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移动开发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精品案例 联系我们
谷歌发布小视频 欲将谷歌助手与Android整合
2019-03-30
据美国科技网站9to5google报道,谷歌近日上传了一段小视频,展示了Google Assistant和Android是如何整合的。 Android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而Google Assistant又有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本周,谷歌在一段简短的视频中展示了Android和Assistant之间的整合。 这段简短的视频是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产品经理奥斯汀·程(Austin Cheng)在上个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录制的。在视频中,奥斯汀·程谈到了谷歌的这两大产品之间的整合。 在2月份的MWC大会上,谷歌工作人员就曾展示了Android Messages与Google Assistan的整合。例如,工作人员以短信的方式咨询是否想要看电影,Android Messages应用的底部就会跳出一个气泡,像是文本推荐。点击并授权Assistant允许在对话中插入信息卡片之后,用户就可以点击查看附近影院上映的电影清单。然后,当用户需要查找附近餐馆时,Assistant也会进行推荐。 当时,谷歌工作人员表示,Android Messages上的Google Assistant仅适用于电影和餐馆,但将来会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在这段视频中,奥斯汀·程首先谈到了Android Messages现在是如何整合到Google Assistant中的。正如前所述,他解释了Assistant如何监视用户的对话,并插入诸如天气之类的信息。 更有趣的是,他还谈到了所有这些都是如何在设备上完成的。主要是利用手机上的人工智能(AI)技术,对上下文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该信息提供给Assistant,然后提取所需数据。 此外,奥斯汀·程还进一步谈到了Assistant的一些核心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负责与Android应用进行互动。例如,例如,一些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允许Google Assistant直接与Spotify等应用程序的特定部分进行交互。
Sensor Tower:到2023年iOS和Android应用内消费将达1560亿美元
2019-03-29
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TechCrunch报道,应用商店情报公司Sensor Tower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到2023年,苹果App Store和谷歌Google Play上的移动应用内消费者支出将增长120%,达到1560亿美元。 据预测,未来五年内,这两家应用商店的营收都将增长一倍以上。中国、美国和日本是iOS的消费主力,美国、韩国和日本是Google Play的消费主力。 图片来源于应用商店情报公司Sensor Tower 该报告预测,到2023年,苹果公司的全球消费者支出将达到960亿美元,与2018年的470亿美元相比,增长104%;而Google Play的全球消费者支出将达到600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140%,使其进一步缩小了与苹果iOS平台的差距。 然而,Sensor Tower表示,苹果应用商店的营收将占两个平台总营收的近62%。 Sensor Tower针对2018年的预测数据略低于App Annie的数据,然而后者的预测是在去年年底前做出的。App Annie估计,iOS和Google Play两大应用商店去年的消费者支出超过760亿美元,而Sensor Tower的预测数据是720亿美元。 2018年结束后,App Annie估计,2018年,在苹果的App Store、Google Play和第三方中国应用商店上的消费者支出将增至1010亿美元。 新预测中显示的另一个趋势是新兴市场的预期增长。未来5年,非洲和拉丁美洲将迎来最大的营收增长。到2023年,非洲在苹果App Store上的消费者支出将增长296%,达到4.2亿美元,而拉丁美洲在苹果App Store上的消费者支出将增长239%,达到24亿美元。 这两大区域在Google Play上的营收增长幅度更大。到2023年,非洲在Google Play上的消费者支出将增长296%,达到4.3亿美元,而拉丁美洲在Google Play上的消费者支出将达到28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408%。 图片来源于应用商店情报公司Sensor Tower  当然,这些数据仍远低于针对顶级市场的预测数据。例如,到2023年,美国在两大应用商店中的消费者支出有望达到400亿美元,与2018年的190亿美元相比,增长110%。其中,250亿美元来自苹果的App Store,其余150亿美元来自谷歌的Google Play。 其他值得注意的趋势包括,到2023年,中国台湾将成为苹果App Store消费者支出排名前五的市场(为21亿美元);美国在Google Play上的消费者支出将在2019年超过日本。 日本在Google Play上的消费者支出是受到2018年顶级游戏的推动,如《怪物弹珠》(Monster Strike)和《命运/冠位指定》(Fate/Grand Order)等,但今年的增速预计会放缓。 此外,Sensor Tower还预计,到2020年,美国在苹果App Store上的消费者支出将短暂超过中国。这一预测与苹果iPhone在中国的销售放缓有关,这也导致苹果公司下调了营收预期。 得益于订阅服务和娱乐类别(如流媒体应用),iOS上非游戏类应用的营收增长(24%)将超过游戏类应用的营收增长(10%)。到2023年,非游戏类应用的营收将占App Store总营收的40%,即约合388亿美元。 图片来源于应用商店情报公司Sensor Tower  在此期间,游戏类应用将继续在Google Play上占据较大份额。到2023年,游戏类应用的营收将占Google Play总营收的86%,低于2017年的89%。(小狐狸)
苹果回应反垄断:想要压榨App Store
2019-03-23
上周,Spotify和苹果闹翻,这家瑞典流媒体音乐商认为苹果对其App Store应用商店的控制,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他们还弱化同类型服务,全力推广自家流媒体音乐服务Apple Music。 苹果在《回应》中愤怒的表示,“多年来,Spotify 利用 App Store 实现了显著的业务发展,而如今他们力图享有 App Store 生态系统的所有优势,包括从 App Store 用户那里获得可观的收入,却不愿为这个平台做出任何贡献。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分发人们喜爱的音乐,另一方面却逐步减少付给创作这些音乐的歌手、音乐家和词曲作者的酬劳,甚至将他们告上法庭。” 以下为声明全文: 我们相信,只有为技术注入人类的创造力和独创性,技术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潜力。在公司发展初期,我们研发了设备、软件和服务,帮助歌手、音乐家、创作者和梦想家尽展所长。 十六年前,我们推出了 iTunes Store,致力于为用户查找和购买美妙音乐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同时让每个创作者都能获得公平的对待。结果,此举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而我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音乐创作人的尊重也早已深深植根于 Apple。 十一年前,App Store 将同样的创造激情带到了移动 app 领域。此后的十年,App Store 协助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为开发者提供了逾 1200 亿美元的收入,并通过完全在 App Store 生态系统内萌芽和成长的业务打造了新的产业。 就其本质而言,App Store 是个安全可靠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安然无虞地查找 app 和进行交易。所有开发者,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工程师,还是大型企业,都可以确信,每个人都在遵循同样的规则行事。 事情就该如此。我们希望 app 业务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业务竞争对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变得更好。 然而,Spotify 的诉求却与之大相径庭。多年来,Spotify 利用 App Store 实现了显著的业务发展,而如今他们力图享有 App Store 生态系统的所有优势,包括从 App Store 用户那里获得可观的收入,却不愿为这个平台做出任何贡献。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分发人们喜爱的音乐,另一方面却逐步减少付给创作这些音乐的歌手、音乐家和词曲作者的酬劳,甚至将他们告上法庭。 Spotify 完全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业务模式,但他们以误导性的言论谈及 Apple、Apple 的业务,以及 Apple 对独立开发者、音乐家、词曲作者和各类创作者的支持,来隐藏其真实的财务动机,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做出回应。 在此,我们想着重阐明以下几点: Spotify 声称我们阻碍其访问产品和更新 app。 让我们先来澄清这一点。我们已为 Spotify 批准并分发了近 200 个 app 更新,使得 Spotify app 的下载量超过 3 亿次。而当 Spotify 在更新中试图绕过其他所有 app 都遵循的规则时,我们提出了异议。 我们经常与 Spotify 合作,帮助他们将服务推向更多的设备和平台: 当我们多次就 Siri 和 AirPlay 2 支持问题联系 Spotify 时,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正在努力解决,我们则随时准备尽所能提供帮助; Spotify 已深入整合到 CarPlay 车载等平台中,他们可以获取与任何其他开发者相同的 app 开发工具和资源; 我们发现,Spotify 关于 Apple Watch 的言论尤其令人惊讶。当 Spotify 于 2018 年 9 月提交其 Apple Watch app 时,我们对该产品进行了评测和批准,相关的流程和速度跟评测其他 app 时并无区别。事实上,Spotify Watch app 目前在 Watch Music 类别中排名第一。 Spotify 可以自由地为我们的产品和平台构建 app 并开展竞争,我们也希望他们这样做。 Spotify 在收费的同时却希望享有免费 app 的所有优势。 当用户下载或使用 app 时,App Store 中 84% 的 app 不会向 Apple 支付任何费用。这不是 Spotify 所声称的歧视,而是有意为之: 对用户免费的 App,Apple 不会收取费用;  专门通过广告赚钱的 App,如用户喜欢的免费游戏等,Apple 不会收取费用;  用户在 app 之外注册或购买数字商品的 App 业务交易,Apple 不会收取费用; 销售实体商品的 App (包括叫车和送餐服务),Apple 不会收取费用。 只有使用我们安全的 app 内购买系统,在 app 内购买数字商品和服务,Apple 才会要求收取费用。如 Spotify 所述,在年度订阅的第一年,Apple 索取的收入分成为 30%。但他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此后几年的收入分成将降至 15%。 关于业务运作方式,Spotify 忽略的可不止这一项信息: 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是 Spotify 支持广告的免费产品,这不会给 App Store 带来收入; Spotify 的很大一部分用户来自于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关系,这同样不会给 App Store 带来收入,但需要 Spotify 向零售商和运营商支付类似的分销费用; 即使是现在,Spotify 订阅量中也只有很小一部分纳入到了 Apple 收入分成模式中,但 Spotify 显然要求这个数字是零。 让我们看看这意味着什么。Apple 将 Spotify 与我们的用户联系起来。用户在我们提供的平台上下载和更新 app。我们分享重要的软件开发工具,供 Spotify 构建 app 之用。我们打造安全的支付系统 (这可是项大工程),让用户对于 app 内交易感到放心。如今,Spotify 要求享受所有这些优势,同时自己要保留 100% 的收入。 如果没有 App Store 生态系统,Spotify 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现在他们却想凭借自己的规模,避免为维护这一生态系统做出贡献。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很大的关系。 我们和 Spotify 一样,对音乐充满热爱,希望与全世界分享音乐。我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在巧言善辩的背后,Spotify 的目标是希望从他人的工作中赚更多的钱。他们想要压榨的不只是 App Store,还包括歌手、音乐家和词曲作者。 先前美国版权局做出决定,要求 Spotify 提高版税报酬。就在本周,Spotify 起诉了多名音乐创作人。这不仅是错误的,它还昭示了音乐产业真正的、具有破坏性的重大倒退。 Apple 的做法始终着眼于将市场做大做强。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我们不仅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还能为歌手、创作者、企业家和每个胸怀大志的“狂热分子”带来更多机会。这一理念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这是激发下一个伟大 app 创意的正确模式,这样做也有益于用户。 能够帮助 Spotify 成功打造涉及上亿音乐爱好者的业务,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同时我们也祝愿他们能续写辉煌。归根结底,这就是我们创建 App Store 的初衷。
2025年大数据分析发展的预测
2019-03-10
事实证明,2001年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并不被人关注,而到2025年将成为主流应用。调研机构IDC公司研究小组的专家指出,全球每年将产生数量惊人的163 泽字节的数据,一泽字节是一万亿个GB,从这个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人们每年还没有充分利用35泽字节的数据。尽管如此,世界上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创建的,而这来自数据生产的强大动力。 全球每天的互联网搜索、点击、分享、喜欢和刷卡都会产生大约2.5艾字节的数据。这仅仅是由于物联网推动的。IDC公司预测,到2025年数据量将增长10倍。还有一点值得考虑的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如何演变以及它将如何与所有这些新信息相结合。 所有这一切对营销人员来说都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大规模信息生成和技术的交叉点,人们希望知道2025年大数据分析会是什么样子。以下对大数据发展进行一些预测,以及它对营销意味着什么。IDC公司的研究论文《数据时代2025》揭示了这些见解。 机器的应用将会兴起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业务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而发展。IDC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60%的数据将由企业管理。这不仅仅是个人信息,也可能是生命关键数据,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医疗解决方案,还是全球食品供应计划,甚至是道路交通状况。 这其中的原因与物联网、机器学习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进步有关。机器和人工智能将提供能力和操作结构,以支持IDC公司预测的人们每年产生的163泽字节的信息。显然,这意味着云计算将与正在生成的数据一起增长,机器学习将进一步承担解释所有数据的负担。 关于分析,最终的预测是受到分析的全球数据将增长50倍,其中四分之一将是实时生成。 减少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到2025年,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将进一步在数据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它甚至可能是数据管理的关键所在。考虑一下云计算目前管理的所有资源。这些包括: 虚拟网络信息 库存和货件跟踪 客户行为数据 安全信息 地理位置数据 异常检测 社交渠道数据 合规信息 此外,还有更多资源。此时,即使IT基础设施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状态,因此关键是要对大数据管理采取全面的方法。云存储现在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只有当现场物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减少,虚拟技术几乎完全控制了数据,人们越来越依赖用于管理数据的数字工具时,才会得到改善。 无服务器计算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人们看到了从现场进行大数据管理和处理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兴起,以及大规模外包数据管理的能力的演变。然而,最近人们看到了一种被称为“无服务器计算”的趋势的兴起,而且这种趋势也将持续到2025年。 亚马逊公司在2014年推出AWS Lambda平台时,无服务器计算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大范围内。许多设计人员喜欢采用无服务器计算,因为它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通过消除基础设施问题提高了开发人员的效率,当然还有这个平台的成本优势,而不是托管服务器集群。到目前为止,无服务器架构比托管服务器系统花费的时间更少,并且还提供容错功能,因此不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人们期望的是,随着无服务器技术的发展,数据科学也将随之发展。这将解决现代企业在数据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无服务器会降低企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成本吗?它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吗?监督这些平台需要哪些技能?了解无服务器的发展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就像无服务器允许开发人员更好地管理代码一样,它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管理大数据。如今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到2025年,无服务器数据管道的普遍存在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云计算技术和托管服务器集群。 最有趣的是,当企业将它与机器学习的进步结合起来时,人们所关注的是能够以成本更低的方式控制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使用人工智能引擎来承担分析所有数据的工作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到2025年,营销人员可以期望使用比以往任何梦想更强大和更有效的分析能力。 结论 对大数据的误解是,价值在于收集大量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事实并非如此。最终价值来自于企业在分析此类数据后采取的具体行动。如果上述见解有助于突出显示任何内容,那么在2025年,人工智能将在帮助企业筛选通过无服务器计算存储的大量数据湖,并帮助人们在有效使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大数据,而是商业智能,以及如何将所有信息应用于增加组织的利益。
数据泄露成本飙升:购买网络保险的5个理由
2019-03-05
鉴于网络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威胁的不断变化,组织尽可能地采取积极主动的手段也变得更为重要。 尽管数据泄露成本正在不断飙升,但是大多数组织仍未做好应对财务和声誉影响的准备。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对于组织而言,网络保险日益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业务。 如今,网络风险仍然是每个董事会和中小型企业(SEM)领导者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的网络格局异常混乱——国家支持的间谍组织、经济动机的网络犯罪团伙以及由于疏忽所导致的数据丢失案件层出不穷。风险无处不在,而其造成的经济后果也是异常沉重。不得不说,网络威胁仍然是当今组织面临的最重要且不断增长的风险之一,但糟糕的现实是,很少有组织真正准备好了应对这一挑战。 根据Ponemon Institute最新的年度数据违规成本研究显示,2018年数据泄露的全球平均成本已高达148美元,较2017年增长了6.4%。有趣的是,经历过最昂贵的损失成本的地点包括美国和英国,其报告的损失成本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 很显然,这种问题并不会消失。虽然网络安全最常因大规模的泄露事件登上新闻头条,但最常见的威胁实际上却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本质上来说,较小的组织一般是敏捷且创新的,它们会利用技术和互联网的力量来吸引客户群,但是,正是这种技术和互联网的大范围运用反而增加了攻击面。根据国家网络安全联盟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60%遭受黑客攻击的中小型企业都会在6个月后面临停业倒闭结局。 购买网络保险的5个理由 在如今这样一个 “数字干扰” 时代,想要增强自身对网络风险的抵御能力,便要了解网络治理责任的全部范围。以下是为什么每个企业(无论规模或所有权)都需要网络保险的5个理由: 1. 网络犯罪正呈现指数级增长 绝大多数企业都异常依赖在线服务,这也进一步扩大了它们的网络攻击面。根据英国政府进行的《2018年网络安全漏洞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43%接受调查的英国组织遭受过网络安全攻击或数据泄露事件。由于高度复杂的攻击手段如今已经司空见惯,企业需要假设它们会在某些时候遭到破坏,并制定措施(例如,购买网络保险)缓解风险。 2. 数据泄露成本异常昂贵 如上所述,据Ponemon Institute《2018年数据违规成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全球数据泄露平均成本为148美元,而数据泄露的总成本已接近400万美元。这一数据还不包括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DPR,2018年5月生效)和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保护法案》(2020年正式生效)所涉及的罚款和制裁金额。相信未来当这些法案都正式生效后,这些损失成本一定会进一步增长。 但是,组织遭受攻击的真正代价不仅仅只有财务或补救成本,还会造成无法估量和挽回的声誉损失——遭受网络攻击可能会导致客户的信任感丧失,从而造成客户流失;此外,“安全性差”的名声也可能导致组织无法开展新的业务或获得政府合同等等。 3. 如果第三方数据在泄漏事件中受到损害,组织需要承担法律和财务责任 美国国防部(DoD)和欧盟GDPR宣布的新法规规定,组织只负责任命第三方,这些第三方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保证,以满足NIST 800-171和GDPR的要求。国防部和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将对未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第三方合规的任何组织进行责任追究,并可能对其进行罚款。如今,“监管罚款”几乎已经成了数据泄露的同义词,而且网络风险已然实现全球化趋势,这使得遵守不同地区的各种监管政策变得更具挑战性。 4. 标准/一般保险政策不包括网络风险 网络保险是专门用于处理数据隐私和安全的独特险种,也可作为保护企业免受数据泄露造成的财务和声誉损失的后盾。虽然一般保险政策可能涵盖某些类别的损失,但通常会存在许多重大差距,且网络事件可能会影响众多保险类别。一般保险政策通常不太可能承担“普通的”安全漏洞损失成本,更别说是网络攻击或“黑客活动”造成的损失成本了。只有专业的网络保险政策能够提供广泛的保障。但是,组织需要仔细研究政策,以了解其所提供的保险水平以及自身在政策条件下需要履行的责任。 5. 提高网络意识和风险管理 保险只是尽可能挽回损失的一种手段,单纯地采取网络保险政策并不能保护组织免受网络攻击侵扰。鉴于最常见的网络风险是社会工程——即员工自愿但不知不觉地允许攻击发生的行为,因此组织必须让每位员工接受有关 “如何避免和识别网络威胁” 的培训,在正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防范网络威胁。事实上,网络攻击所造成的绝大部分伤害都是由于被攻击方无法做出正确的响应。组织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详细说明公司在面对包括未知威胁在内的网络攻击时应该做出的响应措施。 打好基础最关键 鉴于网络环境日趋复杂且威胁不断变化,组织尽可能地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Cyber Essentials是由英国政府制定,得到行业支持并认可的信息安全认证计划,旨在帮助企业防范外来网络威胁。据了解,Cyber Essentials(数码安全要略)最初于2014年面世,由英国政府通信电子安全小组(CESG)(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 之信息安全部门)和英国政府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以及 BSI(英国标准协会)、中小企业信息安全保障(IASME)联盟和信息安全论坛(ISF)共同开发。自2014年10月起,所有为英国中央政府处理敏感及个人信息的ICT(信息和通讯技术)供应商都必须通过Cyber Essentials认证。 据悉,Cyber Essentials认证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Cyber Essentials要求机构完成自我评估问卷,由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验证后颁发;第二级Cyber Essential Plus为安全提升级,主要针对机构面临外部网络和互联网攻击时的韧性及续航力,需要机构通过认可认证机构的独立安全控制测试,以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 英国当局认为,开展认证途径将有助于组织——尤其是可能没有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小组的中小型企业,一致且高效地协调一个地方的所有安全实践。认证是衡量组织网络安全方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防范最常见的网络威胁,并表现出对网络安全的承诺。虽然网络保险可以在组织面临网络威胁时提供一层保护,但它不能替代良好的网络卫生行为。 网络保险应该被视为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但在面对网络风险和数据泄露之前,组织不应该坐以待毙!
工信部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 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2018-05-19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加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突破一批工业技术软件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工业App标准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重要支撑意义的高价值、高质量工业App,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App企业;工业App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创新应用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到50%;工业App市场化流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形成,对繁荣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工业互联网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方案》就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夯实工业技术软件化基础;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加快工业App应用创新;提升工业App发展质量。 同时,《方案》还明确了培育工程的进度安排:2018年12月前,发布《工业App发展白皮书》,出台《工业App培育指南》,成立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建设一到两家省级工业技术软件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优秀的工业技术软件化解决方案。 2019年12月前,进一步扩大工业App应用规模。突破一批工业技术软件化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到30%,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规模达到10万个,培育和部署一批具有重要支撑意义的高价值、高质量工业App。 2020年12月前,工业App创新应用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到50%。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App软件企业,对繁荣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在组织保障方面,《方案》要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指导推进工业App培育相关工作。加强部省合作,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出台引导政策,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院所的作用,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此外,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方面,《方案》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越来越多的App里都能看到短视频,但你想过它的版权问题吗?
2018-05-17
“让使用正版成为一种信仰”。5月16号,“即视”中国短视频版权价值榜颁奖礼的现场,工作人员身着黑色T恤,这句话就印在T恤的正中央。 这个“正版”指的是短视频内容。 毋庸置疑,短视频内容很火。打开手机,很多看起来跟短视频没有关系的应用里都出现了短视频内容。比如你可以在百度中看到短视频新闻,在腾讯新闻中看到音乐MV,在网易云音乐中看到电影片段…… 越来越多的App内出现短视频内容,但有一个事情你思考过吗,这些短视频是否会涉及版权的问题? 在文学艺术类型的数字作品中,短视频面临的版权问题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内容都更严峻。拿音乐领域来说,腾讯、虾米、网易云音乐三大巨头争来争去,最后两两合作,握手言和,版权大战暂时告一段落。前段时间网易云音乐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周杰伦音乐全部下架,也让人感慨,音乐版权这事要严肃起来,后果很严重。 但是在短视频领域,版权问题的解决步骤比音乐慢了几步。 “短视频领域可能没有发生那么多的司法纠纷,因为现阶段还是在靠传播和流量变现,这个时候还没有太多人去关注短视频的权属问题。”来自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担任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主任的张建东在演讲中介绍到。 短视频版权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很多用户对正版内容的意识不够到位。 《2017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发展报告》显示,对于付费视频内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中,有45.4%的用户是因为“可以找到免费视频资源”,有44.2%的用户“可以找到免费的节目资源”。 尽管免费资源不一定是盗版资源,但是可以看出来,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为了版权而付费,显然还没有形成习惯。 对消费者来说,版权意识是根本的问题,但是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在版权上面对的问题当然就是盗版。 2016年以来,短视频内容发展迅猛。整个行业最初几年的野蛮生长,给了很多内容创作者机会,但是也让投机者有机可乘,这个机会就是短视频的版权。 在别人的视频水印上加盖自己的水印,再上传到自己的账号;拿过现成的视频素材重新编辑拼剪,改造成一部“新”的作品;把一部电影的片段挑选出来,“浓缩”成三五分钟的短视频……类似的做法层出不穷。 “我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应该感谢小偷手下留情。”梨视频副总编辑张巍调侃道,有些人偷盗梨视频会保留原视频的logo,有的人就会减掉。对于保留了logo的人,张巍开玩笑说:“这种形式保留了片头、片尾和logo,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是对你的一种侵权。”玩笑过后,张巍补充说道。 今年3月16日,广电总局一纸令下,明确提出“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一周后,广电总局再次下发文件,“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紧接着微博做出回应,关闭了436个账号,禁言66个账号30天。 这两次通知,对那些靠搬运、剪辑正版视频获取商业利益的博主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整顿。 网络视频的版权问题,张建东认为在平台、内容生产者集成方、企业用户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平台方权属确认不清,内容生产者集成方维权成本高,企业用户缺乏权属清晰的版权获取来源,政府部门内容治理手段滞后,这些都成为了网络视频版权问题解决路上的绊脚石。 问题明确了,具体怎么做才能保护短视频的版权呢?最重要的额问题就是确认短视频的版权。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一部短视频的所有权是属于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了DCI体系。 DCI是DigitalCopyright Identifier的缩写,意思是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也可以说是用于唯一标识数字作品版权的一组字符。 在DCI体系内,创作者可以对数字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登记成功之后会给予创作者对应的版权登记证书。证书内容包括包括作品名称、作品类别、作者姓名、著作权人姓名或名称、作品创作完成时间等信息。 去年2月份,界面新闻旗下的箭厂视频拿到了中国第一份短视频的国家版权登记证书。 在即视网站的短视频作品列表中,可以看到部分视频的右上角有一个蓝底C字标志,这个标志就是DCI体系的标志,意味着这部作品已经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成功。目前即视已经有20000多条短视频内容完成了DCI登记,并且现在除了视频内容,图文和音频内容也可以进行DCI登记。 确认作品所有权归属虽然只是短视频内容保护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创作者都可以将自己的原创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当每一部短视频作品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标识时,短视频行业才能算是度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屈臣氏莴笋更名为屈臣氏APP 线上下单2小时送到家
2018-05-16
5月17 日,屈臣氏莴笋APP宣布正式更名为“屈臣氏”APP,成为屈臣氏中国唯一官方APP。经过14个月的发展,这款APP不仅聚集了众多年轻爱美的用户,更成为屈臣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 伴随着新零售概念的兴起,美妆零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今,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并且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这意味着美妆零售行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形态的服务以及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自2017年开始,屈臣氏实施了一系列合纵连横的多元化布局和变革,包括门店升级、优化场景消费体验、引进更多爆品、提供更多元和个性化的服务。随着越来越深入的线上线下融合,整合自有电商平台、优化移动端入口是大势所趋。 屈臣氏APP推出多项线上互动体验   屈臣氏APP推出线上“逛店”栏目,定位附近门店,了解门店促销信息,领取门店购物优惠券,参与“线上拼团、门店自提”等特色活动。通过屈臣氏APP绑定屈臣氏会员卡,不仅可以实现线上购物积分,还可以直接积分抵现使用。   屈臣氏APP还会定期举办免费试用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品牌新品试用,包括韩国人气彩妆品牌CLIO、施华蔻、韩束小灯泡、婚纱面膜等,这对于乐于尝鲜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不可错失的好机会。 屈臣氏负责人表示,此次更名后,屈臣氏APP将作为官方唯一自有电商平台,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和便捷的服务,成为连接线上用户与门店的桥梁。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北京地铁易通行APP”取票、乘车二维码颜色将有区分
2018-05-16
今天上午,来自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做客北京交通广播,介绍了“北京地铁易通行APP”手机扫码出入站实行的情况。据悉,目前网上购票后产生的取票二维码要先去网络取票机取票再用票进站,和直接扫二维码乘车业务不同。以后,这两种二维码颜色上会有区分。 据介绍,“易通行”支持市场上常见的主流智能手机,地铁网络信号也完全可以支持其运行。有乘客表示,扫二维码进入,手机没电出不来怎么办?轨道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属于“无票乘车”情况,应去补票处购买出站票,根据实际行程,后续在后台进行判别。乘客要保留好出票凭证,把补票信息上传到APP上。这一行程才不会再多收取费用。 值得提示的是,NFC方式的扫手机进出车站,是要求手机具有NFC功能,相当于把现有一卡通一张卡嵌入手机中,要先给一卡通充值,并且有20元的押金。而“易通行”在手机选择的范围上更广,而且支付方式不同,就是用支付宝或银行卡绑定,无需押金和充值。它属于实名乘车,先乘车再付费,和平时网上购物没有太大区别。万一手机丢失,乘客应拨打96123及时挂失。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自定政策条目多 医疗APP仍有隐私Bug
2018-05-12
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互联网医疗终于等到明确的支持政策,但与此同时,在该领域的用户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也成了重要“命题”。 作为互联网中的“特殊产业”,互联网医疗中的用户隐私信息保护理应要高于其他产业,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互联网医疗机构对于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又是如何? 昨日,南都记者查阅梳理了部分大型互联网医疗公司的隐私政策了解到,虽然隐私政策条目对隐私保护有详尽要求,但有法律界人士认为,部分企业自定隐私政策中仍存在对用户不利的部分。 部分APP有自定隐私政策 据悉,医疗行业非常特殊,链条长、流程复杂。尽管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采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这些数据仍是孤立存在,并没有打通使用,互联网医疗APP的出现,为打破数据提供了可能,但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也在袭来。 据去年5月31日《南方都市报》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互联网企业隐私政策透明度报告》显示,医疗健康(互联网医疗)APP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得分为39 .63分,其中入围受调查的100个互联网医疗网站和APP中,隐私保护中级以上的网站和APP仅7家左右。 据南都记者了解,为明晰隐私保护方面的责权问题,部分互联网APP都会制定相应的隐私条款。对此,南都记者近期对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和健康160的隐私政策(主要以APP内注册时所列的服务协议为准)进行查阅。 南都记者发现,上述APP的隐私条款主要为企业自行制定,但在后续声明条目中也表示“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国法律”。而就具体制定上,春雨医生的隐私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用户协议的第3条第2部分中,但在APP下载页则是有独立的隐私保护政策;而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和健康160则是在用户协议中对隐私保护有相关独立栏目;而微医方面对政策则有大篇幅独立文件进行解读,南都记者还发现该政策在今年4月18日有更新。 而在上述隐私政策中,南都记者梳理后了解大约分为以下数个板块,即用户信息搜集方式、保护形式、使用或共享范围以及责权等都有作相应的界定。例如就搜集方式上,上述互联网医疗APP均要求用户注册时同意相关协议,并填写真实手机、姓名和身份证号等才能提供服务;又如在用户信息保护上,上述条款均标明“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会将用户信息向第三方公司进行共享”。 “隐私条款修改将及时告知”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签署隐私协议后平台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是否会被共享或使用、隐私条款修改是否及时告知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互联网医疗APP又是如何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处理? “实际上在账号注册时,所有用户都要签署隐私相关协议的,第一次使用APP时,根据ios和andriod等平台不同,都是会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使用相机、相册和麦克风之类的功能的,另外就数据保护上,我们以自有服务器和云端服务器共同承担,容灾备份能力和隐私保护方面都参照等保三级标准执行。”春雨医生一位总监给南都记者的回应时透露,如果涉及第三方合作的服务跳转是有相关信息提醒,“若隐私条款存在修改也是要第一时间告知用户”。 而类似的答案也见于微医。微医首席技术官胡红霞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用户隐私信息一直是禁止直接提供给第三方,如果确实有业务需要用户参与并提供用户数据给第三方,会明确征求用户的同意。胡红霞还解释,如果用户在APP中提出注销,将会在实现日常业务功能所涉及的系统中去除个人信息,使其保持不可被检索、访问的状态。“对于剩余信息,保证用户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另外,如果隐私条款存在修改,是否会及时告知用户?我们会在官网页面上发布对隐私权政策所做的任何变更。对于重大变更,我们还会提供更为显著的通知(包括通过网站顶部公示,甚至进行弹窗提示)。”胡红霞说。 由于时间原因,截至昨日发稿前丁香园方面未直接回应南都记者相关问题,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给到媒体的回应直言,“因为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丁香园也高度重视用户个人隐私安全,用户画像在不同的互联网企业之间流转,首先应当遵循用户意愿,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 另外截至昨日发稿前,好大夫在线方面并未对南都记者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专家:隐私保护政策仍不够完善 作为互联网产业中的特殊领域,互联网医疗的用户除了要向机构提供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外,还有可能保留就医需求、疾病进程、用药习惯甚至是基因信息等核心隐私信息,因此对用户的隐私保护级别应高于其他领域。 对于隐私和数据保护,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在公开场合指出,必须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健康数据保密的规定,建立完善的个人隐私保护体制,严格管理患者的信息、用户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像基因、生物这样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要特别加以严格管理,对于非法买卖泄露信息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的处理。 但有法律界人士认为,部分互联网医疗APP的隐私政策仍“不够完善”。浙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贝赛向南都记者表示,部分APP如何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何提供给用户选择权以及让用户随时可以查阅、更正和删除自己的信息等未做明确说明,“这对用户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例如不同意协议就无法注册这项,协议涉及的隐私条款中并没有区分一般个人信息和涉及敏感信息,相关法规要求,如果收集的是核心业务功能所必需的个人敏感信息,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拒绝提供或同意将带来的影响,并允许用户作出自主选择。”贝赛还表示,涉及到附加功能所需收集的个人敏感信息,在用户提出拒绝后,平台不应以此为理由暂停核心业务功能,并应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 除了上述情况对用户隐私信息保护存在不利外,公司之间的并购亦有可能带来用户隐私信息流出风险。贝赛指出,平台或者平台相关联的公司涉及合并、分立、清算、资产或者业务收购等条件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将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而转移。但根据《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删除阶段要求,个人信息管理者破产或者解散时,若无法继续完成承诺的个人信息处理目的,要删除个人信息。删除个人信息可能会影响执法机构调查取证时,采取适当的储存和屏蔽措施。 另外,针对默认用户同意将个人信息进行商业研究或者和第三方共享,贝赛表示,用户在APP平台填写的个人信息理应受到保护,如果未经用户明确表示同意,“任何人无权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公布给他人或者用作他用”。 链接 怀疑隐私泄露, 用户应如何维权? 那么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个人隐私资料存在泄露情况,应如何进行维权? 对此贝赛建议,如果用户的资料从平台中泄露,用户可对平台投诉,并有权要求平台公开个人资料的流向,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消费者因网络交易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另外在部分互联网医疗APP中也明确,若用户对服务存在争议,均可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诉讼。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快手登顶俄罗斯双榜 被评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APP
2018-05-10
  近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在俄罗斯本土市场取得不俗绩,成为安卓和IOS系统移动应用下载量“双榜冠军”。此前,快手已在继韩国、越南等地夺冠,出海表现亮眼。         一年登顶俄罗斯双榜 快手俘获俄语市场     俄罗斯市场向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官方数据统计,俄罗斯的人口为1.443亿,有超过6200万移动用户,首都莫斯科的互联网覆盖率更是高达90%以上,是全球App下载量第5大国,其中Google Play 下载远高于iOS,约为iOS App Store下载量的3.8倍。近年来,俄罗斯本土的移动应用企业发展迅猛,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导航等常用类型的移动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本土企业在牢牢把控,鲜明的本土特色使得其他国家的移动应用进驻俄罗斯挑战重重。     俄媒评论称,快手于去年5月正式入驻俄罗斯的移动应用市场,仅时隔一年,便登顶移动应用排行榜榜首,除了视频格式的普及和积极的广告宣传活动外,还展现出了其品牌所先天拥有的海外包容性和适应能力。快手平台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记录”和“分享”的品牌内核也在受众广泛的俄罗斯市场得以印证。     事实上,快手不仅在俄罗斯创造佳绩,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俄语国家也多次打入排行榜前五,对这些俄语国家用户之间的沟通和文化交流,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普惠原则加持 快手获国际市场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快手于2016年底开始尝试国际化,快手针对千禧一代的独特社交和表达需求,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用户习惯深耕产品,提供了兼顾娱乐和社交需求的短视频录制分享软件。     也正因此,快手在海外市场“战果”颇丰,不断彰显中国互联网在全球的影响力。     2018年3月,快手在越南成功获封安卓和IOS“双榜冠军”,刷新中国APP在越南取得的最好成绩;而在全球娱乐重地的韩国,2017年10月间,快手在韩国地区Google Play软件市场视频编辑类应用下载量排名以及下载量总排名均为第一。     不仅如此,目前快手国际版已经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月度活跃用户超千万。也正因为尊重当地生态,在Sensor Tower近期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报告——“1月领先非手游类APP排行榜”中,快手成为仅次于Tinder、Netflix、Pandora,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APP。     长期研究互联网企业出海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成为发展新趋势。长期来看,尊重当地文化、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更能够取得佳绩。     无论从产品形态还是技术能力,快手在全球化上优势尽显。短视频这一载体相比语言文字具有天然优势,能让不同国籍的人打破束缚,交流理解。该人士称,内在逻辑看,快手基于AI分发的去中心化赋能理念,让普通用户在快手上更有存在感,也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人和事,这一含有普惠原则的价值观念方之四海皆准。这才是快手能在国际化上如此成功的更深层次原因。     2017年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快手CEO宿华讲述了他的一个梦想,“让乌克兰的姑娘能在快手平台上听懂中国小伙子的山歌,体会到山歌里的情绪”。宿华称,快手目前还没有将“记录”这件事做到极致,希望未来每天全球能有10亿人在快手上分享和记录。   上海专业APP开发公司:三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种App的定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开发,欢迎来电咨询!
1 23456..60