦的磁带开始; 2. 父母的朋友送了我一个Mp3,里面存着200多首歌,大部分还都是英语的,让我“大开耳界”。第一次知道M2M、后街男孩、小红莓; 3. 但在高中前,都没有形成自己的音乐喜好,都是有什么听什么。跟随着班里同学听,那会儿男生都迷周杰伦。我们还聚在一起讨论第一届我型我秀; 4. 到了高中,受同学影响逐渐接触到港台流行音乐,开始崇拜偶像Beyond、张国荣,这时候有了比较明确的音乐喜好倾向;   app推广     app开发 5. 在高三的时候,受女朋友的影响,接触到了欧美的摇滚、金属乐队,音乐口味更加确定了。这时候认识了Linkin Park、Guns N’ Roses、Nightwish,后两者成为了之后十几年一直非常喜欢的乐队。在这个阶段,我形成了此后一直延续的音乐口味:欧美的摇滚音乐。也开始了记 住乐队名字、喜欢的歌曲名字,有了将他们收藏起来的意识。在此之前,我只收藏过陈奕迅、张国荣、Beyond的专辑。而在此之后,我收藏了大量乐队的音 乐,随着当年酷狗P2P音乐的流行,我开始在电脑上下载并存储它们; 6. 到了大学和工作之后,音乐的口味和收藏习惯是高中的延续,没有太大的变化。喜欢的音乐和艺人越来越多,而行为习惯基本保留下来。 在思考自己的过程中,我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 用户音乐口味的形成,有可能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形成口味时,开始养成收藏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习惯; 口味形成之后,会有自己明确的喜欢的艺人。这个口味在之后会发展,但较难完全改变,更多是一些扩展; 口味形成的越久,自己收藏积累的音乐就越多。 此后我又去做了一些定性的用户调研来验证,基本上用户是符合这个规律的,逻辑上也是通顺的。因此,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是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年轻人,在音乐口味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些用户主要是大学生、高中时、初中生。 此外,年轻的用户还没有被现有的音乐产品教育,形成固有的使用习惯。有固定音乐口味的用户,对于发现音乐的需求是偏弱的,更多是播放自己已经收藏下载的音乐。而年轻人则有更多可能性、可塑性。 网易云音乐如果主打这部分用户,一方面可以避开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成本太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利用自己产品的特点,去培养他们更好的发现音乐的习惯。而陪伴网易云音乐成长起来的这批年轻人,他们养成的新的习惯,则很难再被其他竞争对手改变。 其他产品只有与网易云音乐去竞争年轻的用户,在这个用户群上,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而相对老化的产品定位、体系,反而成了自身的劣势。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获取新用户,网易云音乐与其与对手死磕全范围的用户群,不如选择可以四两拨千斤的用户需求部分。其关键点就是要结合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自己产品的优势三方面来思考,寻找突破口。 总结:整个思考过程,围绕着“目标——问题——解决方案”展开,每向前一步,需要回过头来思索一下方向和路径有没有走偏。   app推广     app开发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止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也会有许多经验判断、想象预设的偏感性的部分。这个方法要运用的好,更多还是依赖于产品经理对业务和用户的理解深度。   (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解读广电发布的直播许可证:8个问题带你看懂通知
2016-09-13
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也就是业界所言的直播机构需要“持证上岗”。    app推广     app开发 该《通知》的冲击波到底有多大?澎湃新闻采访了直播行业人士和分析人士,并整理出了8个问答,试图厘清《通知》的影响。 1、通知主要说了什么?(上海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直播机构需要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具备相关许可项目。 (2)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 (3)在开展直播活动前,应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4)直播内容应自觉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 2、哪些直播机构拥有《许可证》?    app推广     app开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查到,截至2016年5月31日,总局共颁发了588张许可证。这些持证机构包括了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网站等。 综合各个直播网站底部备案公示和内部资料,中金公司整理出了如下表格,可以看到,只有YY、映客、虎牙等部分直播平台具备了《许可证》,而斗鱼、花椒、熊猫TV等多个直播平台没有查到其拥有许可证。 主流直播机构资质情况一览。来源:中金报告 截至发稿,这些“未持证”直播平台未予置评。 3、持证就能“上岗”吗? 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禁止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 持 有《许可证》的,也要根据获得相关业务许可,才能开展哪几项业务。《许可证》分为四大类共17项业务类别,其中涉及到直播的有两条,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 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通过互联网对 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 4、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 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的直播机构怎么办? 受这条限制的主流直播机构为熊猫TV、虎牙TV、斗鱼TV、全民TV、战旗TV等。 中金报告认为,这条要求对直播机构的实质影响不大,“XX TV”改名为“XX直播”即可继续开展业务,核心门槛还是“持证上岗”。 名称涉及“TV”字样直播平台. 5、哪些直播机构受影响? 中金公司的报告称,大多数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不具备《许可证》,即使具备,大多数许可项目也没有覆盖到第二类第七项。 此外,通知中还提到,直播机构在开展直播活动前应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一名不愿具名的直播行业人士分析称,这条要求对大公司应该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创业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断了生路。 综上所述,此次通知波及的“重灾区”是原有业务是以社交、购物等为主,新增直播业务实现导流或流量变现的公司,以及新开设的创业公司。 6、如何获取《许可证》,难度高吗? 答: 中金报告认为,难度高。根据广电总局的《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照直播平台主体运营机构的创业公司,难点主要有:1)新申请单位现要求“为国有独资或国有 控股单位”;2)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对于已经获得《许可证》但是没有对应许可项目的机构,进一步申请对应许可项目难度相对较低。 大型直播平台可能尝试去申请获得持证,或通过合作方式获得许可证;一些新兴的创业平台可能会放弃这块市场。 具体取决于广电总局执行力度。历史上,2008年广电总局进行了三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抽查,责令停止或警告处罚了一系列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 7、直播平台到底谁来管? 大部分主流平台都持有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而今看来,颁发《网络视听许可证》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会进一步执行直播平台的监管职责。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相较于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运营许可证》需要更多的条件和资质。 易 观智库互动娱乐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传珍告诉澎湃新闻,自去年5月直播火热至今,直播平台都在生产自制的栏目化内容,内容的探索已触碰到了社会热点、新闻 评论、体育赛事、名人访谈等传统媒体平台的业务范畴。如果对此类内容如果风险控制不力,可能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因此,对于监管单位来说,多持一张证就能 更有效规范直播平台的内容形态,进而做好对网络信息内容正确思想导向的监管。 一家知名直播平台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广电总局本次核心要管理的是新闻、综艺、体育、电商版块,主要是它原管辖范畴下的。对个人娱乐及社交直播,归不归广电总局管还是没有定论的。 8、直播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变化?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 王 传珍认为,直播服务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商业模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加上从此前文化部、公安部再到广电总局出台的各种严厉监管、审查政策,直播行业正在加 速“洗牌”。可以肯定的是,直播平台即将告别此前的野蛮厮杀竞争,在市场与政策激流中存活下来的直播平台,也一定会比原来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app推广     app开发
APP制作 智能家居App+时代,美的与极光推送合作共赢
2016-09-13
如果你对美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的家电制造巨头,那么你就out了,美的早已进入智慧家居时代,美的旗下拥有智慧家居品牌M-Smart,同时,美的集团也在业内第一个提出打造全球最开放的智慧家居应用系统,实现所有家电产品的互联、互通、互懂。目前,阿里、华为已加入美的智能社区开放系统。2018年,美的智慧家居产品销售将占其总销量的50%。 近日,世界500强美的集团与移动应用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极光达成战略合作,极光负责为美的集团部署移动推送平台私有云项目。极光推送平台私有云服务是基于极光推送海量用户公有云版本演进而来,适合大中型企业部署到自己的私有云环境里的整套推送系统,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用户接入、大量消息并发能力、稳定长期运行的消息推送系统。极光推送主要为美的解决:及时地推送大量消息到客户端;为美的维护与客户端的大量长连接;帮助美的更精准地定位推送目标;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完整性,有利于未来移动端大数据的深度利用。 目前美的移动推送平台私有云项目已经完成搭建,平台上运行了超过20款美的app。极光为美的打造了安全、稳定、多级的开发平台,提供应用管理、消息推送、统计与图表等功能。能够支持多种展现方式消息推送、用户分类推送,该系统设计参数化、模块化,适应业务多元化及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开发要求。不仅在现阶段能够支持2000万用户的服务需求,同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扩展性;可以在未来不断满足更多app接入和系统进一步扩充与发展的需要。 APP+产品的模式带来智慧家居更好未来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在中国智能家居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环境,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的培育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主要停留在单品的智能化上,没有横向打通所有家电产品,实现全方位的物联。 而近年来, APP+产品的模式为智能家居带来了新的契机。伴随超级APP的诞生,一款超级APP作为统一的控制端口,对用户家里的智能设备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做为连接用户与智能家居的桥梁,APP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消息推送等功能与用户实现更好的交互,而移动端的用户大数据是企业精准挖掘用户需求,研发更智能产品的重要参考。例如,极光为美的app提供的智能推送服务,可根据用户属性的分析建立不同标签,帮助开发者后续基于标签做精准推送,还可以自定义标签,摒弃盲目推送,从而进行精细化运营,进一步增进企业、产品与用户的联动,提升服务体验和用户的忠诚度。与此同时,极光还为美的提供数据分析服务,通过包括用户安装量,产品启动次数,用户留存时间等大数据分析,提供完整、直观的报表,可轻松快速的分析出用户实际价值和推送效果,从而获取更好的业务回馈。 美的架构师彭方春说“极光部署的消息推送私有云项目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无缝迁移,同时进一步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性,也为未来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 极光CEO罗伟东表示“APP将家电、家居、安防、能源,所有一切家居生活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智慧家居成为一种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的体验。极光希望通过APP推送这个动作,为智慧家居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同时希望能与美的开展移动端数据的深入合作,通过移动端大数据分析让企业更了解自己的用户,也让像’大白’一样能够深度解读用户需求的智慧家居产品成为可能。”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请加:
APP开发公司 7月体育资讯APP:新浪体育、直播吧月活领先
2016-09-12
    体育不分国界和语言,且每个人也基本上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在传统领域,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并列,一直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中,体育资讯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去向主要是新闻客户端和视频客户端,只有在个别大赛爆发时,人们会把视线投入到垂直领域中。如今垂直体育资讯类App越来越受用户青睐。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APP用户行为监测数据。   新浪体育、直播吧月活跃用户行业领先   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7月体育咨询类APP月活跃用户数方面,新浪体育以609.0万人排名第一,直播吧以531.5万人排名第二,虎扑体育以231.5万人排名第三。   门户网站体育细分领域由于主站分流,其体育细分领域真实用户更多,门户网站凭借在资讯领域的品牌优势获取用户资源。体育垂直细分企业只有深耕差异化发展或打造更加专业体育细分平台才能突破传统门户网站霸占市场的格局,其中直播吧凭借体育直播优势获取用户;虎扑体育深耕用户UGC、专注体育领域获得用户青睐;而腾讯体育、乐视体育后程发力,腾讯体育成为NBA中国网络直播独家代理,乐视体育B轮融资80亿成为乐视生态重要一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提升,人民消费水平的上升,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体育资讯类APP用户活跃度分析   2016年7月体育资讯类APP用户人均日启动次数排行中,体育疯以7.3次位列第一 ,腾讯体育以6.0位列第二,新浪体育以2.3次位列第三。   体育疯通过将体育资讯平台社交化,满足了用户个人对于比赛的参与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其用户的活跃度。其通过添加赛事竞猜功能,不仅是用户之间互动与参与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同时也可以让用户通过竞猜结果赢取丰厚奖品。   体育资讯类APP用户粘性分析   2016年7月份体育资讯类APP用户人均日运行时长方面,直播吧凭借多年在体育直播领域的深耕拥有了大量喜爱观看赛事直播的用户群体,以28.5分钟的用户人均日运行时长排名第一,用户粘性最高。乐视体育以18.4分钟排名第二,腾讯体育以12.5分钟排名第三。   直播功能成为体育资讯类APP发展的重点方向   今年欧洲杯、奥运会等世界顶级盛事的举办促进了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且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与日俱增,中国体育资讯类APP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角度看,几乎所有App都包括了个性化新闻、技术数据、视频直播,差异化并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腾讯体育还是乐视体育,在首屏中都大力强调直播功能,可以看出,购买版权然后在APP中直播,是体育APP目前最大投入点。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请加:
APP制作 趣进货APP成功上线,让买卖变的更简单
2016-09-12
     九月秋高气爽,秋意深浓;9月10日这天有一场特别的盛典,由四川趣进货主办的趣进货APP上线仪式在成都菁蓉国际广场拉开序幕。莅临此次活动的嘉宾有趣进货CEO杨元、趣进货执行总经理兼CTO肖事杞、磁云科技董事长、京东终生技术顾问及专家李大学、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勤、四川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超市周刊》总经理高健成及200多位厂家代表、商家伙伴,共同见证了趣进货APP成功上线。 趣进货为互联网+零售业代言 活动现场开始主角是各位业界大佬纷纷致词,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勤强调:gogo便利店从实体到实体+互联网,本身就符合现在企业转型的需要,一个企业现在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不能长久的。并希望趣进货团队能够结合各方力量,把趣进货平台做优、做大、做强、做久、做成一个知名的四川品牌。 随后四川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则在会上谈到了趣进货董事长杨元先生个人,他觉得杨元先生是一个充满思想的人,在他的眼里满是机会,而自己也一直看到杨元先生的努力,并表示这次杨元先生就很好的抓住了互联网在零售快消行业中小便利店的痛点,做出了这样一款产品,一定能够大获成功。 而趣进货执行总经理兼CTO肖事杞先生则从产品角度详细介绍了趣进货APP的产品设计:趣进货具体业务流程为,便利店主在App下单,趣进货的运营人员将会按照订单完成产品分拣,并根据订单对送货路线进行规划,便利店主在下单后只需等待货物送货上门即可。 (前京东副总裁,现磁云科技董事长、京东终生技术顾问及专家李大学先生) 此次活动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他是前京东副总裁,天使投资人,现磁云科技董事长、京东终生技术顾问及专家李大学;有人经常说他笑起来神似马云,一边跟京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一边又酷似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他这个人注定是个传奇人物。李大学先生在发布会现场谈到:“磁云科技联合众多实业家积极推进中国实业互联网产业升级,虽然与杨元先生认识时间不长,但是却从趣进货的商业模式中看到了蕴含的巨大商机与潜力,并表示期待趣进货成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而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李大学告诉记者:“我和杨元相见恨晚,我看好电商,我更看好刘强东,就像我看好杨元一样。大学曾任京东高级副总裁,见证了京东从小企业到上市公司,从销售10亿到4600亿的裂变式成长。我觉得趣进货也有这个趋势,每天销售额都在快速增长。” 京东一直在研究两个问题,一是通路不通,二是零售业物流成本太高。李大学说:趣进货的出现,恰好化解了这两个问题的痛点。西方物流成本占到零售业整体成本的8%,中国这个数据是18%,中间10%的差距就造成了物流的极大浪费。 李大学还认为,趣进货给零售业带来变革,这个变革惠及厂商也惠及便利店、夫妻老婆店,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事业。 趣进货和杨元的不懈之缘 趣进货CEO杨元上台,以“趣进货,让买卖更简单”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趣进货平台从构思到最终成型的过程,在会议现场他表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代表着互联网发展到了3.0阶段。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模式机会窗很大,比如说传统零售店,以前对账基本靠手,收钱基本靠人,不清楚实时库存,也不清楚商品何时临期,买卖价格信息严重不透明。在这之中,有些企业甚至依赖信息的不对称存活。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对零售行业的升级改造是势在必行的,互联网所具备的数据化,流程化,智能化优势将嵌入传统零售行业的各个环节,完成零售行业的升级,让拥抱这种变化的企业和个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虎添翼。 “我们不生产商品,我们不交易信息,我们不改变原有规则,我们是商品从上游仓储到便利店的搬运工。”趣进货APP发布会上,杨元告诉记者。 “有了这个平台,当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的老板就轻松多了,就像开车,原来是手动挡,现在是傻瓜式的自动挡,老板只要掌握方向盘就可以了。”杨元说,有了趣进货,便利店老板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下单,送货上门,5000SKU覆盖便利店商品80%,绝无假冒伪劣产品,云端云库存一键搞定滞销或临期商品,专业营运团队上门分析给出优化建议。 趣进货实际上是一个B2B线上批发平台,汇集专业城市快运系统、互联网+仓储、专业采购团队为一体。用杨元的话说,趣进货拥有三大优势:送货上门省时间,云端库存省钱,杜绝假货省心。 之所以有做这个平台的想法,源于3年前发生的一个令杨元感到并不愉快的故事。当时杨元看好便利店事业,在成都开了第一家gogo便利店。 因为是初入行,所以他和团队都不知道到哪里采货、采什么货,也不知道哪里的货价格便宜。批发市场就成为杨元的选择,看了一圈后,杨元发现同一种商品,每一家的价格都不同。选定几家价格适中的店后,每家都为杨元列出了上百的SKU,让他选择。 “我当时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们,把超市里好卖的产品列出来给我们就好了。”按照批发商的清单,杨元一次性采购了20万元的商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月过去了,杨云进的这批货,80%都不好销售。 让杨元感觉打击更大的是,有顾客反映他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有一名顾客到gogo便利店买了一瓶某一线品牌的矿泉水,却说是自来水。问题一出,吓坏了当时gogo便利店店长。接到店长的电话,杨元说了三句话:一、无条件退货;二、十倍赔偿;三、态度要好。 当天,杨元决定将所有商品下架,第二天歇业整顿,到各大超市做市调,用零售价采购他们销量较好的商品,然后按照零售价销售。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有像‘趣进货’这么一个平台,能为中国千万家夫妻店做后勤保障、做服务、帮他们采购,最低的价格帮他们采购最真的货就好了。”不过杨元清楚,要想做到这些,需要拥有四个好团队:线下营运团队、采购团队、物流团队、电商团队。 3年来,他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零售经验,10多年来的物流经验,到今天他认为到了可以做这件事的时候了。于是在今年6月注册成立了四川趣进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进货有困难,就找趣进货 中国千万家超市,一年产值6万亿;趣进货APP成功上线以后将为数亿万人来了便捷的服务,在趣进货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而且趣进货物流成本是目前中国相当不错的物流公司成本的一半,给厂家带来巨大价值。同时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能够帮助厂家准确定位客户,发布新品,缩减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夫妻老婆店来说,解决了他们没有力量拿到好价格、没有品牌等问题。同时,趣进货能够帮助便利店提升服务水平、选品能力、供应链能力、经营服务能力等。微小便利店在互联网+时代中分享趣进货模式成功的红利,做到互助共融,互惠互利。科技的创新与革命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趣进货将会以一种更加轻松、便捷与高效的方式改变零售快消行业的进货方式。 在传统快消品批发行业中,商品从厂家,经销商到便利店的过程中,加入了互联网的方式,把物流,仓储,采购,市场营销中的若干元素重新排列组合,打造了一个新的形态,完成了一次零售快消品行业产业升级。 此外,趣进货联合供货商为店主打造了云库存方案,解决临期商品退换货,优化店面库存,提升坪效。基于大数据技术为便利店主提供了常购功能,可以更方便商家在自身购买商品时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产品。 活动最后趣进货董事长杨元先生与磁云科技董事长、京东终生技术顾问及专家李大学先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请加:
如何利用交互和体验增加APP用户停留率?
2016-09-11
交互设计虽然是个筐,但它的确是应需而生的。当资源不再匮乏、实现能力极大提升后,对体验的追求渐渐成为人们消费决策的首因。于是,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都开始重视去理解消费者/使用者,努力将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改进到超出顾客预期。交互设计在其中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互设计是将一个对用户有用的结果以最适当的方式推送给用户的一个过程,解决影响消费者购买中的心里因素。可能交互设计不能当作被需求、被消费的主体,因为用户只为结果买单,不为过程买单,一切易用性是以可用性为前提。在产品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交互设计才能体现价值。 现在的人们,每天都消费着大量的快餐文化,海量的内容、体验、感知往往都只是一看而过,真正停下脚步独立的思考已经越来越少了。茫茫产品的出现,如何利用瞬间的体验和舒服的交互让用户“停”下来,为你的产品花费时间,促进产品的内容消费,已经是一个产品经理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次性消费  在互联网上各行各业的站点中,存在着一种消费者很少进行二次消费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我们把它称为一次性消费的行业。打个比方就如:医疗网站、婚纱摄影等等。衍生到交互设计上,这样的短暂获取及不需要重复吸收的内容有:功能引导、活动提示、会员特权提醒等。 ▍通过交互设计来优化:弹框篇  (1)功能引导  用户新安装一个应用并打开,为了启动一些系统功能,需要给出一些开启功能的引导,譬如:照相机。这类引导不需要用户反复知晓,并且用户需要在使用应用之前就学会启动,那么通过气泡式的弹框,中断用户自然使用的流程,用一次告知的方式,提示用户使用即可。 (2)活动提示、会员特权  活动推广或者抽奖等内容,从用户心理来讲,是乐意被接受而且希望被打扰的,那么在用户当日首次打开应用的时候,给予覆盖式弹框的提示,让用户能觉得有不同内容的推送,有好的内容和机会可以去看看。有好的内容,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流畅的使用体验以及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增加用户回头率,这就是覆盖式弹框的来由。 ▍通过交互设计来优化:模块篇  (1)模块插入  纯广告推广类的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放置用户浏览过程中,模块插入对于某些需要用户关注但并不需要重复反复知晓。同时并不需要常驻,那么通过模块插入的方式给予用户,能让用主动选择关闭或者保留。 (2)模块折叠  当某个模块内容与当前界面内容关联性不大,或者当前界面需要更多展示区域的时候,将模块自如的折叠或者展开就是一种解决用户一次性消费的好方式,用折叠显示相对详细的内容。如“亚马逊”的搜索框,当进入搜索结果页的时候,搜索框被折叠以换取更多展示空间。 (3)模块降级  当页面要展示过多内容时,可以把偏一次性消费的内容作整合,放入下一级,这就是所谓的模块降级。如星巴克,它就把星享好礼模块,作为一次性消费的模块,降级到第二层做全部展示。降级模块不太适合单层界面的产品,因为如果界面内容都是一次性消费就很容易让用户流失。 (4)模块变形  当用户熟知你的功能及细节后,对于一些长的界面展示,可以通过模块的变形预留更多的空间和整体感给到核心内容的展示。如简书的内容详情页,当用户向上滑动长界面时,顶部的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信息就会随滑动离开,让用户尽情的阅读文章的主体界面。 重复性消费  与一次性消费对比,重复性消费就是指高频率,固化的展示模块,通常是运营频率或者内容更新频率很高的模块,譬如购买类产品的首页Banner。我们是希望通过重复性消费,让用户长时间、重复性的被洗脑,所以这类功能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建议尽量的固定化,不要跟着迭代版本随时大踏步的更改。这类功能需要用户对你产生固定的思维,且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增加粘性才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复性消费。 个性化服务 除了一次性消费、重复性消费以外,还有一类很妙的体验,可以更佳贴心的让用户浏览和产生好感,那就是个性化服务。这类服务基于大数据,能更佳合理的让用户感觉到被理解、被服务,从而让用户更佳能记得住你,这类功能目前很多应用都在尝试,譬如:相关推荐等。
1...4142434445 46 47484950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